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中西医动物疾病防控措施
2021-12-05董海晏
董海晏
(玉树藏族自治州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青海 玉树 815099)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畜牧养殖业逐渐呈现出可观的发展态势,养殖规模与数量日益扩大,为动物疾病防控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从目前我国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控情况来看,对西医治疗手段的应用更为广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兽医在畜牧养殖业的应用与发展。因此,本文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展开了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1 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分类以及病因分析
1.1 动物疾病种类
1.1.1 传染病
从西兽医的角度来讲,传染病是指特定的微生物病原体,例如细菌、病菌,袭击动物机体等产生的一类具有高传染性的疾病。由此可见,微生物病原体是传染病最为主要的发病因素。通常情况下,动物在受到微生物病原体感染患病后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以及较为明显的机体生理反应[1]。从中兽医的角度来讲,瘟疫、温病等传染病均属于外感病范畴之内,此类疾病主要是由于“时行不正之气”,也就是气候运转不正常而产生,病原会从养殖动物的口、鼻、呼吸道等部位,进入动物的体内,伤害到动物的身体健康。古代的学者吴可在《瘟疫论》一书中概括了温病的发病原因、发病症状,认为温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在发病初期,症状与伤寒十分相似,但在时间的推移下,病情会逐渐加重。由此可见,畜牧养殖动物的传染病,在防控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1.1.2 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也是当前畜牧养殖业动物疫病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元凶为原虫、蠕虫、节肢动物3种寄生虫。其中,原虫、蠕虫会寄生在动物的体内,靠吸收动物机体的营养物质维持自身的生存,而节肢动物则主要寄生在动物体外。通常情况下,寄生虫病会通过接触方式传播,宿主相对固定。
1.1.3 普通疾病
动物的普通疾病,是划分在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以外的疾病大类的统称。具体可分为内科、外科、产科疾病等,这些疾病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发病率也很高。具体而言,外科疾病一般包括各种眼疾以及外伤,而内科疾病一般包括动物器官疾病,例如肝脏、肾脏疾病。产科疾病,一般是指动物在妊娠、分娩、产后出现的各类疾病。
1.2 病因分析
1)养殖方式不规范,在日常养殖工作中,未科学地做好对养殖动物的饲养、消毒与管理,进而导致动物患病。
2)用药不科学,例如在治疗养殖动物的疾病时,部分养殖人员的医学知识不足、操作技能落后,依据经验为动物盲目用药,导致动物在犯病时无法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地救治,进而造成动物病情加重,严重时导致动物死亡。
3)未对养殖场配备足够的配套设施,或养殖场选址不当,养殖条件无法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规范,细菌滋生情况严重,导致动物患病[2]。
2 中西医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措施
畜牧养殖业的动物疫病种类繁多,病因多样,在具体的治疗手段上无法一概而论。因此养殖工作者应当严格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防控思路,争取在发生疾病之前,就采用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实现对疾病的防范。
2.1 预防措施
2.1.1 科学选址
养殖场环境不佳,是导致动物患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为降低动物疾病的发生率,养殖工作者首先应当做好对养殖场的科学选址。在实际的选址过程中,养殖户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地理、气候、通风、光照、水源等多个角度入手,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将养殖场建于最有利于保障动物正常生长的地方。通常情况下,就对牛、羊、猪这类常见的畜牧动物的养殖而言,在选址时,养殖户应当优先考虑地势高、通风条件佳、光照条件好、水源充足且洁净的地方,同时还应当保证养殖场的选址地点离居民的居住区具有一定距离,避免养殖场对人居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2.1.2 日常管理
有效的日常养殖管理,也能够很大程度上保证动物疾病预防工作有效性。因此,在日常的养殖工作中,养殖户应当严格遵循“预防为主”原则展开工作,以常态化的科学养殖提升动物的抗病能力、降低动物疫病发生的可能性。对于日常管理工作,在中医的“内经”中这样记载:“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通俗来讲就是动物的体内存贮着正气,这些正气能够提升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动物患病的可能性。因此,养殖户应当重视对动物体内正气的储存,在结合动物具体的习性、特点的基础上,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且能够长久落实的饲养标准,进而提升日常养殖管理的科学性。需要注意的是,养殖户的日常养殖管理工作应结合季节、天气、气候这类自然因素,例如在夏季养殖户应当做好对养殖场的通风、散热、降温、清洁、消毒工作,保证养殖场环境的卫生、舒适。
2.1.3 动物疾病检查监测
有效的疾病检查监测,也有助于提升养殖动物疫病防治的质量。因此,养殖场应当尽可能地及时关注当地的动物疫情信息,对于正在流行或可能发生的疫情,应当严格落实检查、免疫接种工作,以此从源头上杜绝动物患病。同时,养殖场还应当严格检查养殖工作人员、车辆的进出情况,对工作人员及进出车辆进行严格消毒,避免因人员、车辆的进出带来传染疾病。
2.2 治疗措施
2.2.1 西兽医对动物疾病的治疗
在养殖动物出现异常发病情况后,养殖场应第一时间将患病动物单独隔离养殖,并对该患病动物接触过的养殖环境实施全面消杀。通常情况下,不同动物群体所患的动物疾病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治疗动物时,应当第一时间明确具体的致病原因,找到致病原,再选择最具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动物。具体而言,对于细菌性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工作人员可在结合药敏试验的基础上,选择高敏抗生素对症治疗动物;对于病毒性的传染病,工作人员应选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动物时,工作人员应当进一步明确该种疾病的危害程度,以及严重程度,若经确诊为重特大传染病,则应当直接将患病动物扑杀并无害化处理,做好对该动物接触过的环境的封闭隔离工作[3]。同时,在治疗动物的过程中,养殖户应当合理使用药剂,不能凭借经验随意使用药物。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养殖户应当严格查看药物的使用说明书,结合动物的年龄、体重等信息,科学治疗。对于口服药剂便可治愈的疾病,养殖户应当避免采用注射治疗方式,这是由于注射治疗方式容易引起动物的应激反应。若必须使用注射治疗方式,则以肌肉注射为最佳,尽量不要进行静脉注射。
2.2.2 中兽医对动物疾病的治疗
目前,我国农村基层的畜牧养殖业通常规模较大,众多的动物聚集在一起,为疾病的产生与传播提供了温床,特别是暑热、风寒这类疾病,传染性强,容易造成动物虚弱、萎靡、意识模糊,甚至有可能危害动物的生命。因此,养殖户应当重视运用中兽医的清热解毒方式,降低动物患病的概率。养殖户可合理应用贯众、升麻2种药材,减缓动物的暑热症状,提升动物的免疫机能,增强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在传统的中医药学中,大黄、芍药、木通、黄岑等药材,也具有良好的清热泻火功效,养殖户可合理搭配这类药材,实现对畜牧动物的清热解毒。另外,在实际的畜牧养殖工作中能够发现,畜牧动物的肺经浴火也有可能导致疫情的发生,而黄麻这种药材,能够有效地治疗动物的肺经浴火。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研究,黄麻这种药材还对甲型、乙型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病毒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控制多种畜牧养殖业中的动物疾病。因此,养殖户应当重视在动物疾病防控中应用黄麻,提升动物的身体机能,进而实现对动物疫病的防控。
3 结语
目前我国的畜牧养殖业,正处于规模日益增大、数量日益攀升的形势中,对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控也是当前畜牧养殖业在发展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养殖户应当从源头入手,结合动物具体情况分析动物疾病的类型与病因,加强各项防控对策,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动物疫病的治疗,保障动物的身体健康,推动我国畜牧养殖业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