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

2021-12-05刘春英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15期
关键词:超星病理学人文

王 莹,于 丹,刘春英△,王 哲,井 欢,高 原,潘 茜,于 宁

(1.辽宁中医药大学病理学教研室,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

随着社会老龄化状态加剧和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临床护理工作者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护理专业本科生因职业能力低,不能胜任岗位需求,导致实习和就业受到很大影响。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1]。因此,根据本校护理学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改革,旨在“三位一体”培养具有高水平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 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护理专业知识缺乏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任课教师均毕业于基础医学或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临床护理专业工作的特征和护士应有的职业能力认识不够,很难在教学中融入护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导致课程教学与护理临床实际应用脱节。

1.2学生人文素质偏低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更注重与高考直接相关的文化课学习和身体素质,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基础义务教育中学校虽然有一定形式的人文素质教育,但受学时、家长、社会风气等多种因素影响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高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也存在诸如人文课程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课教师缺乏课程思政理念、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单调、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形式落后等问题[2],导致学生人文素质偏低。此外,因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也导致护理专业生源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尤其是护理中专升本科和大专升本科的学生。

1.3教学模式落后 近年来,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虽然有一些教学方法的改革,但仍是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低,职业感悟不深,自主学习能力弱[3]。与新兴的在线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比较,传统教学模式下学完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虽然能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欠缺综合分析运用能力的训练,人文关怀等职业精神也得不到培养和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偏低。学生进入实习和工作岗位后不能尽快适应身份的转变,无法高质量处理护理岗位实际问题,岗位胜任能力较差。

2 教学改革方案

2.1加强护理知识学习,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应以培养符合临床需求的护士为目标,深入认识临床护理特点及护理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加强护理知识学习,并将其有机融入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充分体现课程的专业特点,满足护理人才的培养需求。教师可通过线上网络平台或线下多种途径学习护理知识和技能:(1)利用慕课、微课等开放的护理专业在线课程资源自学;(2)参加线上或线下护理专业师资培训班;(3)定期到医院参观研修;(4)听专家报告;(5)听护理专业课教师授课;(6)与护理专业课教师集体交叉备课并交流教学经验等。通过学习,教师增加护理知识储备,具备较高水平的护理专业教学能力,才能为培养高水平职业能力的学生提供师资保障。

2.2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 护理服务对象是生病的“人”,具有思维和情感,临床护理时护士需要将情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恰当地融为一体。鉴于这一特殊性,护理人才的人文素质教育尤为重要[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强调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有研究表明,在护理相关专业课中开展思政教育,能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素质教育,敬业、诚信、法制、人文关怀等职业精神和理念得到培养和强化,护理职业能力得以提升[6-8]。为此,任课教师深入挖掘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中的人文素质元素,并寻找恰当的知识点,将二者有机融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如学习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研究方法中的“尸体剖检”时引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患者的七字遗书“我的遗体捐国家”案例,组织讨论,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以及作为人类健康守护者的职业感悟,并进一步内化为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深刻理解和急切需求,有助于提高其学习动力。学习“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时引入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恶病质状态的案例,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尊重患者需求,耐心倾听和劝慰,建立对患者给予人文关怀的职业理念。对护理工作者而言,人文关怀是护理职业精神的精髓,对待患者要总是去安慰,常常去帮助,有时去治愈,使人文关怀的意识和理念扎根于心灵,并在护理学习和实践中逐渐演变为一种非常自在的职业本能[4]。教学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和医学人文关怀这一层面,还要提升至一定的高度,即医学精神和医德品质的塑造与涵养。榜样的力量对提升精神品质来说更为强大,教学中需要以南丁格尔和南丁格尔式好护士的事迹和精神感召学生。如学习疾病的一般规律时引入南丁格尔亲自到前线阵地,第一时间救治伤员,极大地降低了病死率的案例,既分析了疾病的因果交替规律,又弘扬了作为护理工作者应该传承的南丁格尔精神。再如学习传染病时介绍第46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我国西南医院感染科护士长游建平的优秀事迹,导入其参加我国第一批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医疗队,执行埃博拉疫情防治任务的案例,对学生进行人道主义精神宣传和培养。

2.3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创建混合式教学模式 网络时代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实现了跨界融合,促进了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持续发展[9-10]。超星学习通、腾讯课堂、智慧树等网络教学平台不断涌现并使用于高等教育教学中[11-1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任课教师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网络技术运用能力,将“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与线下传统课堂相结合,创建多途径、多载体和多维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以“三步五化”为设计理念,即“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延伸”的三步式教学法,全程体现教学的“引导化、自主化、深入化、思政化和延伸化”。课前教师在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建课,并提前开放1周的教学资料,学生在问题导向下提前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综合利用超星学习通和传统课堂的优势,协同开展课堂教学。教师结合职业需求、专业特点及课程特点,导入临床案例及相关问题,并适当融入护理专业知识。如在“血栓形成”这一节导入骨折后卧床患者的案例,提出“患者易出现哪些并发症?为什么?”“为避免患者出现血栓,护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患者因无法随意行动和疼痛等痛苦引发情绪烦躁,不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时应如何对待?”等问题,使学生带着兴趣、疑问和思考进入学习状态。教师经过精讲强化并利用超星学习通的随堂测验、抢答、讨论等功能引导学生以临床案例为主线,在分析、讨论和总结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课后学生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完成作业和章节测验,并利用教师推送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延伸化学习,拓展知识深度和广度。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的讨论和群聊功能提出专业问题和思政问题,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回答问题、展开讨论。在课后复习和延伸化学习中学生遇到问题随时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群聊、消息功能与教师联系,及时得到指导和答疑。

3 小 结

改革后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中,与临床护理相关的案例及问题贯穿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全程。在“三步五化”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运用本课程知识及护理知识能力,还能通过融入其中的合作精神、人文关怀、医德品质等思政教育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人文素质、应用能力和专业知识“三位一体”提升护理职业能力的目标,并与习近平总书记“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指导思想相吻合。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或选取网络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时首先应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甄别能力,避免将错误信息传播给学生[14]。医学教育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教学改革[15]。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积极探索,继续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使教学具有更显著的时效性和实效性,为临床培养更多具有高水平职业能力的专业护理人才。

猜你喜欢

超星病理学人文
超星数据库录入证
Rotation of dust vortex in a metal saw structure in dusty plasma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人文绍兴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人文社科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