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鱼塘养殖管理措施
2021-12-06涂桂萍唐玉华
○涂桂萍 唐玉华
夏季养殖鱼类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既是形成稳产、高产、高效的重要时期,也是浮头、疾病易发的关键时期,一旦管理不善,轻则造成生长缓慢,重则导致疾病漫延或死亡,给养殖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广大鱼类养殖者绝不可等闲视之、高枕无忧,而是要全神贯注、百倍警惕、严防死守,切实抓实夏季鱼塘养殖管理的各项工作,促进鱼类健康生长,确保池鱼安全度夏,为夺取全年养殖丰产丰收打好夏季攻坚战。
一、水质管理
1.加换新水。每星期加水1次,每次加注新鲜水20~30cm,以补充蒸发所带来的“水耗”,将水位保持在2m上下;每半月换水1次,每次换掉20%~30%的底层污水,保持池水清新。
2.增加溶氧。夏季突发天时较多,尤其是遭遇连续闷热天气和突降雷暴雨天气时,水温骤变,气压降低,造成水中溶氧外溢,水色转黑,浮游生物死亡,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导致鱼类浮头或泛塘。此时应适时开启增氧机增加池水溶氧,保持溶氧在5mg/L以上,让池鱼在充分享受“氧调”的舒适水体环境中快速生长。在增氧机械因故不能正常运转时,应及时采取抛撒增氧灵等应急措施。
3.稳定pH值。当pH值偏低于7.5时,全池泼洒生石灰或小苏打,以抑制和去除成酸因子,稀释和降低水体酸度,创造和增强成碱条件,提高养殖水体碱度。
当pH值高于8.5时,全池泼洒生物降碱灵或降碱抑藻素以抑制和去除成碱因子,稀释和降低水体碱度,创造和增强成酸条件,提高养殖水体酸度。
4.调水改底。夏季水温高,随着鱼类生长和饲料投喂量增加,池中有机物增多,氨氮、亚硝酸盐、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含量升高,极易造成水质变坏和底质恶化,影响鱼类的健康生长,因此应及时调优水质,改善底质。
每10~15天全池泼洒1次水质改良剂,以降解重金属离子、药物残留、生物毒素、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抑制有害藻类过量繁殖和生长,调优水质。
每20天左右全池泼洒1次底质改良剂,以分解池底厚积的淤泥和沉积的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等有机物质,修复改善池底环境。
二、投喂管理
1.改善摄食条件。在池塘内搭建投饲台,安装自动投饲机,设置一个30~50m的方形食场,实行“定点、定时、定量、定质”投喂的集群“就餐”制。在食场区上方设置遮阳网遮蔽阳光,降低水体表层温度。在食场区水城内安装水车式、涌浪式或曝气式增氧机适时开机,以降低水体表层温度,增加食场水堿溶氧,增强鱼的食欲,提高饲料利用率。
2.投喂优质饵料。选择投喂正规饲料生产公司(厂)质量过硬、适口性好和信价比高的全价配合饲料,以满足鱼类生长的营养需求严禁投喂霉变、腐烂、变质和受污染、有毒性、有残留的饵料。
3.投喂时间。根据夏季气温高、日长夜短的气候特点,实行“夏令时”投喂。即将每日第一次投喂时间提前1小时,将最后一次投喂时间延迟1小时。实行“夏令时”投喂饵料,既有利于鱼类进食,又可提高饵料利用率。
4.投喂次数。水温在25~30℃时,日投喂3次,分别于8:00、14:00和18:00各投喂1次;当遇到水温超过30℃以上的闷热天气时,每天于9:00投喂1次。
5.投饵量。夏季水温较高,应适当控制投饵量。一般配合饲料的日投饲量为3%~4%,青绿饵料的日投饵量为20%左右,螺蚬饵料的日投饵量为5%~8%。具体的投饵量应视天气、水温、水质及鱼的摄食和生长情况作灵活调整。一般晴朗天气多投,闷热、阴雨天气少投,雷雨之前不投;肥水少投,瘦水多投;鱼类争食激烈时多投,争食缓慢少投;发病期少投或不投。
三、鱼病防控
1.工具消毒。在鱼塘中使用过的网、盆、桶、箱、下水衣等工具,是病菌传播的媒介,应对其进行消毒后方可使用。一般网具类用硫酸铜或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其它工具用漂白粉溶液浸泡消毒。
2.肥料消毒。投施有机粪肥时,需用EM菌堆沤发酵腐熟并用生石灰消毒后再投施入池,以杀灭粪肥中的病菌和寄生虫。
3.饵料消毒。投喂螺、蚬等动物性饵料时,选取活体投喂并使用盐水消毒;投喂水、陆草等植物性饵料时,使用漂白粉溶液浸泡消毒,以防病原体随饵“潜入”池内。
4.食场消毒。每7~10天使用漂白粉对食场进行1次,以阻止病菌在食场水域大量滋生。
5.投喂药饵。每月拌料投喂1次用高稳VC、黄芪免疫多糖、大蒜素和三黄粉制成的药饵,每次连喂5~7天,以增强鱼体抵抗力和抗应激能力。
6.水体消毒。每15~20天交替使用1次消菌灵和克毒王,防止细菌、毒性性疾病的发生。
每月泼洒1次鱼虫净,防止寄生虫病的发生。
一旦鱼类发病,应立即将病鱼捞起进行目检和镜检,正确诊断病因,仔细分析病情,做到“对号入座”,对症下药,及时治疗,力争将鱼病控制在诱发的“萌芽”状态。
(通联:211600,江苏省金湖县健康路7号3幢201室 手机:1891518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