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艺、技术、知识

2021-12-05汪雨萌

青春 2021年12期
关键词:联展手艺栏目

汪雨萌

“大学生创意写作联展”这个栏目到本期就整整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们展示了全国各大高校学生的习作,在组稿、编稿的过程中,我也比较系统、持续地阐释了我对创意写作教学的一些看法,也表达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困惑。这个栏目对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也希望它能够给创意写作专业的同学们带来一些帮助。随着我接收到的推荐稿件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能从各位老师的推荐中隐约看到教师对作品的某些主观审美偏好,因此在最近的几期中,我特意选择了一些自荐的稿件,一则可以充实我们栏目的风格数据库,二则通过对越来越多风格、质地各异的作品的评述,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创意写作教学和研究的普适性。本期的两篇都是自然来稿,但语言风格竟多有相似之处,可见写作之中,总有相通、共享的知识。

创意写作创生之初,走的是手艺人的道路,作家进入课堂,进驻高校,但他们与高校英语文学专业多少都有些格格不入,相比教师,他们更像师傅,他们用自己的独门手艺教导学生,虽不藏私,但学生能够学到的技巧与手艺终归是有限的,他们如同非遗继承人,可能成为较为优秀的写作者,甚至写作工艺大师,但就某种程度而言,他们逃离不了重复与自我重复的写作道路,难以成为自洽和自赏的作家。因此在创意写作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有人质疑作家工坊的作用,并一直试图将写作的技巧、方法、能力剥离作家的个人特色,将其技术化、知识化、系统化,让它们成为可重复、可操作、有效率、有效果的训练模式。这是创意写作从“职业”走向“专业”的必然过程,也是其证明自身专业合法性、独立性的重要途径。但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市面上创意写作的教材虽然繁多,但不少都是用语随意、结构松散、充满个人感受的经验之谈,能够成为普适性知识,能够在高校课堂甚至研究生课堂供教师指导使用的,其实并不多,关于创意写作研究的著作更是少之又少,势单力薄。

这是否证明创意写作理论化、专业化、学科化的道路是失败的呢?我也并不如此悲观。文学是如此宏伟而驳杂的领域,它本就不应该被刻板的条框所束缚,也许创意写作学科所需要的,正是充滿叛逆感的、个性化的、将研究与创作等价的高度自由和弹性的知识体系。这当中既有可以通用的、可重复的程序性知识,又有着大量基于创作者经验与手艺淬炼得来的陈述性知识,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因此创意写作需要更多的栏目、更多的平台、更多的渠道去展示自己作为创作、教学、研究方法,甚至是研究主体的一面,而非单纯地呈现其作为作品、作为效果的一面。这一年“大学生创意写作联展”所展示的作品,无一不是创意写作专业的教师耐心指导的结果,这些教师自身可以是作家,也可以是批评家、文学研究者,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都非创意写作专业出身,他们的指导也会带上其他专业的痕迹,也因此能够扩张创意写作学科的边界,让整个学科能够以开放的、客观的、多元的方式接入课堂教学与写作知识的研究。我希望这个栏目所呈现的,是这样一个充满朝气、充满可能性、充满锐气和自信的创意写作专业,可以看到这个专业的学生所拥有的娴熟的技巧、独特的风格、自由的表达,甚至是一些学校、教师虽然不算长久,却已经初成气候的写作传承。

这将是中国创意写作的未来,甚至可能是中国写作的一种未来。

猜你喜欢

联展手艺栏目
大学生小说联展
手艺
俱乐部联展
最贵的不是手艺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寻找手艺》让“手艺”文化走红
老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