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柴胡汤”中体会董湘玉教授的临床经验

2021-12-05刘雨会童大勇姚登香董湘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0期
关键词:口苦枳实嗳气

刘雨会,童大勇,姚登香,董湘玉

(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0;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0)

0 引言

大柴胡汤出自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其中《伤寒论》第109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论述了大柴胡汤证治疗太阳病误下后,邪热入少阳阳明之证,主症为“呕不止、心下急”;第144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与大柴胡汤。”指出大柴胡汤证是热结阳明,而旁连少阳,以往来寒热为特点,第173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进一步详细说明大柴胡汤的主症。《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第12条“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表明了大柴胡汤的腹部体征为“心下满痛”,提示大柴胡汤的结多在心下部位。

由以上条文中总结可知本方主治邪在少阳,郁热于内,同兼阳明之证。大柴胡汤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往来寒热,郁郁微烦,呕不止或呕吐而下利,心下急,腹胀或痛,大便秘结,舌黄等,临床中对符合上述表现的各种疾病,经过辨证论治,都可以在大柴胡汤基础上加减化裁,灵活运用。大柴胡汤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大枣十二枚(擘),芍药三两,枳实四枚(炙),大黄二两。大柴胡汤是以柴胡为基础的,是小柴胡汤去了人参和甘草,因为“心下急”,有阳明胃气凝结于内,所以减去补药;再加上大黄、芍药、枳实,用于泻阳明之热,利阳明之凝结[1]。

董湘玉教授是全国第五、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贵州省首届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已40余年,临床治疗内科疾病具有丰富经验,擅长用经方治疗疾病,她认为大柴胡汤功效是和解少阳、清泄阳明实热,故常用大柴胡汤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列举病案如下。

1 临床案例

1.1 胃脘痛

曾某,女,76岁,2021年1月20日就诊,诉中脘、胁下疼痛,夜间尤甚,无胀满、反酸,口干口苦,情绪烦躁,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诊断:胃脘痛。证属肝胃不和。治以疏肝理气,通泄热腑,方用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加减:柴胡10g、枳实10g、黄芩10g、半夏10g、白芍15g、川楝子10g、元胡10g、香附10g、百合20g、麦冬15g、大黄6g、甘草6g。7剂,水煎服,1日1剂,分三服。7日后复诊,诉中脘疼痛瘥,胁下胀痛,时有嗳气,无反酸、烧心,口干不苦,舌红苔黄微腻,脉弦。方以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加减:在原方基础上去麦冬、大黄加郁金10g、厚朴12g、炒白术10g、川芎10g。7剂,水煎服,1日1剂,分三服。7日后复诊,诉胁痛明显减轻,嗳气瘥,无口干口苦,无反酸,二便调,舌红苔黄,脉弦。原方继服7剂,病痊愈。

按:《伤寒论》第109条云:“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患者中脘疼痛。即“心下急”;情绪烦躁,即“郁郁微烦”,少阳郁而不舒,肝胆失于调达,则见胁痛;胆气不舒,胆汁上溢,则口苦;阳明实热内结,热伤津液,故而口干、大便干结。少阳气机郁结,阳明实热内结,故予大柴胡汤加减疏解少阳,通泄热腑,加金铃子散行气止痛,患者口干,舌红苔黄,阳明实热明显,故去生姜,加百合、麦冬滋阴生津,加香附助行气。二诊时患者中脘痛瘥,仅口干,为阳明实热已解大半,故去大黄;苔黄微腻则去麦冬;仍有胁痛,并时有嗳气,气滞明显,故加郁金、厚朴、川芎增强行气之功;三诊诸症减轻,继予原方7剂。少阳得舒,阳明之热得泄,故诸症悉除。

1.2 口疮

越某,女,53岁,2021年01日25日就诊,诉口腔多发溃疡,疼痛难忍,往来寒热,口干口苦,烧心,嗳气,大便干结难解,舌淡红苔黄,脉弦细。诊断:口疮。证属脾胃积热。治以清热泻火,方选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2g、黄芩10g、枳实12g、白芍15g、大黄6g、甘草10g、麦冬15g、生地黄20g、北沙参15g、石膏20g、知母10g、丹皮12g;7剂,水煎服,1日1剂,分三服。7日后复诊,诉口腔溃疡改善,疼痛减轻,无烧心,嗳气瘥,寒热往来好转,口干口苦减,大便质偏稀,舌红苔黄,脉细弦。在原方基础上减大黄,枳实易为枳壳,继服7剂,后电话随访患者诉病愈。

按:患者脾胃积热,阳明热盛,上发于口舌则生口疮;热盛伤津,津液耗伤,则口干、大便干结难解;阳明胃气郁而上逆,则嗳气;郁而化热,故觉胃脘灼热不适;少阳枢机不利,则往来寒热,胆汁上溢,则口苦;此为少阳阳明合病,予大柴胡汤加减,清泄阳明,疏泄少阳。阳明热盛则去温燥之半夏、生姜,加白虎汤清泄阳明,重用生甘草清热,丹皮清热凉血;热盛伤阴,加生地黄、麦冬、北沙参养阴生津。二诊时诸症好转,大便稀溏,则去大黄,将破气之枳实,易为行气作用稍缓和的枳壳。阳明之热得泄,少阳得舒,则病愈。

1.3 便秘

徐某,女,40岁,2021年01月22日就诊,诉平素大便秘结,现大便10日未解,伴胃脘胀满疼痛,烧心,嗳气,口干口苦,情绪急躁,舌红苔黄,有裂纹,脉细弦。诊断:便秘。证属阳明热盛,腑气不通。治以疏肝理气,泄热通腑,方选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0g、枳实12g、黄芩10g、半夏10g、白芍15g、厚朴12g、苏梗10g、川楝子10g、元胡10g、大黄6g。7剂,水煎服,1日1剂,分三服。7日后复诊,诉大便质偏干,日行一次,胃脘胀痛减,嗳气减,烧心瘥,胁痛瘥,口干明显,口苦减,舌红苔薄黄,脉细弦。在原方基础上减大黄、川楝子,加北沙参15g、麦冬15g,继服7剂,病愈。

按:阳明热盛,燥热内结,则腑气不通,故而便秘;热盛耗伤津液,则口干、舌有裂纹;少阳枢机不利,气机运化失司,不通则痛,滞于胃脘,则胃脘胀满疼痛,阻滞于肝胆,则胁痛,郁而上逆,则嗳气;郁而化热,故觉胃脘灼热不适;此为少阳阳明合病,偏于阳明实热,故予大柴胡汤加减,清泄阳明通腑,和解少阳理气,方中加厚朴,取大承气汤清泄阳明之功,加金铃子散、苏梗以增强行气止痛之用。二诊时大便日行一次,质仍干结,口干明显,津液耗伤,在原方基础上去大黄,继予枳实、厚朴行气破结,加以北沙参、麦冬养阴生津;胃脘胀痛及嗳气减,胁痛瘥,则去川楝子。阳明之热得泄,腑气得通,则诸症自除。

1.4 呕吐

郭某,男,12岁,2021年01月12日就诊,感冒后1周,现无恶寒发热,食后呕吐,口干欲饮,口苦,纳呆,咯黄痰,咽喉疼痛,大便干结难解,舌尖红苔黄,脉沉弦。诊断:呕吐。证属少阳阳明合病。治以和解少阳,内泻阳明,方选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0g、枳实10g、黄芩10g、半夏10g、厚朴12g、茯苓15g、陈皮12g、银花15g、连翘12g、牛蒡子10g;7剂,水煎服,1日1剂,分三服。7日未复诊,电话随访诉病愈。

按:《伤寒论》第109条云:“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此为太阳邪气化热入里,传入少阳阳明,少阳阳明合病所致。阳明胃热甚,胃气不舒,则胃气上逆,呕不止;热盛伤津,则口干欲饮、大便干结难解;少阳胆气抑郁,则情志抑郁,不思饮食,则纳呆;胆气不舒,胆汁上溢,则口苦;此既有少阳病未解,又有阳明胃气凝结于内,所以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方中加厚朴增强行气之效,因其咽喉疼痛,咯黄痰,加银花、牛蒡子、连翘、陈皮清热利咽化痰。少阳及阳明之热得解,则病愈。

2 结语

大柴胡汤临床运用广泛,除了以上疾病,董老还将其运用于情志病、不寐、慢性乙型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治疗[2],大柴胡汤功擅解少阳郁结,阳明实热证,只要符合上述病机,即可运用大柴胡汤加减化裁,正所谓“异病同治”“证同治亦同”,即是此意,虽临床疾病大不相同,但只要其病机一致,投以此方,并能随证加减,往往效如桴鼓,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此即是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高度结合与运用。董教授强调,在临证时,应该时刻记住中医学的治病特点,“谨守病机,勿失其时”。由是,面对临床千变万化的疾病,则不惧也。董老师常说“尊古而不泥古”,针对经方,尤为如此,要想灵活运用经方,除了熟练掌握经典条文,还要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充分意会仲景组方思路、加减化裁,于此,经方之运用范围才能得到进一步拓展与发挥,面对复杂的病情,才能独具慧眼,达到“一剂而疾病愈”的效果。

猜你喜欢

口苦枳实嗳气
中药枳实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张仲景运用厚朴、枳实探析*
枳实名中医的健康秘药
识别真假枳实
口苦是怎么回事?
口苦咽干,是生病了吗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嘴里有苦味是咋回事
口苦是怎么回事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