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艺背景音乐发展浅析

2021-12-06宋丽周瑞雪

茶业通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背景音乐茶艺饮茶

宋丽,周瑞雪

茶艺背景音乐发展浅析

宋丽,周瑞雪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随着中国茶艺的历史发展,皇家贵族和文人士大夫在饮茶时欣赏或演奏音乐的文化活动,可以看做是茶与音乐结合的开始,到宋明时期茶艺发展逐渐成熟,出现了以茶艺活动为核心的场合演奏音乐来烘托茶艺氛围,直至现在形成了茶艺活动中为增强参与者感官体验、烘托茶艺氛围、促进茶文化传播作用的茶艺背景音乐。在古典名曲音乐、民族特色音乐、西方音乐、综合音乐、无声音乐等类型选择中应根据茶叶属性、茶艺氛围、主题思想来选择最合适的茶艺背景音乐。

茶艺;背景音乐;发展

1 相关概念

1.1 茶艺概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茶叶大约经历了食用-药用-饮用三个阶段[1]。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且内涵丰富的茶文化,作为茶文化核心之一的茶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茶艺”一词最早出现在1940年,由胡浩川先生为傅宏镇的作品《中外茶业艺文志》所作的序中提出,但这里的“茶艺”是指包括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叶品评在内的各种茶之艺[2]。后经台湾和大陆茶人共同探索,茶艺被定义为茶的冲泡和品饮的艺术,是饮茶生活的艺术化,包含备器、择水、取火、侯汤、习茶等一系列的技艺和程式[2]p6。以茶文化和美学为基础,茶艺同时融合文学、绘画、书法、音乐、服装、建筑等元素,在营造优雅舒适环境的同时,展示茶的冲泡和品饮艺术,以期 “享受茶礼之美,静悟茶之精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作用。

1.2 背景音乐概述

中国历来重“礼”“乐”。《乐记》记载:“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乐至则无怨。故乐行则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可见音乐对人生理和心理的作用,学者认为音乐对社会的和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代思想家孔子在《论语》中写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主张通过学习诗、礼、乐等来陶冶人们的性格,培养高尚的情操。在国外,同样注重音乐的作用。古希腊十分重视音乐,认为E调安定,D调强烈,C调和蔼,B调哀怨,A调高扬,G调浮躁,F调淫邪。亚里士多德认为C调最宜于陶冶青年人。贝多芬认为音乐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3]Yang和Spangenberg根据表演者和歌词的有无等因素分为前景音乐(Fore Ground Music)和背景音乐(Back Ground Music)。背景音乐与前景音乐的本质区别在于音乐本身是不是人们当前的核心活动。前景音乐是有特定的表演者且有歌词的音乐,而背景音乐则是一些没有特定的表演者弹奏的没有歌词的器乐。而Park和Young等学者认为背景音乐与是否有歌词无关,只要是为了渲染气氛而使用的音乐都可以称作为背景音乐。但是比较一致的看法还是背景音乐是用来渲染气氛的[3] p37。本文研究与茶艺结合的音乐是指以茶艺为活动核心,为茶艺渲染氛围的背景音乐。

2 茶艺背景音乐发展历史

2.1 茶艺发展历史

茶艺与音乐两种艺术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的结合相融,茶艺背景音乐是由茶艺这一主体核心活动出现、完善和成熟发展而来。所以首先需要了解茶艺发展的历史概况。茶艺萌芽于西晋时期,西晋杜育在《荈赋》中曾有过这样的描写,“器择陶简,出自东隅”“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饮茶用具、茶汤颜色,都有提及,这些记载时至今日仍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 p17。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家家户户都喝茶,充分体现当时饮茶习俗的普及,由此也带动了茶艺的迅速发展,使得由陆羽提倡的煎茶茶艺大行其道。宋代,饮茶习俗日益繁盛。分茶、斗茶等技艺风靡一时,点茶茶艺发展成熟。明代,堪称中国茶业变革的重要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废团改散”、“废蒸改炒”的政策,极大地简化了制茶工艺,促进了散茶普及,为明中期以后沸水直接冲泡茶叶的撮泡法茶艺成为主流奠定了基础。直到现在,大部分茶艺基本上还是以沸水直接冲泡茶叶为主。

2.2 茶艺背景音乐的出现

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和茶艺的结合,最开始是由部分喜爱饮茶又同时精通音律的文人尝试在茶事活动中加入一些音乐,这就是茶艺背景音乐出现的雏形[4]。《唐才子传·卷六-李约》中曾这样描述李约:“性清洁寡欲,一生不近粉黛,博古探奇。……坐间悉雅士,清谈终日,弹琴煮茗,心略不及尘事也。”简单来说,就是李约性情寡淡,喜好收集古玩,与友人相约聊天,弹琴品茶,此时琴声便成为了他与朋友饮茶助兴的音乐。除了史料中的人物传记记载外,其他艺术形式如茶画中也可以发现音乐与茶艺的结合。盛唐时期周昉的《调琴啜茗图》以工笔重彩描绘了唐代宫廷贵妇品茗听琴的悠闲生活[1] p48-49。品茶与听琴两种艺术形式集于一画,说明饮茶时伴有音乐的娱乐生活,至少在当时的上流社会中已经出现。而晚唐时期的《唐人宫乐图》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画中描绘唐代仕女聚会饮茶的热闹场面:图中共12人,或站或坐,或抚琴,或吹箫,或啜茗。桌子上放着一个很大的盆形容器,一位仕女正在用勺子分斟茶汤[1] p48-49。由此可见,至少从唐代开始,弹琴、吹箫这样的高雅艺术形式便与啜茗结合,开启了茶艺与音乐的融合的先河。

2.3 茶艺背景音乐的发展

及至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为平民百姓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为娱乐生活的繁盛奠定了基础,勾栏、杂技、茶楼如雨后春笋般,在汴京的街头巷尾层出不穷。相关的记载这样描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街,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萧鼓宣空,几家夜宴”。不同于唐代琴箫等高雅乐器演奏音乐仅供皇家贵族等饮茶时的享受,宋代的平民百姓也有了音乐作为饮茶的伴奏助兴。在拥有广大群众欣赏的基础下,管弦乐器也逐步成为茶艺的伴奏之一,使得饮茶赏乐的习惯加速普及开来。

转至明朝时期,经济商品化的愈加繁盛,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审美观念不断发展,通俗音乐在平民饮茶时更加普及,而在文人中出现了另外一种形式的伴奏----小曲。这一时期,修身养性,吟诗作赋,成为诸多文人的追求。而茶恬淡的品性很好的契合了这一点,成为文人修身养性不可或缺的部分[5]。以茶会友,与友人品茶,吟唱小曲作乐,似乎歌曲也成为茶艺的配乐之一,茶艺背景音乐迅速发展。

清代以后,随着茶馆的迅速发展,茶艺背景音乐更加多元化。《中国剧场史论》一书中提到“较早在茶楼内修造书台供曲艺演唱的,要数上海四马路中市的‘也是茶楼’。……是一家较长经营历史的老茶楼……该楼原以品茗为业,后来为了吸引更多的茶客,增加营业额,遂在楼内‘精造’了一座‘巧丽优雅’的‘华台’,以供曲艺演出之用。……所谓‘奉送唱班’,‘只取香茗一钱’,就是只收取茶钱,不收戏资,……使他们在品茗的同时,又能欣赏到曲艺的演唱……这种做法应该说是颇具吸引力的,在当时也是颇为时髦的新鲜事物……并一直延续到解放后。”[6]

2.4 茶艺背景音乐的成熟

由于近代战争的影响,物质生活匮乏的窘境使得民众无暇顾及文娱生活,茶艺也因此受到波及开始走向低谷,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发展同样迟滞不前。这种情况延续了相当一段时间,直到改革开放后,随着传统文化复兴和对外交流的频繁,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增强,近几十年茶艺飞速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日趋完善的内涵研究。茶艺背景音乐的作用和选择日渐受到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手段的多样化,目前呈现的茶艺基本都有背景音乐相伴,茶艺背景音乐也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

3 茶艺背景音乐现状

3.1 作用

3.1.1增强参与者感官体验

茶艺表演中加入背景音乐,为观众提供绝妙的视觉享受的同时,又加入非凡的声音体验,完善了他们的感官体验,满足其审美需求。通过对观众的感官刺激,激发观众与茶艺表演的共鸣,实现受众与表演者的互动,引导他们准确感受茶艺表演的魅力,领会茶艺表演的精髓。[7]背景音乐的听觉的体验更能完善茶艺的内涵和丰富的体验感。

3.1.2烘托茶艺氛围

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作用还体现在对茶艺氛围的渲染。加入背景音乐,可以让茶艺进行的过程更加丰满,通过声音和画面的共同作用,营造一种特殊的环境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茶艺师可以更好地进入状态,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茶艺作品。也可以让参与者更直接感受到茶艺的氛围,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1.3促进茶文化传播

音乐无国界,茶艺过程中,背景音乐加深了观众对茶艺的认知和理解,跨越了地域和时间的界限,拓宽了人们信息交流的渠道,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都可以在茶艺表演中领略到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茶艺的精妙高超和背景音乐的起承转合的良好结合,更有助于传统茶文化的传播,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了传统茶文化的传播推广。

3.2 分类

随着现代茶艺的创新发展,推动了茶艺背景音乐的多元化发展,目前常见的类型如下。

3.2.1古典名曲音乐

茶艺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一直以安静典雅的形象广为传播,因此大部分传统茶艺多以古典名曲作为背景音乐。如节奏轻快、悠扬舒缓的古筝曲《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也有选取笙箫、古琴等演奏的柔和、沉稳的曲目《春江花月夜》、《洞庭秋思》等……此时古典名曲能更好的配合茶艺表演典雅柔美的动作和安静祥和的环境,使茶艺参与者感受其蕴含的自然魅力与人文内涵。

3.2.2民族特色音乐

根据民族类别、文化特点选择的背景音乐多应用在民俗茶艺中,配合本民族特色演绎。如维吾尔族茶艺中,一般会使用其特有的传统乐器如热瓦普、都塔尔等来演奏当地民族乐曲《商队》、《放牧人》等传统民乐,给予其他同胞独特的民俗体验,弘扬本民族特色。再有藏族的酥油茶、广西的龙虎斗等,都是在茶艺表演的基础上,加上表演者独特的民族服饰和舞姿,配以民族传统乐器的演奏,为观众展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

3.2.3西方音乐

随着茶艺的传播从中国走向世界,背景音乐也开始融合一些西方音乐,如钢琴曲、大提琴曲、小提琴曲和管弦乐器演奏的音乐等。西洋管乐不但可以单独演奏,还能自由组合,更加富于变化,很好的满足了人们多变的需求,比如小号、大号、圆号合奏的《铁马吟》,将宁静致远的氛围营造得十分到位,让人们的思绪在不同的山川庙宇之间遨游,领略各种各样的大好河山[8]。钢琴曲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丰富的人文观念和人文情怀,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月光》,都是在真实事例的基础上创作的,因此它具有的真实感,生命力和活力,使得这些作品流传至今,经久不衰。而茶艺表演同样也是需要展现价值理念和情感内涵,那么茶艺表演就可以选用钢琴曲作为表演时的背景音乐,适合的曲目如改编的《夕阳箫鼓》《采茶扑蝶》[9]。

3.2.4综合音乐

首先是利用传统乐器谱写符合茶艺要求的新曲目,如古筝曲《云水禅心》、琵琶曲《琵琶语》、古琴曲《禅茶一味》等。其次中西方音乐结合谱曲,现在很多背景音乐以古今中外多种乐器演奏出不同风格的类型。最后是不同曲目也可以通过电脑软件技术手段进行剪辑重新组合一起形成有针对性的背景音乐。

3.2.5无声音乐

与有声音乐相比,有些学者也提议茶艺应用无声背景音乐。比如在日本茶道表演中,很少用到背景音乐,正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写:“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茶道表演更加契合日本“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因此有些茶艺中适当的留白,给人更多的遐想空间。

3.3 选择依据

茶艺背景音乐选择众多,但很多茶艺编创中就某一具体作品如何选择合理、科学、完美的背景音乐也存在一些疑问。笔者认为在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可以参照以下几点有针对性的选择茶艺背景音乐。

3.3.1茶叶属性

首先,茶艺背景音乐要与主角“茶”的属性相符。根据冲泡茶叶来区别的茶艺种类繁多,茶叶虽然有“清、雅、静、和、真”的共性,但也有各自的差别。比如绿茶因其外形、汤色、叶底“三绿”的特征,像春天般自然、清新,香气高扬而幽长,味道鲜醇,因此选择节奏轻快、悠扬活泼的曲子更合适。红茶因其“红汤红叶”蜜香甜醇的特征,更让人感觉温暖甜蜜,一些温柔抒情的音乐更能共情。由此可见,了解茶叶的属性是选择相应茶艺背景音乐的基础。

3.3.2茶艺氛围

其次,茶艺背景音乐要与茶艺的氛围相符。例如仿古茶艺用传统名曲相得益彰;少数民族茶艺选择本民族音乐更能展现鲜明特色;三两好友相约品茗选择轻松欢快的乐曲更显亲切;若是在严肃肃穆的氛围中,则可选择不用背景音乐……

3.3.3主题思想

最后,茶艺背景音乐要与茶艺的主题思想相符。由于现在很多茶艺作品特别是茶艺竞赛中的创新茶艺都具有主题性,用茶艺来表现一个具体的主题思想。为了表达主题思想,从茶叶选择、茶席布置、茶境营造到茶艺动作、流程、解说、背景等都是有针对性的选择,作为背景音乐自然也需要紧扣主题思想。比如通过茶艺来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故事时,选择《梁祝》这样耳熟能详和广为传颂的背景音乐更契合主题。但有的茶艺主题没有现成对应的曲子,也可以选择几首符合主题思想根据茶艺流程进行剪辑合成一首曲子,使这几首曲子的片段相互穿插而不突兀。如2018年的“徽府茶行杯”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中,参赛选手顾林茂的作品《茶香伴.思如故》展示的主题为对儿时在蒙古时外婆为他煮茶的回忆。所以在背景音乐的选取上,将《好久不见》的伴奏与谭维维《乌兰巴托的夜》做了剪辑拼凑,不失为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

茶艺背景音乐的选择是否合理、科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茶艺的效果和参与者的体验感。随着茶艺的不断发展,茶艺设计者需要对音乐的内涵、创作背景、主题、风格、表现手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研究,才能在更高层次上追求茶艺与背景音乐的契合,从而将背景音乐在茶艺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以适应创新多变的时代要求,满足人们的多元文化需求,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1] 丁以寿.中国茶文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2] 丁以寿,蔡荣章.中国茶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3] 宋扬.服务环境对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以背景音乐为例[D].东北大学,2012.

[4] 李冰.茶与音乐的结合之美[J].福建茶叶,2018,40(11):113-114.

[5] 王一涵.明代具有音乐修养的文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6] 蒋箐,管建华,钱茸.中国音乐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 吴剑锋.背景音乐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J].新闻战线,2018(02):79-80.

[8] 吕井智.西洋管乐在茶道背景音乐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8,40(01):70-71.

[9] 杨斐.钢琴曲充当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可行性分析[J].福建茶叶,2017,39(05):86-87.

S571.1

A

1006-5768(2021)02-074-004

2021-05-21

宋丽(1982-),女,安徽合肥人,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茶文化。E-mail:616532634@qq.com

(责任编辑:徐千懿)

猜你喜欢

背景音乐茶艺饮茶
PANEL AUDIO全宅影院+背景音乐解决方案 重庆渝北影院式住宅
背景音乐
校园茶艺飘香
试析茶艺表演中舞蹈元素的文化表达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
背景音乐
不灭的蓝火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
月下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