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测量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2021-12-06郭荣中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11期
关键词:测量学测量思政

郭荣中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当前课程思政成为了各方高度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构建全新的教育生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命题。

1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内涵界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首位,立德树人是涉及各学科、各课程的一个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是以“课程”为“思政”的载体,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在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教学,挖掘课程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掘课程思政案例载体,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学生在思想政治和专业水平上的双赢。

2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的困境

2.1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问题

目前高校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协同育人的模式尚未形成,部分专业课程教学重智轻德,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呈现“两张皮”现象。需积极探索如何以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破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孤岛”困境。

2.2 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执教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是课程教学第一责任人,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是决定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因素。当前,部分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还比较淡薄,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常感困惑,感觉在思政理论教学上不熟悉、教学方法上不熟练、在融入上没经验,需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执教能力。

2.3 课程思政中学生获得感有待提升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中学生参与度不高,获得感不强,部分课堂教学还停留在枯燥无味的传统说教。需积极探索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和手段为学生排除“理论之忧”,让学生有兴趣、有共鸣、入脑入心,取得怦然心动的“获得感”。

3 高职院校测量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析

本文以测量学课程思政为例,并以角度测量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探索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岗位需求为导向,有机融入思政教学元素的教学设计。

3.1 知识、能力、课程思政目标三标并举

在优化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明确和细化思政目标,是测量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职院校测量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可细化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守社会公德,诚信作业,有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能吃苦耐劳;以及培养学生具有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平等互助能力。

3.2 改革教学方法

为提高教学效果,在测量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几种。

3.2.1 情景教学法

教师首先对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进行分解,从道德标准、职业精神等方面明确思政教学目标,按工作岗位任务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职业素养。

3.2.2 任务驱动法

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割,教学内容分为若干项目,每个项目细化为多个任务,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切身体会自身工作达成度的重要性,使学生收获职业幸福感和荣誉感,养成集体主义价值观,并培育学生的敬业精神。

3.2.3 案例教学法

教师首先明确专业课程和学生思想动态、社会现实的结合点,实施组内分工合作讨论实际案例,实现思政教学内容的自我教育。并剖析案例中的思政元素,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3.3 细化教学过程

本文以测量学课程角度测量项目为例,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

3.3.1 导入

(1)介绍热播大片《攀登者》,1975年成功测量珠峰高度,培养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并深切体会野外测量工作的辛苦。同时引导学生观看仪器操作的录像,导入课堂。

思政教育内容:富强;爱国。将专业知识、工程应用和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相结合,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纵向历史与横向现实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

(2)提出问题

①回顾旧知,促进新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②激情导入,引导质疑,提出问题。

思政教育内容:模拟真实野外测量环境,提升学生的职业体验获得感。

3.3.2 教学主要内容

(1)自主探究——角度测量原理与方法。

思政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收获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

①在屏幕上显示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a.根据仪器操作的视频,通过分析仪器水平度盘的结构思考水平度盘读数的含义。

b.根据老师提供的动画,理解水平角的含义。

c.讨论老师提出的教室顶部的某点与地面某点所成的水平角究竟是指哪一个。

d.观看水平角测量的操作视频,学生分组现场模拟用精密仪器测定指定角度,具体的步骤有哪些。

e.教师也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

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

(2)精讲点拨——角度测量技术要点。

思政教育内容:强调工程测量员遵纪守法、精益求精的职业守则,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强调测量外业时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

①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对学生感到迷茫和困惑的问题进行讲解;②根据学生现场模拟情况,对存在的仪器操作不规范的地方进行纠正和强调;③对水平角测量的步骤和方法进行系统梳理;④强调测回法和全圆方向观测法的限差要求。

(3)有效训练——角度测量实操

思政教育内容:有安全意识,有文明意识,不乱扔垃圾;对错分明,不伪造数据;爱护仪器,吃苦耐劳,有职业道德;分组作业,团结协作;同组作业,平等互助。

①教师下达生产任务,学生按小组开始训练;②教师现场演示水平角测量的操作方法,强调技术要点和限差要求;③过程监控,即预测同学在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及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导;④测量成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岗位标准评价。

思政教育内容:在学生学习成果评定上,以是否“精益求精”为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克服浮夸心理,自觉以高标准对待测量工作。

(4)拓展提高——精密角度测量的实现

思政教育内容:测绘成果要符合各项技术标准,就要求测绘人员在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流程,在教学过程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中的认真做事、一丝不苟、追求“匠心”内涵。

对学生的测量成果进行集中点评,总结反思。

4 结语

测量工作特别要求学生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在测量学课程思政中,要充分挖掘测量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相互促进,走出一条有“测量”特色的课程思政路径。

猜你喜欢

测量学测量思政
测绘工程专业大地测量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测量学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相结合问题的探讨
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辐射专业《测量学》课程改革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