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引领 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

2021-12-05夏文斌

关键词:学术学科科技

夏文斌

进入新时代,我国要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依靠教育和人才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征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应当主动承担起这份沉甸甸的时代责任,坚持走科技创新、人才创新之路,在内涵式发展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进而不断推动和引领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到来,人工智能、量子力学、生命科学等新技术正席卷全球,如何在这样激烈的全球科技和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创新,别无他途。

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创新的技术和产品是需要人去完成的,人才创新和创新人才是一个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前提。我们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大力推进“课堂革命”,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创新,面向学术和知识创新前沿,开后科技新方法、新思维的学习研究;完善并优化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将批判性、质疑性思维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考核评价中,尽可能减少一般性知识记忆的权重,加大开放性答题的权重;要营造包容差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教学氛围,激励青年学生超越短期功利,勇于瞄准学科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要的高地,站在巨人的肩上,勇于创新和突破。对于在创新中所出现的挫折和失败,要更多予以包容,并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分析原因,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二是完善机制体制,让更多的创新能量得以释放。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一个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都不可能通过某个单一的学科和专业可以解决的,这就涉及到我们需要通过学科交叉和集群来解决问题。鼓励和支持学科交叉本身就是学术研究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聚焦科技发展的前沿问题,通过创立新的学术平台和组织,设计新的交叉学科的研究目标、路径及评价标准,特别是要注重打破各自学科话语传统路径依赖,真正形成新的学科创新话语体系。

三是完善评价体系,将创新评价作为第一评价。评价是一个指挥棒,对于科技创新能否可持续推进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我们要将破“五唯”作为重要抓手,全面清理影响理论和创新的机制体制障碍。要通过代表作制、多元评价、成长性评价等,鼓励更多的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瞄准科技前沿和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实现颠覆性突破。

四是构建创新型大学文化。大学是由一批追求学术、追求卓越的人所组成。为此,我们的大学要大力倡导创新文化,鼓励师生围绕学术和现实社会重大问题,勇于质疑和批判,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一批有创新价值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成果脱颖而出。

五是在高质量创新成果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当我们进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要面临一系列新机遇、新问题和新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全面聚焦“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所提出的一系列战略问题,打开大门办大学,通过学校与社会的联动,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努力通过高水平的创新成果,解决国家科技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为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特别是创新能力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学术学科科技
【学科新书导览】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超学科”来啦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