APP下载

精准扶贫下龙山县乡村旅游转型与升级

2017-12-06祝琪雅刘芳清刘英刘静波

天津农业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龙山县产业融合乡村旅游

祝琪雅+刘芳清+刘英+刘静波

摘 要:近年来,旅游扶贫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界的热门话题,也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龙山县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农家乐、休闲农庄等发展迅速,但存在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低、基础条件差等问题。通过阐述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关系,在分析龙山县乡村旅游扶贫现状和发展优势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龙山县乡村旅游转型与升级的思路。

关键词: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精准扶贫;龙山县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11.01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ourism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ourism industry, and was also the main for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Longshan County in the national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farmhouse, leisure farms, rapid development, but there was a single product, the service level was low, the problem with poor infrastructure. Through expou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tourism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precis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 Longshan County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advantage,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tourism in Longshan County and upgrading ideas.

Key words:rural tourism; industrial convergenc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Longshan County

近年來,乡村旅游扶贫被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经汇总各省区市旅游部门的统计数据,全国12.8万贫困村至少50%具备发展乡村旅游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贫困村又可以带动70%贫困户脱贫。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扶持6 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1]。

1 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关系

旅游扶贫是指在具有一定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基础的贫困地区,通过开发旅游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针对性地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产业扶贫方式。乡村旅游是精准扶贫的一种手段和途径,而扶贫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2],其中,乡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和发展及在旅游发展中获益和增加发展机会是精准扶贫的核心目标,也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2 龙山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优势

2.1 龙山县扶贫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龙山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湖南省扶贫攻坚湘西地区的主战场,目前,有茨岩社区和捞车河村、长春村、乌龙山村、洗车村、太平村、楠竹村、杨家村、新建村8个村进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名单;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0 675户155 220人、贫困村227个,是湘西州建档立卡贫困户最多的县;2014年减贫5 736户21 253人,2015年减贫5 741户23 531人,2016年减贫7 130户27 086人,退出35个贫困村;目前,尚有贫困人口22 068户83 650人,贫困村192个[3]。

龙山旅游起于20世纪80年代,皮渡河、惹迷洞等景点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2005—2007年为鼎盛时期,乌龙山大峡谷年游客量可达70万人次。由于受交通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龙山县乡村旅游起步较晚。近年来,龙山县大力推进里耶古城区、八面山、惹巴拉、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乌龙山大峡谷、茨岩塘红色革命纪念地六大景区建设,积极扶持民间投资建成了马鞍山、响水洞、满天星、酉水农家、桂花村、农夫果园等乡村旅游点,目前已有星级乡村旅游点4个,景区景点的吸引力和接待能力不断增强。

2.2 龙山县开展旅游精准扶贫的优势

龙山县处于北纬30°,武陵山脉的中心腹地,鄂、湘、渝三省交界之地,是西南地区进入中东部的“咽喉”和通道(图1)。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乌龙山大峡谷、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八面山空中草原、印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文化旅游资源璀璨夺目,有以里耶古城、古井、秦简为代表的秦文化;有以洗车河流域为代表的土家民俗文化;有以茨岩塘湘鄂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有以佛教圣地太平山为代表的佛教文化。有国字号文化品牌3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200多项,其中,土家族梯玛歌、打溜子、咚咚喹、摆手舞、茅古斯舞、织锦技艺等6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土家族原生态文化博物馆” [4]。

龙山县目前经济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发展缓慢,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龙山转型的重点和发展的引擎。龙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龙山县乡村旅游脱贫工程实施方案》中提出,从2016年起,全县启动实施“乡村旅游脱贫工程”建设,全面推进9个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切实保护和建设好57个特色传统村落,建成一批特色小镇、美丽村庄、自驾营地和露营基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力争到2020年,实现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年收入达300万元,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达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12亿元,带动1.5万人脱贫[5]。2017年,龙山县入列湖南省扶贫办公布的全省30个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县名单,每个村可获得100万~300万不等的财政资金,用于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和良好的政策环境是龙山发展乡村旅游精准脱贫的有力支撑。endprint

3 龙山县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3.1 认识不足,产业融合度低

龙山县属于边远山区,部分村民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和认知较少,对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存在顾虑。而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大多为当地居民,在经营和管理方面,经验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旅游服务质量与游客越来越高的要求不相适应。另外,产品的产业链、价值链实现不充分,大多还处于生产阶段,没有加工转化、流通销售,农业也没有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产业融合度低。

3.2 产品单一,品牌支撑有限

龙山县目前可利用的旅游资源众多,却缺乏龙头品牌支撑产品和核心吸引力。商务游、休闲游、健身游、康养游、探险游、体验游、亲子游等新兴旅游业态还没有形成,民族文化挖掘、节庆品牌打造、演艺节目提质才刚刚起步,旅游商品主要集中在土家织锦、霉豆腐、腊肉等传统产品上,还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景区有资源无产品,餐饮有原料无包装,住宿不够档次,购物也无品牌,交通不畅通,游线有依托却无联动,娱乐有产品却无特色,乡村旅游业态总体上单一粗放。

3.3 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龙山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乡村旅游的投入有限,造成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缺精品、旅游道路不够通畅、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里耶古城景区仅有秦简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明清古街三大核心景点,惹巴拉景区仅有土家凉亭桥、冲天楼2个核心景点,八面山基本上还没有开发。龙永高速洗车连接线、龙里二级路、洗里二级路还没有开通;景区道路普遍等级不高、路况差,旅游路里程少。另外,绝大部分景区还没有游客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标识标牌等配套服务设施,现有农家乐、民俗客栈档次不高,接待水平低下,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3.4 盲目开发,环境保护艰难

旅游环境保护意识不高,旅游经济活动的不当是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重复建设和盲目的粗放式的开发更影响了资源的供需平衡。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由于缺乏保护意识和措施,加上利益驱动,不少原始文化空间和村落为暂时迎合游客或被改造、变异,原有的文化内涵大多处在濒危或消失状态;许多民族民间艺术表演和民间礼仪习俗、节庆等,由于盲目开发和复制而丧失了祖先传续的原始韵味和文化底蕴。

3.5 特色欠缺,文化挖掘不深

从整体上看,龙山县乡村旅游产品的初级化特征还较为明显,重复性开发建设较多,创意和特色欠缺。乡村旅游分散经营、各自为战、无序竞争,乡村规划不足。有的村寨盲目开发旅游项目,只重规模、不讲质量,产品层次较低,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忽视对民族民俗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简单集中在参观游览上,游客参与性不强,成为了观光类产品的一种补充,缺少地方特色[6]。

3.6 人才缺乏,服务水平不高

参与新业态经营、管理、服务的实用人才严重欠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没有专业人员参与,不能很好地提高竞争力,更不会形成良好的产品和服务[7]。龙山县在先天教育不足、后天教育缺乏的双重影响下,农民整体的受教育程度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地区的人们主要依靠长辈们言传身教来获得技术,大多没有受过系统、正规的农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

4 龙山县乡村旅游的转型与升级

4.1 科学规划,明确主题

制定全域旅游規划,把规划做实,能实施落地。确定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寨,着力发展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8]。重点加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植入,对全县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特色品牌,重点发展,全面跟进。明确扶贫对象,做到精准扶贫。大力扶持贫困户开展旅游创业就业,鼓励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积极探索以旅游资源、扶贫资金等入股参与旅游开发,让贫困户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稳定收益。乡村旅游扶贫(点)因地制宜可以采用村两委+协会(企业)+农户、企业经营、企业+农户、股份制等管理模式,确保乡村旅游扶贫持续发展。

4.2 深化共识,优化环境

转变思想,乡村旅游要以“农”为主线,以“特”为亮点[9]。“农耕文化、农家风俗、农民淳朴”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将乡村旅游重点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要求,重点实施整治裸房、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道硬化、村庄绿化,保持村庄原有形态和乡土气息。属于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的,加大保护力度,改善景观环境面貌。完善大湘西“土家探源”精品线路节点村寨供电供水、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厕、交通标识标牌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基础设施条件,优先将示范村、重点村和特色村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造福工程危房改造计划。引导和鼓励村民、社会投资者依据规划兴建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户外运动、文化体验等配套服务设施。营造山水画、田园诗、民俗歌、奇特舞、梦环境,浓浓的民族乡村特色旅游环境,让游客在龙山发现美、享受美、传播美。

4.3 发掘原生态,突出特色

立足产业优势,突出本地民族民俗文化,结合现代时尚休闲元素,重点打造以里耶为中心的秦朝农耕文化体验区,包括秦文化主体公园、秦文化主体酒店、里耶古镇商业休闲街、酉水河景观游憩公园等。洗车河土家民族风情展示区,包括惹巴拉土家文化园、洗车河滨水民俗休闲带、土家民俗大戏、土家生活探源馆、毕兹卡名宿等。茨岩—印家界红色教育基地,包括龙家大屋、红军兵工厂、红军医院、蒋家大屋等红色遗迹,印家界立体化山地休闲度假区、科普体验区。

4.4 推动产业融合,打造示范

通过与生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加快富晒有机食品、秦文化特色产品、土家族特色产品、科教文化纪念品、深加工农副产品等系列特色产品的开发,打造品牌度。切实加快文化旅游发展与金融业的对接,积极引导扶贫等各项资金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倾斜,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内容。推动旅游资源信息整合,构建符合龙山实际的智慧旅游示范点评定标准,建设和评定一批智慧景区、智慧自驾游基地、智慧饭店(酒店)、智慧旅行社、智慧乡村旅游景点等示范点[10]。高标准打造惹巴拉郭大妹特色农家乐、惹巴拉度假村、兴隆街道响水洞山庄3家星级农家乐,惹巴拉土家客栈(刘代娥)、里耶洞庭郡大酒店(秦文化主题酒店)、里耶大秦酒店(秦文化主题酒店)3家特色民宿,刘氏三姐妹土家织锦、刘氏洗车河霉豆腐、恒玉大头菜3种特色旅游商品,逐步实现乡村旅游“六个好”。endprint

猜你喜欢

龙山县产业融合乡村旅游
湖南省龙山县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湖南龙山县土家语地名考释——以他砂乡为考察中心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龙山县肉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