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
2021-12-05孙克年
○孙克年
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就是根据淡水养殖鱼虾动物的生物学特性,人为营造和模拟自然界水域鱼虾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采用无公害的科学配套技术进行淡水养殖鱼虾。实践证明,仿生态养殖技术能使淡水养殖业健康、高产、持续发展,并能获得与同品种野生鱼虾相媲美的安全、优质、绿色产品。
一、树立健康养殖的理念
要进行仿生态养殖,首先要树立健康养殖的理念,要摆正养殖所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对传统的养殖模式进行大胆科学创新,结合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创造良好的生态、生存条件,采用“增产节料”型、“健康养殖”型、“低碳减排”型和“无公害”养殖模式养殖,取得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二、仿生态养殖技术措施
1.选择安全卫生塘址
要求塘址要选交通方便,但远离交通要道,远离工厂、医院、垃圾场和畜禽圈舍,塘边无高大树或建筑物,要求环境安静、向阳采光好;池塘保水性能好、不含有害重金属(或含量不超标),水质优良无污染,能灌能排,池塘面积和池塘深度符合养殖对象及规模养殖要求,有电、有增氧机等常规养殖设备。
2.营造生态水环境
2.1 仿造天然水域水质:水质要求“肥、活、嫩、爽”,水色呈茶色或淡褐色、黄绿色、淡绿色、翠绿色;水中溶氧每天16小时以上必须保持5-8mg/L,其余时间不得低于4mg/L;水透明度要求30cm左右;pH值在7-8.5;水中非离子铵小于0.02mg/L,亚硝酸盐控制在0.20mg/L以下;硫化氢控制在0.1mg/L以下;水体不含或有害金属含量不超标。
2.2 水草培育:淡水鱼虾喜生活在有水草水域;池塘内栽植水草,既能营造鱼虾生活的生态水环境,又能提供鱼类部分青饲料,增加水中溶解氧,起到祛污,净化水质作用。适合在鱼虾池中种植的水草有轮叶黑藻、伊乐藻、水浮莲等,水草生长覆盖水面积占池塘面积1/3-2/3。
2.3 以混养鱼来净化水质:自然界水域中的鱼虾是多品种鱼虾和谐生存。在养殖的鱼塘中多品种鱼虾混养可防止水体富养化,如草食性鱼类,其排出粪便可促进浮游生物繁殖;花白鲢摄食了浮游生物,控制水体肥度,起到净化水质作用;鲤、鲫鱼摄食草食性鱼类吃剩的残饵和碎屑,则起到清洁水环境,防止水底有机物腐化分解、污染水质;套养鳊、鲂鱼可以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净化养殖环境;套养鳜鱼、乌鳢、鲈鱼等可以有效控制水体中野杂鱼虾的生长繁殖,减少与主养鱼争食争氧的竞争压力。
2.4 生态法调节水质: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手段,科学使用有益菌制剂和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如用高效培藻剂(卓越硅藻膏、酵素钙肥、藻健康等)、优质益生菌(黑金神、新活菌王、亚硝快克、爽水氨克等)、营养平衡剂(特力钙、高温C等)、安全解毒剂(鱼轻松、净水王、解毒保康等)、高效活性剂(鱼得安、降解灵、应激宁、六控底健康、得立康等),以达到健康清塘、健康肥水、健康护底、培植氧源、消毒排毒、抗应激和生态修复水体等作用。
2.5 杀灭鱼塘常见敌害:自然界河流中很少存在鱼虾的敌害,但规模集约化养殖的老鱼塘中常见多种侵害鱼虾的害虫,如水螅、水蜈蚣、甲虫、水斧、松藻虫、红娘华、田蟞虫以及水网藻,这些敌害可分别用90%晶体敌百虫溶液或硫酸铜溶液灭杀。
三、选养标准鱼种苗
1.鱼种苗总的要求:所养殖的鱼品种应适应市场要求,适销对路,所选的品种应是生长速度快、耐密养、能混养、食性和饵料转化效率高、抗逆性和抗病力强的鱼种。
2.鱼苗来源要求:鱼种苗是养鱼的三大基本因素之一。目前鱼苗总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从鱼种苗场购买或从天然水域中捕捞的小鱼;二是养殖者采用自繁自养鱼苗。从规模化生产的角度来看苗种则以自行繁殖的苗种为最佳,因为自繁自养,可预防鱼类某些传染病的输入,同时又能避免购苗运输过程中鱼的应激反应,从而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3.苗种鱼体消毒:选用无公害药物对鱼体进行消毒,如用3%-5%食盐水浸洗鱼体5-10分钟或用抗菌类中药煎汁消毒。
四、使用绿色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根据不同鱼的品种、不同生长阶段投饲鱼喜爱的新鲜全价饲料,投喂的饲料配方要科学,其中蛋白质饲料应以动物性蛋白质为主。为了节省饲料开支,可采取投喂仿天然饲料:一是合理使用经发酵无害有机肥来肥水,培育水体中浮游水生物和藻类;二是人工饲养水蚯蚓投喂;三是夏天在塘中适当安装诱蛾灯引诱昆虫饲喂。在投喂的鱼饲料中,禁止添加抗生素激素。可针对性地合理添加VC、肉毒碱、腐植的虾青素、甜菜碱、糖萜素、几丁聚糖等生态型饲料添加剂。为了预防鱼病可在鱼饲料中适量添加中草药。为了提高鱼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应在鱼饲料添加诱食剂,如陈皮、丁香、香椿叶、艾草等。为防止饵料在水体松散沉入水底层引起水质恶化,应在饲料中添加粘合剂或投喂商品膨化颗粒饲料。
五、生产仿野生鱼产品
集约规模化鱼产品品质及产品风味不如同品种野生鱼产品,表现在鱼肤色较野生鱼淡,鱼体含瘦肉率相对低,肌纤维松软、粗硬,鱼肉土腥味较野生鱼浓,而香鲜美味较野生鱼差。
改善措施:(1)用生物菌制剂改善水质;(2)鱼喂8分饱,让其觅食水体中活饵料;(3)饲料中保证足量动物性蛋白质饲料;(4)添加中药饲料添加剂,如用陈皮、金钱菊、槐叶粉等做皮肤增色剂,用甜菜粉、枸杞、蒲公英等作鱼体增“瘦”减“肥”;用杜仲皮叶粉、大蒜、松针粉、茶叶、丁香等提高鱼肉鲜香风味。
六、生态法防治鱼病
1.鱼和植物共生:鱼和水生植物共同在鱼池中生长,鱼类极少生病,这是因为植物可利用鱼的粪便和残食作肥料加以吸收,消除鱼病源体的滋生繁殖场所,又能净化水质;同时在光合作用下,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的CO2,释放出大量的氧气,提高了水体溶氧量,减少鱼类发病率;同池的水生植物的病和鱼病不共患,保障鱼体健康。在鱼池中种植的水生植物如水稻或莲藕,种植呈东西方向,行距733cm,占水体面积小于50%。
2.种养殖轮作法:新建鱼池水环境中,易感染鱼类的病原体极少,而老鱼池则相反。为此,应多建一个以上鱼池,今年在这个鱼池养鱼,另一个鱼池种植水生植物;第二年两池交换轮作,由于植物与鱼病互不感染,这样可显著降低发病率。
3.混养法防鱼病:在鱼池这个生态系统中,鱼池中如果养殖鱼虾品种较少或单一品种的比例达50%以上,往往该品种鱼易生病;反之鱼池的生物品种越多越复杂,生态系统越健全,发病率越低。水体是立体的,不同水层可养殖不同品种鱼,每一品种鱼的生态位不同,存在复杂的食物链关系。由于“鲶鱼效应”,鲤、鲫、鳖寻食掘池底,可破坏病原体的易滋生环境,降低鱼的发病率;发病的鱼类由于行动迟缓和病死鱼常被肉食性鱼类吞食,病源体的传播途径被切断,可达到以鱼防鱼病的目的。如主养南美白对虾池中适量套养白鲳,白鲳不但不影响对虾生长,还能摄食弱虾、病虾、死虾,及时消灭传染源。在主养鱼中混养适量罗非鱼、白鲳,可直接吃掉一些危害鱼类病原体;混养鱼中放入20%鲢、鳙鱼可吃掉过量的藻类和寄生虫;在主养黄鳝池放养适量泥鳅,既能为水体增氧,又能防止黄鳝相互缠绕成团现象;在养黄鳝池按每10m2放养1-2只大蟾蜍,可防治黄鳝打印病。
七、无公害治疗鱼病
实施免疫防治(如接种免疫苗防草鱼出血病、肠炎等,饲料添加免疫性中草药)、生态防治(优化水环境、以鱼防鱼病等)、绿色防治(使用有益菌制剂中草药,科学使用抗生素及其他化学药品)治疗鱼病。
(通联:222231,江苏省灌云县下车动物防检站手机:1505091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