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航空安全“三问”的思考
2021-12-05民航厦门空管站
□ 民航厦门空管站 黄 武/文
民航局冯正霖局长在2021年全国民航航空安全工作会上提出了航空安全“三问”:当前,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民航的运行风险在哪里?“十四五”时期,最有可能导致航空事故的风险点有哪些?最有可能终止我国航空安全纪录的隐患是什么?再次引发业界对做好航空安全工作的深入思考和广泛讨论。作为民航空管人,笔者深感航空安全“三问”振聋发聩、发人深省,这“三问”直击安全运行和管理发展的要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且必须回答好的问题。
深刻理解航空安全“三问”的现实意义
航空安全“三问”彰显了民航局党组对航空安全的责任和忧患,这份责任是建立在“十三五”时期民航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即安全态势总体稳定、安全纪录不断刷新的基础上的,只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夯实奋进;这份忧患是居安思危,要细致分析航空安全隐患,深入践行“三个敬畏”,善于转危为安。深刻理解航空安全“三问”,对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信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航空安全“三问”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盯紧抓牢民航安全工作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遭受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重创。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防控形势,民航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以赴,勇于担当,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现在疫情防控已经进入了常态化阶段,安全运行环境、资源调配、风险防控、管理决策等等都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怎样盯紧抓牢安全工作,夺取安全运行和疫情防控的双胜利,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航空安全“三问”既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也主动适应服务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二)航空安全“三问”是“十四五”时期实现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今年是“十四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从单一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转段进阶”的起步之年。民航行业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持续落实民航安全、改革和发展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是推进民航强国发展,而实现民航强国的根本基础则是坚守“三条底线”。航空安全“三问”既体现了建设民航强国的要求,也体现了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航空安全“三问”是当前推进“四强空管”建设的现实要求
民航强,离不开空管强。民航局党组审时度势,提出了“强安全,强效率,强智慧,强协同”的“四强空管”总要求,并且把“强安全”摆在“四强空管”的首位,指出了以安全为底线的空管发展方向。航空安全“三问”既反映了行业对空管安全的重视,也明确了空管未来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面把握航空安全“三问”的实质内涵
航空安全“三问”的内涵丰富深沉,从中不难看出民航局党组对航空安全极端重要性的重视程度,而且彰显全行业对航空安全的敬畏之心和忧患意识。全面把握航空安全“三问”的实质内涵,有助于提升盯紧抓牢安全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航空安全“三问”的提出背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航空安全“第一问”主动承接今年的政治任务,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提出了“民航的运行风险在哪里”?为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安全工作问诊提醒。今年又是“十四五”的起步之年,航空安全“第二问”清醒认识“开局年”的发展趋势,以“安全隐患零容忍”的精神,追问“最有可能导致航空事故的风险点有哪些”?不绕弯不回避,紧紧抓住航空安全的主要矛盾。航空安全“第三问”则直接拷问航空安全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以“万无一失和一失万无”的态度,大胆设问“最有可能终止我国航空安全纪录的隐患是什么”?为如履薄冰的航空安全从业者再次敲响了警钟。
(二)航空安全“三问”的实质内涵
从字面上看,航空安全“三问”中的“运行风险”是指航空安全的风险管理,属于安全管理体系(SMS)的核心内容。“导致航空事故的风险点”是指根据《公共航空运输服务事故等级》(MH/T 1011-2001),导致发生航空等级事故的风险点。“终止我国航空安全纪录的隐患”则是指发生公共航空运输重大事故(含)以上的隐患。航空安全“三问”的内容相互关联、逻辑严谨辩证、层次逐级递进,感受之真切、追问之急迫前所未有。从深层含义上看,航空安全“三问”实质上是一种以提问方式引导我们思考安全问题、发现安全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可见,航空安全“三问”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 “三问”的“三”是泛指,其实不止“三问”。只要我们掌握了航空安全“三问”的思考方法,从航空安全“三问”入手,还可以发现并提出更多关于安全运行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三)空管系统的航空安全“三问”
航空安全“三问”具体运用到空管系统,就是空管安全“三问”:“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空管运行风险在哪里? ‘十四五’时期最有可能发生空管原因导致航空事故的风险点有哪些?最有可能终止我国航空安全纪录的空管隐患是什么?”虽然听起来有点刺耳,看起来有些扎眼,但每个发问都是对空管系统安全运行的淬炼和考验。从空管安全“三问”入手,还可以在空域资源、运行品质、综合保障、资质能力、科教创新、安全管理、绩效奖惩、应急处置、治理能力、体制机制等方面引申出更多的发问,从而开展“大起底”式的对照检查、讨论反思,以及监督改进我们的安全运行、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
梳理解决航空安全“三问”的思路策略
发现问题固然关键,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梳理解决好航空安全“三问”以及引申出来的诸多问题,才能真正盯紧抓牢民航空管系统安全工作,持续保持行业安全态势总体平稳。
(一)贯彻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为解答好航空安全“三问”提供政治保证
“第一议题”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的关键。要把专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民航系统各类各级会议的“第一议题”,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航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讲政治的高度,把解答好航空安全“三问”作为落实“两个维护”的具体工作来抓,将政治标准融入安全要求,用业务能力体现政治担当,以此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解答好航空安全“三问”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来抓,坚持为民办实事,“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航空为人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航空出行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弘扬践行“三个敬畏”,为解答好航空安全“三问”筑牢安全责任体系
“三个敬畏”是安全责任体系的灵魂,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根子就在于对待安全责任缺乏敬畏之心。盯紧抓牢安全工作,必须构建完善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安全监管责任、安全领导责任、安全岗位责任”。把“三个敬畏”融入到安全责任体系中,对部署的每一个安全决策都心存敬畏,对发出的每一条空管指令都心存敬畏,对维护的每一台通导监视设备都心存敬畏。克服以集体领导代替个人负责,以笼统职责代替具体安全职责,以泛泛要求代替具体安全措施,以处罚代替从管理环节上分析查找原因。真正以敬畏之心落实好安全责任,解答好航空安全“三问”。
(三)严格执行“六个起来”,为解答好航空安全“三问”采取关键举措
民航局党组提出来的“脑要紧起来、心要细起来、眼要亮起来、脚要勤起来、脸要红起来、手要硬起来”,是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安全运行双胜利的重要保证,是牢牢守住“十四五”时期民航安全底线的重要保证。只要脑紧起来,心细起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心,态度认真负责、心思细致入微,最有可能终止我国航空安全纪录的隐患就能排查出来;只要眼亮起来,脚勤起来,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脚踏实地,深入一线,空管运行的安全风险无论在哪里都能及时发现;只要脸红起来,手硬起来,敢于较真碰硬,勇于出手亮剑,坚决不做老好人,严在法规,令出必行,最有可能导致航空事故的风险点就能识别到位,航空运行安全和疫情防控双胜利就能得到成功保障。因此,只有做到这“六个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解答好航空安全“三问”。
(四)健全双重预防机制,为解答好航空安全“三问”化解系统风险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风险分级防控是系统性防范化解运行风险的双重预防机制。纵观近年来空管系统发生的不安全事件,除了直接的技术原因之外,越来越多地集中到组织机构、系统管理等深层次问题。安全运行风险隐患日益隐蔽、日益深层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除了要将摆在面上的具体问题清零外,还要更多地聚焦背后隐藏的管理缺陷和系统问题;安全风险分级防控要根据危险源影响的严重度和可能性构成的风险矩阵确定风险值,重点是防控经过风险控制后风险等级仍为可容忍或不可接受的重大危险源,切实把化解系统风险的预防机制体现在解答好航空安全“三问”的全过程。
(五)推广新技术应用,为解答好航空安全“三问”提供智慧创新支撑
技术创新是管控安全运行风险、提升综合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持续开展空域保障能力评估,优化空域结构和航班航线走向,加快推进“10+3”空中大通道建设,打通京津冀往返粤港澳大湾区的空中大动脉,以此挖潜空域资源,进一步缓解大流量、高密度带来的运行风险。深入开展VoIP、MAN/SMAN/DMAN、集成塔台、全阶段数据链通信管制等技术研究应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空管领域的应用,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智慧化管理。通过技术革新和装备升级,推进“强智慧”空管建设,提高综合保障能力,解答好航空安全“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