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惟愿唐秦大地果飘香
——记河北省水果产业创新团队唐秦试验站站长刘玉祥教授

2021-12-06董志水于广宁

河北农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试验站果业果品

□文/董志水 于广宁

11月7日,立冬,气温骤降。

这一天,唐秦大地2021年冬季的第一场雪不期而至。正是猫冬时节,而玉田县玉泉山现代农业园区果园里,刘玉祥正在给果园技术人员讲解果树幼苗应对寒流管护技术,从苹果讲到桃树,从樱桃说到梨树。雪花在头上融化成水,顺着发梢落在衣服上,刘玉祥全然不觉。

刘玉祥是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园艺专业二级教授,河北省水果产业创新团队唐秦试验站站长,唐山市政协常委、民盟唐山市委副主委。多年来,他主持和参与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等国家、省、市项目32项;先后获得国际先进水平及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16项;他选育的6个桃树新品种通过了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有5个新品种通过了河北省品种审定。

在人们眼中,刘玉祥早已功成名就。可是他却从没这样想过。“当初省农业农村厅成立水果产业创新团队,并且在唐秦地区建设综合试验站,我就主动去竞聘唐秦站站长,就是想通过团队力量为我们燕山果业发展献智献力!”

建站几年来,唐秦试验站紧紧围绕水果产业创新团队各项建设任务,积极与团队各岗位专家团队紧密合作,以唐秦片区燕山果业现代化发展为目标,以破解限制水果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突破口,开始了在一个个园区之间、一个个基地果园之间的跋涉奔波。2018年、2019年两年间,刘玉祥先后因身患肺癌、甲状腺癌做了两次手术,但他依然没有停下脚步。看着他虚弱疲惫的样子,他的学生、河北省玉田县玉泉山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郭建波不止一次劝他好好休息。但刘玉祥清楚,果树每天都在生长,园区管理建设耽误一点都有可能影响到一年的工作。作为试验站团队带头人,他更清楚,立足现代果业发展需求,唐秦试验站不进行燕山现代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试验站就站不住脚跟,创新、推广工作一刻也不能停止。

对症施治,燕山梯田变身花果山

燕山山脉地处京畿重地,高质量水果市场潜力大,但燕山山地果园缺乏叫得响的现代果业样板。刘玉祥教授带领团队,紧紧抓住社会金融资本进入果业打造园区的契机,积极与相关企业对接,针对陡坡山地、缓坡山地和平原特色桃果在唐秦片区打造了包括省级园区玉田县玉泉山现代农业园区在内、三类不同模式的12个高质量发展水果基地。

在唐山市玉田县高家团城村,指导唐山瑞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陡峭的山坡上,打造了山坡改梯田、梯田连梯田、拖拉机穿行梯田的作业模式,建成了“坡改梯,梯连梯,车穿梯”省力化玉田县玉泉山现代农业园区万亩基地,引进了篱壁型宽行密株新模式、梨苹果桃樱桃新品种、生草法和省力法的新技术等“三新技术”,融合形成了 “生态、生产、生活”的“三生”休闲农业,以达到品种、品质、品牌等“三品”为一体的市场效应。如今,玉泉山现代农业园区万亩绿草如毯、果树盈枝、四季飘香,形成了集生产、观赏、采摘为一体的多产业融合布局。在专家团队指导下,园区应用水肥一体、节水灌溉省力化栽培技术体系,大大节约了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成为燕山地区现代果园建设的典范。

在唐山市迁西县东莲花院乡东城峪村,“迁西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项目”是2017年经国家批准立项的河北省唯一国家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刘玉祥带领团队与河北五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根据园区的山地缓坡更容易实现“梯改坡,坡连坡,车穿坡”的实际情况,对项目主体工程“五海猕猴桃庄园”在充分前期考察论证、规划设计基础上,在指导项目建设时,引进河北农业大学张玉星教授的“生态、生产、生活”的“三生”模式融入到项目之中,让“五海猕猴桃庄园”成为“绿草、滕树、香果、花海、水世界”的美丽庄园,以“五海猕猴桃庄园”项目为主体,国家田园综合体“迁西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项目”获得批准建设,得到国家财政2.1亿元的支持。

秦皇岛市昌黎县西刁坨村一带是传统白桃主产区。这里出产的白桃经过一段时间存储后变的柔软多汁,深受上海市场青睐。2018年,当地出现了大批桃果实软沟的问题,严重影响桃果商品果率,果农损失惨重。刘玉祥教授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进行了现场调研,制订了一系列软沟防控技术方案,并指导合作社和果农按季节进行严格管理。2019年经过专家果农的共同努力,成功解决了软沟问题,且亩增效益2000多元。在此基础上,刘玉祥教授为合作社制订了白桃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550亩鲜桃种植试验示范基地,实施标准化管理技术规程,形成了白桃特色标准化生产基地,果品采摘上市可日供上海10万斤。

博采众长,多层面建立技术团队

刘玉祥认为,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是第一关键。为此,试验站以唐秦片区燕山果品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出发,与农业农村部果树专家指导组成员刘凤之研究员、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玉星教授、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魏钦平教授与张开春研究员,以及河北省水果产业创新团队苹果、梨、桃、葡萄、植保、机械、果品储藏加工等岗位专家建立密切联系,组建唐秦片区果品产业专家技术核心团队,为区域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刘玉祥教授长期在生产一线服务指导,深知化肥、农药等投入品对果品产业的影响至关重要。为此,他专门邀请肥料、农药和机械装备企业等组建基地成果应用示范技术团队,按照专家研发创新的新模式、新技术和新品种,打造高质量、全方位农资投入品服务,助力果品产业基地健康发展。

刘玉祥教授深知,科技创新成果落地离不开一线技术人员。他把唐秦片区水果产业基地所在县区和企业的技术骨干组织起来,成立了9个县域水果试验示范队伍,完善了唐秦片区综合试验推广站技术服务体系,为唐秦站做好唐秦片区水果产业综合试验推广工作奠定了基础。每次刘玉祥到基地调研指导,都要把当地技术服务队带到树下田间,指导技术人员观察果树生长和病虫绿色防控情况,一丝不苟。试验站还专门建立了微信群,平时群内交流问题,要求要有图有影,有技术应用结果,好就是好,不行就是不行。技术服务队成立以来,技术人员底气越来越足,在当地果农和合作社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岗站对接,果园装备研发初见成效

农业用工难,用工贵,年轻人不愿进入农业的现状困扰着一个又一个果品园区。果品产业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成本高企,投资农业园区的老板们苦不堪言。刘玉祥教授清醒地认识到,唐秦片区新建果品园区50000多亩,急需进行系统化、正规化、标准化、针对性强的机械装备产品研发,以从根本上减少产业对人工的依赖。

为了选择适合山地果园应用的机械装备,刘玉祥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多次到水果产业创新团队企业试验站石家庄鑫农机械有限公司,就唐秦片区山区坡地砾质土壤果园配套机械装备研发应用需求进行考察对接。经过反复研讨、论证、试验、改进,研制出了可调型坡地果园割草机和节能型山地喷药弥雾机,解决了基地部分用工难题,提高了园区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了企业发展。目前,刘玉祥教授正在与企业试验站加紧研发试验树下根部除草装备。

以“省力果业,机械先行”为主题,刘玉祥教授带领唐秦试验站与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先后组织发起了两场果品提质增效大型活动——唐山市山地果园省力机械化成果展示与研讨会,以玉田县玉泉山现代农业园区为典型,探索适合园区应用的全程机械化方案。这些创新性的工作有力推进了唐山、秦皇岛地区果品产业机械化进程,加快了精品化、品牌化建设,促进了当地果品产业全面发展。几年来,唐秦片区试验站服务对接重点基地机械化普及率达到100%,生产环节装备应用率达到70%。

唐秦片区试验站成立运行几年来,在刘玉祥教授带领下,试验站团队专家通过下乡培训指导、印制张贴明白纸和明白画、邀请国家、省产业体系专家授课等措施,有力地促进现代果业管理技术普及,极大地改变了唐秦片区水果产业的科技创新局面。但刘玉祥教授并不满足,他要求试验站团队成员:“技术落实到位是确保成效最关键的一步,我们不能停留在教一遍,还要回过头再检查落实情况。必须回头看,不能落东西”。正是依靠他们创新实践的“技术推广落实回头看”工作法,刘玉祥教授团队不仅受到了各园区基地的有种赞叹,也得到了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等主管和技术依托单位的充分肯定。刘玉祥教授充满信心地说:“希望通过我们技术人员的努力,发挥唐秦片区试验站的平台优势,为名优果品飘香唐秦大地贡献更多力量!”

猜你喜欢

试验站果业果品
南充综合试验站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大海乡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建立试验站探索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新路径
2022年大宗淡水鱼稳产保供形势分析
基于生态理念视角下旅游观光果业优势分析及创新途径研究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果业电子商务营销体系构建研究
南充综合试验站人工饲料研究进展
做强果品生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夏令果品入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