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牦牛病毒性腹泻
——黏膜病的诊断及防控

2021-12-05向乾春彭中美陈希文

现代畜牧兽医 2021年4期
关键词:病牛病毒性牦牛

向乾春,尹 苗,彭中美,陈希文

(绵阳师范学院动物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绵阳621000)

牦牛可以人工驯化养殖,在当地牧民和我国养殖经济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牦牛可以耐受极端环境,全身皆有实用价值,被誉为“高原之舟”[1]。世界上的牦牛均发源于我国,在青藏高原及邻近各省都有分布,总数约1500万头,占全世界的90%,其中青海省最多,西藏次之,四川第三[2]。1980年首次报道的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毒(bovineviraldiarrhea-mucosaldisease,BVD-MD),是引起牧民和众多学者的研究的一种“牦牛拉稀病”的病原[3]。该病又称牛黏膜病,遍布世界各大养殖区域。患病牦牛出现腹泻、消化道黏膜脱落的主要症状,还会引起牦牛发育停滞、不孕死亡等严重后果。高双娣等[4]通过细胞中和试验检测青海、四川等5个省牦牛群的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DV-MD)抗体,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为30.08%,对牧民和畜牧养殖业的经济破坏巨大。

1 病原

BDV 病毒为单股RNA 病毒,具囊膜,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在病料超薄切片中观察呈现为24~30 nm 的圆球形颗粒。在胎牛的睾丸、肾、气管、脾、鼻甲、肺、皮肤等组织细胞中可以分离得到BDV 病毒[5]。BDV 病毒有血清型相同而致病性不同的2种生物类型,如基因组全长约12.3 kb的 NY-1 株是不会引起细胞病变的病毒(Noncytopathogenic,NCP),第2种如12.5 kb的NADL株能造成细胞核固缩、形成空泡、细胞变圆和死亡等病变[6]。通过对BDV病毒的试验发现,低温下可以存活数年,在蔗糖密度梯度中的浮密度为1.13~1.14 g/mL,沉降系数为85 s左右[7],对有机溶剂(乙醚、氯仿)敏感。病毒用乙醚处理后,TCID 从4.5 减小至1.0 以下。抗酸试验证明,用0.1 mol/L的盐酸培养后,TCID从4.5减小至1.0以下,说明该病毒不能在酸性条件下存活[2]。胰蛋白酶试验表明,该病毒对胰蛋白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可以存活。BVD病毒与猪瘟病毒、绵羊边界病病毒在琼脂扩散试验、中和试验、免疫荧光试验中有交叉反应,这3种病毒可能含有共同的可溶性抗原[8]。BDV 病毒可以入侵呼吸道和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也可以通过胎盘感染,造成胚胎死亡、产木乃伊胎、弱胎和流产等[9],还会产下先天性缺陷小牛,而且BDV会导致免疫抑制,进而作为一种持久隐形的传播源,对养殖及防控造成极大困难。

2 流行病学

2.1 流行时间

在养殖过程中,牦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全年皆可以发生,其中不同地区呈现不同季节的高峰期,如有集中在5~6月发生的地区;也有常常在冬、春季发病较多的地区;还有于1~5月频繁患病,且高峰期不固定,可能与当地的气候及地理条件、人员流动有关。李有智等[10]研究表明,发病时间与时而晴天时而下雨的这种忽冷忽热的天气有关。

2.2 易感牦牛

该病对所有年龄阶段的牦牛都有一定的感染能力,肉牛更易被传染,多为隐性感染,其中患病牦牛,普遍为6~18月龄的犊牛,因为初生牛犊可以获得从母体来的抗体,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11]。由牦牛的品种和所处的养殖环境、条件等,易感牦牛也呈现巨大的差异。田文学等[12]报道,发病体现在新生犊牛,成年的母牛不易感染。刘亚刚等[2]报道,分析3 岁以上的母牛发病最多,公牛不易感染;而哈利[9]研究齐哈玛乡果青村地区,发现感染的牦牛与性别无显著关系。在自然条件下,BDV 病毒只感染牛,而人为干扰的情况下,猪、羊等其他牲畜也可以患此病。病程为短至几天或长达半年[13],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复发。

2.3 传染源

牦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主要的传染源为患病、带毒的牦牛,由于不断的腹泻或者拉血、各种分泌物的排出体外,造成了大量病毒的传播,在血、脾、骨髓、肠淋巴结等组织和呼吸道、眼分泌物、乳汁、精液及粪便等均含活性病毒,还有持续感染的患病牛会终生携带病毒,对传染该病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且不易引起关注。其他牲畜,如羊感染此病因机体可以产生抗体而一般不会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会成为一种隐性的持久传染源[14]。

2.4 传播途径

牦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一种极易传染,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感染健康牦牛的传染病。正常牛与病牛直接接触,或者经呼吸道的传染性飞沫、消化道或交配,都会完成传播。该病毒可以穿过胎盘屏障从母体进入胎儿[14]。在养殖过程中,牦牛因为误食被病毒污染的饲料、水源等,或者接触周围的各种工具、护栏、养殖场中其他宿主而被感染。对于一些交通较发达的地区,感染率相对较高。

3 临床症状

牦牛感染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时有2~14 d 的潜伏期。在发病初期,病牛心率加快、体温上升到39.5~42 ℃,出现萎靡不振、精神不佳和进食减少的常见情况而未引起养殖人员的重视。再经过2 d左右[10],病牛的口腔、鼻镜和眼角就开始出现明显症状,如口腔黏膜有糜烂、流清涎、牛舌发紫而上皮逐渐坏死,有的病牛伴随牙龈溃烂、充满泡沫状唾液;鼻镜比较干燥、鼻黏膜出现充血溃疡,前期鼻液为淡黄色浆液,逐渐严重为有臭味的脓性液体,个别也会伴随出血;病牛眼球充血,从流泪到流出黏稠分泌物直至出现视物模糊,严重可失明;该病最明显的临床症状就是出现严重的腹泻,且随着腹泻频繁而病情越来越严重,刚腹泻时,排出淡黄色清水状的粪便,然后又呈现出含小气泡的稀粥样粪便,颜色发生变化,且夹杂有黏液状血丝、肠道脱落物,严重时病牛直接拉出血水,此时为暗红色,整个过程中弥漫着恶臭气味。腹泻可持续1~3周不等,导致牦牛体重快速减轻、脱水及消瘦,也会导致不孕、母牛流产和死亡等后果。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感染之后,部分牦牛呼吸急促、大量饮水、减少进食或绝食跛行、独处、痛苦呻吟;母牛同时会出现减少产奶或停产;犊牛皮肤干燥,有较多皮屑。发病后的7~25 d,陆续死亡[10],强健牦牛死亡更慢,也有个别不经过治疗的病牛康复,但是康复后的免疫力降低,不久也会死亡。

死亡牦牛解剖可见食道黏膜有竖带状的出血斑、气管上皮黏膜分泌脓液、支气管有红色气泡状炎症、整个肺水肿充血,呈现干酪状。心脏肿胀、心包积液、瓣膜出血。瘤胃黏膜为紫红色水肿、糜烂、易剥离,真胃黏膜充血坏死[13]。整个小肠壁增厚,微红色的空肠和回肠黏膜出血、溃疡,严重时会脱落,肠内有红色、黑色恶臭物;十二指肠、盲肠和大肠结末端都存在竖状出血条纹[15]。肝脏水肿充血,胆囊肥大,有脓汁,肾包膜脱落、出血。全身淋巴病变水肿、外观为黑灰色,小肠淋巴坏死、发紫,切面为红色。流产胎儿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都有溃疡和出血。病牛生产的犊牛,小脑发育障碍、脑室有积水。

4 诊断

4.1 初步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病牛的表现症状,对照病理学解剖现象,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排除致病菌感染的原因,同时从寄生虫病、代谢病等各个方面进行排除,从而初步判断该牦牛是否患病毒性腹泻——黏膜病[9]。

4.2 病毒抗原检测

采集生病的牦牛的新鲜血液、糜烂组织、眼鼻分泌物、肠道黏膜作为分析样品,然后用研磨、离心等处理方法对低温保存的样品进行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判断该病毒为病毒性腹泻病毒。

4.3 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可以定性定量的分析,普遍的血清诊断方法有中和抗体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采用双份血清作中和试验,滴度升高4倍以上判为阳性[16]。重复性良好,但一些免疫耐受的牛不分泌牛病毒性腹泻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造成错误诊断。

4.4 电子显微镜检测

采集病牛的新鲜淋巴组织或者使用细胞培养物,做成超薄切片[17],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若是呈阳性,则可以看到细胞质的粗面内质网池附近存在许多直径60 nm左右的圆球形病毒颗粒,也可以直接用负染法或者铬投影的电子显微照相测量病毒的大小和形态[18]。

4.5 荧光抗体试验

可以采用荧光抗体技术对取自病牛体内组织或血液的冰冻切片进行检测,或者分离感染细胞培养物,用猪瘟荧光抗体试验来间接诊断,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质中是否存在有特异性的荧光绿色颗粒,证明BVD 病毒的存在[14]。

4.6 反转录-聚酶链式反应(RT-PCR)

反转录-聚酶链式反应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灵敏性的特点,首先取病料研磨后的上清液,然后提取核酸,根据病毒的基因组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 扩增,电泳检测[1]。

5 防治措施

5.1 源头遏制

BVD 的传染方式多为直接接触和血液传播。牛群中易存在病毒携带者,人员的流动也具有传播病毒的风险,所以从源头上遏制病毒的传播才具有根本性的防治。对于进口牛要加强检疫力度,防止病牛的输入,而且对产地、运输和畜禽交易市场的检疫也有相关的措施,了解国内外的疫情动态,坚决防止疫区相关牛生物制品、肉制品的流入,同时对新购牦牛种牛做血清中和试验,阻断疫情传播。由于猪瘟病毒与本病毒同属瘟病毒属,猪感染此病毒的案例也逐渐增加,所以在检疫方面要加强对猪的重视和防范[11]。各养殖牛场要减少病毒传播机会,采用全进全出的模式,对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和诊断,安全养殖。

5.2 消毒杀菌

采用合适的消毒方法对圈舍环境、饲养工具、饲养人员和流动车辆定期全面消毒,具体可用强力消毒灵、百毒杀、10%聚维酮碘、10%生石灰溶液、5%的氢氧化钠溶液、1%的漂白粉等试剂对牦牛养殖场圈舍内外环境早晚消毒[19],并用生石灰干燥地面,清理粪便,打开通风口,使病毒不易存在于环境中,从而阻止疫情的产生和蔓延。在疫情期间应格外注意,做好全方位防护,限制外来人员进出,对患病牦牛的排泄物及分泌物做好严格无害化处理,对牦牛群活动的草场也要定期消毒。哈利[9]采用生物热消毒,将牦牛粪便堆沤发酵发热,从而造成病原体的灭亡,对控制疫情传播具有较好的效果。

5.3 疫苗防御

对于牦牛腹泻——黏膜病的有效疫苗尚未研发完全,我国普遍使用的疫苗为猪瘟兔化弱毒苗,根据牦牛的具体情况分剂量进行肌肉注射,若出现过敏等不良现象,及时注射抗过敏药物(磷酸地塞米松钠、肾上腺素等),注射后的牦牛在一段时间内禁用抗生素类药物。研究表明,注射疫苗的牦牛体温正常、食欲良好、生殖方面也未发现不良影响[2]。舒展等[20]对疫区内疑似个体进行了紧急疫苗注射,进而缓解了疫情。纪金春等[21]曾用猪瘟兔化弱毒苗对青海省牦牛养殖场,免疫接种数万头牦牛,发现免疫的牦牛死亡率0.27%,而未注射的高达3.28%,差异明显。但牛BVD与猪瘟病毒(CSF)为同一个属,二者可能发生交叉感染,所以是否可以长期的使用猪瘟疫苗,目前尚无定论,但可以从分子方面入手,通过基因工程苗来研制BVD 新型疫苗,目前已有DNA疫苗研究报告[6]。

5.4 病情监控

根据该养殖场的牦牛养殖具体情况,制定一套详细、科学的免疫方案,对有发病史的牛群全部进行疫苗免疫,增强抵抗力。确保孕牛饲料营养丰富;新生犊牛可以接种弱毒疫苗,加强免疫能力;定时抽样检测健康牛群的血清,做好记录,实时监控,可以到达预测效果,一旦发现病牛就及时隔离,防止病原扩散进而疫情扩大。

5.5 缓解症状

对于已经感染病毒的牛表现较轻的症状时,先隔离,然后对症下药,以止泻、补液、防止脱水、酸中毒等来提高病牛体内免疫力,帮助其尽快恢复。改善酸中毒,可以注射生理盐水,加入碳酸氢钠;调节肠胃可以注射反刍灵针剂;保护肠黏膜,服用活性炭即可。如果有严重的发炎和肠道出血现象,可用穿心莲、黄连素等混合维生素C 肌肉注射;采用青霉素注射可以治疗呼吸道感染;出现腹泻,静脉输液或者服用温盐水,情况严重则喂食药用炭。哈利[9]做了大量试验,选定牧迪888作为清热解毒药物,并在疫区试用,取得很好的治疗成效。做好清洁卫生,营造干燥通风环境,同时喂食一定量的青霉素、磺胺类药物来避免病牛再继续感染其他致病菌,避免造成经济损失[22]。

5.6 病牛扑杀、死牛填埋

在当地政府或及相关兽医的协助下对养殖场进行死牛清除,指导当地牧民对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就近填埋,大约深2 m左右,覆盖一定的烧碱。将所有工具或者污染的环节彻底消毒。

5.7 积极宣传、普及知识

在养殖片区进行宣传牦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知识,结合电视、广播或者组织培训,让当地牧民认识到牦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危害,同时还可以为养殖户个体进行专门调查,协助控制病情。

猜你喜欢

病牛病毒性牦牛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Yak of All Trades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晚秋
论牛结核病的症状表现与治疗措施
论牛结核病的防治措施
治病毒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