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如何加强林木病虫防治保护的思考

2021-12-05张永勤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化学防治病虫虫害

张永勤

(甘肃省高台县城市园林绿化局,甘肃 张掖 734300)

由于林木业的发展与地理位置有极大的关系,不同地区适合生长的林木种类有很大区别,因此在幼苗培育,成苗种植的过程中,防治林木病虫的方式也有很大区别。本文将结合新时期的林木业发展新趋势,结合几种病虫防治的典型案例,就如何加强林木病虫防治保护这一课题做简要探讨。

1 林木病虫对林木业造成的危害

在我国西北地区,地势广袤,地形较为复杂,且气候多样性问题突出,这就导致该地区林木覆盖率极为不均,发展林木业也会遇到的问题也较为复杂,相对来说,西北地区较为干燥的环境会让林木病虫种类较为单一,这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有利条件,也让防治工作可以变得更有针对性。一般来说,林木面临的危害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不具备传染能力的林木虫害,其中由于气候或自然原因对林木造成的灼伤、烟害、药害等也算作非传染性危害,此外,季节性虫灾,如蝗虫等也会对林木造成危害,虫灾的处理目前主要靠药物喷洒来防治,但药物也会对土地、植被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护林人员谨慎使用。

另一种林木危害则具有较强的传染能力,一般称之为林木病害。林木病害由比较微观的线虫、真菌、病毒等引起,其中真菌、病毒繁殖能力较强,在形成一定规模的病害之后会大量传染周边正常的植被,防控难度较大,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为了保证土地安全,会采用病区隔离,砍伐病害林木,采用火烧等方式控制或清除病害林木,确保病害不会蔓延到整个林区。

总体而言,林木病虫对林业发展威胁非常大,尤其是在幼苗的培育阶段,由于幼苗还没有形成对病害的抵抗能力,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因此很容易成为病害滋生的温床。在许多由真菌引起的可传染性林木病害案例中,幼苗成为最容易受感染的植株群体,即便部分幼苗没有因为感染病害而立刻死亡,也会因为与菌株共生造成木质变差,变得毫无实用价值。让这些病株与健康植株共同生长,不仅会增加传染风险,也会过多地抢占土壤营养资源,限制健康植株发育成长,为整个林业的生态体系带来不利影响。

2 林木病害的监测及预防

林木病虫防治保护工作的重点在防治上,如何提前预知可能发生林木病害,并有效采用科学的手段控制病害范围,将病害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提高幼苗的健康率,增加林场培育效率是防治的重点。

林业病害的监测与预防会对研究人员提出非常高的要求,需要他们根据过去几年中各个季节林木病害发生的规律,总结出防治经验,让护林人员根据此规律提前制定重点监测项目,对可能或即将到来的病害做重点监测,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提前预防措施避免病害、虫害的发生。

例如在春秋两季,由低等真菌引起的猝倒病、根腐病、霜霉病、以及白锈病等病害会出现集中频发现象,护林人员应加大巡查力度,同时着重对植被根茎以及枝叶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根茎大量腐烂或叶片出现大量黄褐色斑点时,应及时上报,对病株进行移除,同时不断留意观察病株周边植被,是否出现类似症状。

巡查人员应当熟悉林场各区域的气候条件,在明确低温区域内容易出现的病害种类,做到有针对性地巡查。

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土壤较为干燥,因此低等真菌引起的病害难以形成规模,但由高等真菌引起的炭疽病、叶斑病比较常见,护林人员需要根据相关病症特性,详细研究植物枝叶,对有明显边缘的斑点叶片进行重点研究,当确定为炭疽病时,应及时准备药物进行喷洒,消除病害。

3 根据地区、林木种类制定防治计划

林木病虫防治需要有针对性,研究人员或是护林人员不仅要对林场的树木种类了如指掌,更要清楚地知道各个种类的树木容易受那些病害的影响,并了解防治措施。不同的真菌在繁衍时需要的温度、气候、植被条件各不相同,每个生物中骏都会有自己的天敌,在此前提下,有效利用生物手段克制有害病虫的繁衍,是新时期林木病虫防治的新手段。

3.1 生物防治

林木生态中的微生物研究是近现代林业发展的重点,在植物群落中,微生物的种类以及丰富程度能够直接决定该生物群落发展的快慢。上文提到有真菌孢子引起的各类植物病变,那么同样在林木生长中,也会有很多有益菌群生长,它们可以有效抑制害虫的生长,保证植被群落的健康。已知的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以及昆虫病毒,这些真菌不仅不会对林木的生长造成影响,反而会通过感染林场中的有害病虫来维持繁衍,该特性可以让研究人员在不使用化学药剂、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效抑制害虫的繁衍,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防治林木虫害的手段。

目前北美、澳大利亚部分已经大规模采用生物防治的手段来抑制林木害虫,让林木业得以在相对健康的生态环境中发展。与此同时,美国还大量使用了微生物群落来有效防治林木根腐病,其效果喜人。另外,赤眼蜂、肿腿蜂等生物也能有效防治青杨天牛等害虫,在甘肃省张掖市、酒泉市等地区的林业发展中已经得到广泛利用,并且得到了喜人的实践成果。目前,在林场中大量投放赤眼蜂是抑制松毛虫大量繁殖最为有效的手段。而瓢虫、螳螂、胡蜂等昆虫也属于益虫,对林木虫害防治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将益虫放置林场,防治害虫生长的手段是近年来全世界林业发展的新突破,虽然该方法看似较为传统,在投放之后见效也比较慢,但生物防治却是所有的林木病虫防治方法中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手段。当益虫投放之后,它们可以自行寻找害虫聚集的区域,并通过捕食、寄生等手段抑制害虫繁衍。它们不仅能够消灭害虫,还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证该区域不被相同害虫再次侵害。而传统的化学或物理防治手段都需要相关人员找到相应的病害、虫害区域,通过喷洒药剂或清理病害植株来抑制病害、虫害的发展。

目前,阻碍我国林业生物防治病害虫害的原因是大量的微生物菌落都是通过传统手段培养,没有统一的标准,质量也参差不齐,这点在白僵菌的使用上就能看出,由于微生物培养需要一定生物技术,对人员专业性需求较高,许多林场上不军备独立培养微生物菌落的能力。同时,相比起昆虫,微生物的繁衍在群落没有形成规模时较为缓慢,而且初期群落生态较为脆弱,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引导培养,才能在林场自然环境中繁衍下去,因此对于病害防治来说见效较慢,不能解决严重感染性病害的问题。

3.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手段即是用相应的化学药剂,在病害、虫害严重区域集中喷洒,在段时间内通过药剂来杀死害虫或菌群,让林木恢复健康生长。化学防治方法在我国林业中占据了70%~90%的比例,是当前林业防治病害、虫害最有效、也是最常见的方法。

化学防治最多的特点就是能在短时间内就取得显著的成果,而且效果比较直观,只需选择正确的化学药剂,基本就可以杀死对应的害虫或是有害菌落。上文说到的生物防治方法大部分情况下是维持林场有害、有益生物群落的平衡,防治病害扩散,而化学防治措施在药剂足够时,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林木虫害的问题。

不过,化学防治虫害也许多弊端,例如药剂会对喷洒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群落进行无差别杀伤,不仅杀死害虫,也会杀死益虫,对林木生态造成严重影响,过度使用化学药剂会让林场生态变得十分脆弱,不利于林木的稳定生长。在使用药剂过后,较为脆弱的林场生态环境几乎没有任何抵抗能力,很容易被新的虫害所影响,届时又需要大量喷洒新的药剂,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与此同时,部分药剂会对土壤微生物产生恶性影响,降低土壤营养程度,使林木无法正常生长。考虑到环境影响,目前越来越多的林场开始使用新研发的昆虫激素来抑制害虫的繁衍,该方法是目前对环境最友好的化学防治方法。

另外,害虫对化学药剂也会产生抗药性,在南方较为常见蝗虫灾害中,虫群的抗药性已经非常明显,目前需要不断地变换药剂才能有效驱赶蝗虫,而且随着药剂的变化,蝗虫的个体变异能力也在增强,长此以往药物会对这些害虫完全丧失杀伤力。

3.3 物理防治

对于虫害来说,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在林场设置亮点,吸引昆虫聚集,在通过密集高压电网或声波等方法杀死害虫,这种做法称之为物理防治方法。相比起化学防治方法,物理防治对林场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小,而相比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的效果也更直接。物理防治虫害的弊端在于成本较高,无法做到大范围防治,而且只能防治虫害,无法有效防治病害。另外,由于无法影响林场整体生态环境,因此当虫害大量出现时,物理防治手段则无法动过改变现有林场生物群落的环境,来整体抑制虫害的蔓延,而且物理防治由于受到电力等因素的限制,主观能动性很差,几乎无对据虫害的重点区域进行针对性防治工作。

4 结语

林木虫害防治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体系,防治方法也需要通过生物、化学、物理等手段相结合,才能有效平衡林场生态环境,减少虫害发生的概率,让林木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下生长。与此同时,相关人员需要格外注意幼苗的生长状况,有条件的化尽可能让幼苗生长在便于观察的区域,以便随时掌握幼苗生长状态。当幼苗以将康状态生长为成苗时,自身抵抗力也会提高,病害、虫害发生的概率会大为减小。

猜你喜欢

化学防治病虫虫害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美国油梨虫害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