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产业链的观光榛园规划设计

2021-12-06孙慧英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11期
关键词:榛子观光产业链

孙慧英,李 亮

(山西农业大学 果树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首先提到要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在此背景下,以全产业链为视角,探索榛子观光园的规划设计,成为必然。从需求侧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从过去的“盼温饱”到现在的“盼环保”,从过去的求生存到现在的求生态,特别是城市居民对望山见水记乡愁的期待越来越高[1]。因地制宜发展榛子产业,同时开辟观光旅游、科教文化等多业态,将游客体验娱乐融入榛园的经营活动中,是拓展榛农收入,切实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价值,实现榛园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

榛子为世界四大干果之一,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长期以来,我国榛子以野生为主,采集利用率较低。近20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选育出了经济价值较高的平欧杂种榛子,同时育苗和栽培管理技术也日趋成熟,为广大榛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平欧榛子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我国榛子分布广泛,长江以南以商品化的欧榛为主,长江以北至黑龙江南部以平欧榛子为主。平欧榛子抗寒性强、丰产、果个大、出仁率高,是观光榛园首选品种[2]。

由于榛子鲜食率较低,因此,拓展榛子产业链,在储藏加工、发展旅游观光采摘等方面应该更为关注。农业全产业链正是围绕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将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各个环节、各个主体链接成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推动农业从抓生产向抓链条、从抓产品向抓产业、从抓环节向抓体系转变。通过榛子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实现榛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 典型观光榛园发展现状

山西省古交市S村位于古交市最南端,紧邻太原市晋源区和清徐县,下辖4个自然村。全村共250余户,890余人。全村耕地总面积148.7 hm2,海拔1 300 m。2019年4月成立合作社,其中村民以承包土地参股,折合总股份的40%,村集体占股60%,经济类型为混合经营型。主要业务为发展榛子种植、采摘、观光。2019年和2020年2年时间新栽平欧榛子46.7 hm2。主栽品种为达维,授粉品种为辽榛3号。榛园沿河滩地分布,灌溉条件较好,株行距2 m×4 m,套种着黄豆、土豆等作物,新栽苗木成活率在90%以上,部分地块榛树长势较旺。

作为村里新上马的富民项目,村干部考察了省内外的榛园,通过集体兴办合作社,土地入股,依靠得力能干的几位村里的种植大户日常管理,农忙时雇工,确保榛树栽种当年的成活率。由于榛树3年挂果,5年进入丰产期,投资长,见效慢,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抓好前3年是关键。2020年带苞榛子平均售价24元/kg,干果40元/kg。盛果期以单产每0.067 hm2150 kg,每年毛收入6 000元。46.7 hm2榛园共计收入420×104元,等进入丰产期,榛园有了效益,农民种植热情就会提高。

S村榛园自然条件较好,灌溉方便,周边山坡植被良好。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古交市最南端,南接清徐县,东与太原天龙山风景区接壤,交通便利,未来可以朝着森林康养以及文旅融合方向发展。主要包括消费者榛子采摘、榛果炒制初加工、榛仁月饼和蛋糕加工体验、榛林康养、住宿餐饮等方式。与天龙山风景区等旅游景点相结合,打造农旅融合的榛子村落。下辖的4个自然村可以依据自身条件分别承担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如榛子加工区、住宿餐饮区、文化娱乐区、农事体验区等。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调互补,强化榛子产业链的完整性,促进榛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2 发展观光榛园的原则

2.1 生态优先

选址要在无环境污染的地区建立榛园。除了考虑地势、土壤、水文等,建园必要条件,必须考虑周边环境对榛园可能造成的污染,比如附近有无工厂、水源有无污染等。在田间管理中,坚持绿色生产,少施或不施农药,营造利于害虫天敌生长的生态小环境,注重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在肥料使用上,坚持施用农家肥。

2.2 游客视角

生态观光榛园的赢利点更多在游客体验上,应从游客视角出发建立榛园。比如园区道路的修建,其长度既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又不能太累,同时要设计休息站,站点有娱乐设施和人文造型,如秋千、诗词歌赋等。营造多个网红打卡点,游客在全部打卡点打卡,并上传视频照片到指定社交平台即可领取精美礼品等活动。此外,还可以根据四时节气景色的不同,举办各种汉服展、鹊桥会、敬老节、科普节等活动。

2.3 体验为主

游客在榛园的旅游观光,不能仅停留在拍照、采摘等低层次上,应该大力挖掘可体验的项目。如育苗、植树、修剪、浇水、打草等田间管理活动,定期推出体验项目,设计好劳作环节,既能让游客完成特定的工作,又能有满满的收获感。这就需要技术人员耐心地指引和帮助。中小学生是体验的重点人群,应以青少年身心发展为特点,开展寓教于乐的农事活动。另外,将二十四节气、榛子品种、农具变迁等营造一个小型博物馆,在增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为日记和作文积累素材。

2.4 链条延伸

榛子鲜食率低,绝大多数的榛子以加工形式出售给消费者。依照榛子收获期,华北东北榛子在8月—9月成熟,经过采摘、脱苞、晾晒等环节,已经成为可用于初加工的榛子。此时恰逢中秋节前后,将榛子加工为月饼馅,不失为一种理想选择。将月饼加工为活动主题,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中秋节。此外,榛子还可以做成榛果巧克力、榛仁蛋糕、榛碎汤圆、榛子油、榛仁露等。这些加工环节以农村作坊的形式开展,作坊位置要与榛园相近,即能让游客体会手工制作的乐趣,又能把产业链增值的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2.5 突出特色

观光榛园的设计要凸显地域特色。比如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使榛果酒窑洞窖藏,炕锅一体榛子炒制都能成为一种地方特色。东北榛子林区集中在本溪、抚顺、铁岭等地市,而这些地区多是满族、朝鲜族聚居区。将榛子产业与少数民族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对榛子观光园的经营都是有益尝试[3]。

3 观光榛园规划建议

3.1 做好前期规划

分为长期规划和近期规划。在长期规划中,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原则,要考虑周边有无可以持续流转的土地,可以用于榛园建设的用地,以及未来可以开辟的休闲娱乐项目。规划要有预见性,前瞻性。近期规划要综合考虑管理运营团队、资金等要素的配备情况,防止盲目扩建导致资金链紧张。

3.2 划分主体功能区

观光榛园的主体功能区应明确。比如游览区、办公区、休憩区、体验区等。为了发挥产业链增值效益,加工体验区、休闲娱乐区、住宿餐饮区可以分散在周边乡村。通过“公司+合作社或公司+农户”等形式,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链延伸至周边村落。同时,提供完备的区内交通运输服务,以便利游客在几个功能区的往返。

3.3 配齐硬件设施

园区路网、无线网自不必说是最基础的条件。公共厕所、停车场、游客中心等也必须配备齐全。根据前期规划接待规模确定硬件设施的数量和体量。防止供应紧张或闲时浪费。

3.4 开发休闲项目

在游客体验方面要花心思,借鉴成熟旅游区的经验,除了农艺体验、科普教育、手工制作外,更多地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借助网络平台、社交媒体推出一些新奇、有趣、操作性强的休闲项目,持续创新,吸引游客。

3.5 打造运营团队

好的观光榛园的管理,离不开一支优秀的管理运营团队。要有明确且一致的团队目标。观光榛园不仅仅是农家乐的升级版,要将每个成员的目标与团队目标结合起来。发挥好每个团队成员的专长,互补优势,合理分工。给每个成员系统学习提升的机会。

综上所述,在全产业链视角下发展观光榛园,要大胆创新,实现榛子产业与旅游、养生、运动、科教等多业跨界融合,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综合提高,实现榛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猜你喜欢

榛子观光产业链
筑牢产业链安全
真人榛事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榛子的猫猫图鉴(上)
铲除论文造假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我国商务观光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荡秋千
坐小火车去观光
松鼠采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