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创新型食品包装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21-12-06王洪江孟令伟张春芝杨宏志张东杰牛广财

农产品加工 2021年11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创新能力专业

李 娟,王洪江,刘 伟,孟令伟,张春芝,杨宏志,张东杰,牛广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

在我国高校特别是许多省级高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国家实施创新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创新”模式下,高校研究生和本科生是国家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核心。其中,高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在“互联网+”模式下的创新和优势更为明显的创业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是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使之成为创新创业的动力;其次是改善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竞争意识和生存能力相结合专业知识与商业实践结合;最后是培养勇敢的精神要不断探索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1]。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强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紧密融合,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构建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强大的创新能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是当今素质教育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发掘学生潜能的意识和能力,以及鼓励学生自我发展的自学能力,已迫切成为高校需要进行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定位不明确

目前,有许多高校根据自己的学科特色侧重人才培养,针对培养目标进行了适应性问题、个性化问题和综合性问题人才的培养定位,却完全忽视了创新问题,甚至没有促进创新创业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没有创新和创业精神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仅缺乏创新能力,还不具备创业的能力。

1.2 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不成熟

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大部分还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许多高校因为没有或很少开设标准的创业课程,一般1~3门课程,并作为公共形式选修课或第二课堂,有的甚至只是以讲座的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过在已经开设创新创业课上,一般都是在讲对所有行业的创新和创业案例进行概括性介绍,并不是从创新应用型创业课程的角度针对不同专业进行不同方式的创新模式培养,构建一个专业知识与创新应用的桥梁创业,存在学生不能应用所学知识,实现从专业理论学习到创新和创业实践的飞跃。

1.3 缺乏创新创业人才

创新模式的人才培养关键在于高校自身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教师。创新不仅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更是一种需要创新技能的实践活动。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也必须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练习机会,用于培养创新技能。在中国多数工科院校的教学中,仍然基本遵循传统的三阶段教学模式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实践课程和专业课程,通过课程实习、生产实践和各种课程的设计及其毕业设计进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创新技能方面,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主要来自专业课程及其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相对应的实施,然而这些课程在教学设计中却存在很多问题,没有更好地达到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1.4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不到位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实验教学。为了满足教学体系的需要,也有高校建立了外部培训机构实习基地,但大多停留在示范阶段,学生只能通过“看”或“模拟”学习一些实际的过程,但没有实际做“练习”和外部实训实习基地是名副其实的校企联合培养基地难以实现。体现出传统创新创业的弊端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视课堂轻课外、重传承轻创新、重视共性轻个性。由此可见,教学的创新与创业只能靠书本或网络,这对学生的培养是不利的,极度缺乏创新实践能力。

2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2.1 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引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决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建立人才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在大学培养卓越创新性应用人才的保证目标。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的有机融合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调整设计、挖掘和丰富各类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构建食品科学在校学术型研究生和包装工程专业本科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进行科学的有机融合,应该重视信息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精品课程,着力启动在线开放课程,如MOOC、微课、精品视频公共课程等,设置网络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证机构。按照“基础+模块”“平台+模块”的形式,实现人才培养“广”与“专”的统一可以引用复合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3341”[2],第一个“3”指的是本科教育的3个部分,即通识教育部分、专业教育部分和分类培训部分,以实现文化艺术素质、专业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相结合的培养。通识教育旨在扩展学生的知识及基础。专业教育区指的是专业课程和专业能力教育区,以专业化、复合型为目标,突出以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为代表的“三个基础”;分类训练部分指的是教育的创新、创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加强,目标是关注实践和能力强、以学生为中心,以输出为指导并为学生提供生活发展道路等就业和进一步研究。

2.2 构建创新能力培养保障体系,促进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

培养食品科学在校学术型研究生和包装工程专业本科创新型人才中的创新必须具有很高的创新素质,如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性格、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等。实践证明,创新能力通常表现出敏锐的感知力、综合观察、注意力集中、记忆快速、保持坚强、思考深入、富有想象力思维、善于总结、善于创新。因此,关键是培养大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和原始内容革新。社会发展专业课程知识模块需要更加明确,在研究生和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可以创建创新能力培养保障体系,达到促进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的目标。创新能力培养保障体系可以分为4个部分:政策保障体系、基础平台建设保障体系、组织建设保障体系和制度建设保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包括政策执行力度体系、政策实施效果体系和其他配套措施体系;基础平台建设保障体系包括实验平台建设体系、系统平台建设体系和学科平台建设体系;组织建设保障体系包括组织凝聚力体系、组织实施效果体系和组织协调管理体系;制度建设保障体系包括制度执行力度体系、奖罚制度建设体系、教学培训制度体系、导师制度建设体系和其他配套制度体系等[3]。

2.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在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可以进行“四年不间断”的模式,可以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基础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和创新与改进实践。第一部分主要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基本实践教学;第二部分主要根据专业的不同特点进行专业课程实践或者专业综合实践的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第三部分是主要针对学生创新型、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创新实践教学。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不断加大投入,逐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建立相应的专业实验室、创新创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和培训中心等。向所有学生开放创新创业资源安排高级职称教师和“双师型”教师负责实验课程的教学,能有效进行保证实验课教学质量,邀请资深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开研讨会开阔学生的视野。学校与科研基地、学校与科研实验室建立稳定的对外关系,实习基地聘任企业优秀技术人才为教学指导。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项目实习、专业实践和培训课后实践,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专业实践平台。

2.4 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食品科学在校学术型研究生和包装工程专业本科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实施实训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创新力度,开设创业课程,搭建创业培训平台,举办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讲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学校每年举办专业技能大赛活动,并让学生参加了一些全国性的学科竞赛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比赛比如全国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大赛等。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综合素质、科技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可以通过专业综合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为了明显增强学生的专业创新创业意识,使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定位更加准确。可以实行由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实施行“导师制”和“双导师制”,增强对学生实践创新的指导,使学生的就业能力得以提高。

3 结语

通过对食品科学在校学术型研究生和包装工程专业本科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践,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必须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和创新实践能力、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使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创新能力专业
区域推进国家安全教育的现实路径与保障体系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基于任务的航空装备保障体系概念建模研究
部分专业介绍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