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基于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略

2021-12-05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文明理念生态

钱 鑫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

农村地区是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综合体,它承载着生产、生活、生态等多种发展功能,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地域行政规划。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农村和城镇地区的地缘联系紧密,不管是在地区环境建设、经济建设还是文化建设上,都存在着新的发展特点。为了加快推进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广大生态文明建设者要深刻剖析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发展布局,构建新的乡村生态发展面貌。

1 绿色发展理念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1.1 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乡村振兴发展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核心,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尤其是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中来。立足乡土文化,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从而在农村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面,实施有效地推动。进一步结合资源集约和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脉络,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使农村地域环境能够实现从生态治理理念、治理技术、治理主体的高效推动。

1.2 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地方经济提升

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建设生态宜居家园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核心,也是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经济收入水平的重要保障。农村地区作为一个系统多样的地域综合体,在人类生活空间的构建中,担当着一系列的作用。农村地域以期独特的地域优势,成为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果篮子”。因此提升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本区域的经济产业和发展特色,都起到重要的推动。有利于实现对农村地区生态经济的发展,围绕农村地区的技术、资源,以绿色劳动强大资源累积,加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3 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文化品牌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家风、村风的改善,能够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通过创建高效的生态文明品牌,改变农村居住环境,引领偏远地区、贫困地区农村能够在专项升级的过程中,实现品牌塑造、达到脱贫致富。尤其是要借助于宜居乡村建设等各项发展举措,依托农村地区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乡村文化,全面打造符合地区文化特色的乡村“软实力”,以此实现对乡村文化品牌的创新。

2 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环境保护和文明建设意识薄弱

农村地区虽然拥有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但是在环境污染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乡村中小企业污水、生产废材排放中存在的污染、饲养家禽产生的养殖污染等等。而对于农村中产生的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水污染清洁,生态环境的推进缺乏深度和广度,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劣程度。导致农村地区自然环境的破坏难以得到控制和解决。另一方面,农民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识不足,公共参与热情较差,对于乡村生态文明的建设缺乏助力。部分农民自身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保意识较差,大部分农民更关心自己的收入和利润,难以在农村环境事务决策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导致地方乡村产业的发展不够高效和全面。

2.2 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基础建设不足

改革开放以后,围绕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我国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决策部署。但是,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上,城市较为优先、乡村较为滞后。尤其是在对城市环境基础建设的投资上,环境污染治理经费的投入大多依赖财政拨款,而各地方承担的农村环保资金不足,导致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进程缓慢。同时,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不同的是,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对于社会资金的利用率不高,农村生态环境基础建设和城市相比,推进速度较为缓慢和滞后。

2.3 生态环境监管机制不够科学健全

虽然党中央围绕农村生态环境监管设定了鲜明的发展举措,但是生态环境制度的推进经过自中央、省、市的筛选,监管机制无论是在规模、设备、人才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再加上我国农村环保工作起步较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的不健全,无法实现生态环境的规范化,导致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推进面临困境。尤其是在一些县级环保机构数量上,乡镇地区就加强基层环保机构,存在一定的问题。乡镇办公条件和配套设施较为简陋,对于硬软件设施的推进不够系统。在监管机制上,大多以某区域布局生态环境治理为主,导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成效不足。

2.4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缺乏法律保障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了对生态法制建设的全面推助。从立法渠道上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工作人员建立完善的立法体系,才能够确保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法治。但是,相比其他领域的法律监管和制度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起步较晚,缺乏完善的保护法律和治理条例。当前的环境保护法律,对于城市污染的制定缺乏充分的考量。再加上,部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立法漏洞,无论是对农业基因或新品种保护上,都缺乏良好的法制环境,难以推进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发展。

3 如何提升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法

3.1 强化思想引领,推进生态规划

思想是行动的奠基,为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发展,各行业应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发展理念,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实施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要在农村文明建设中,构建立体化、专业化的发展格局,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警示研讨、知识普及,让广大党员群众筑牢发展理念,能够真正认识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深入系统地学习,增强生态环境生产力意识,增强自身发展定位,从而在思想上引领广大群众党员树立生态发展理念。

同时,严格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相关要求,立足地区实际,学习借鉴其他地区乡镇规划实施特色,不断细化“村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结合生态人居环境整治,设立乡镇发展规划。统筹生态产业布局,彻底解决乡村污水、垃圾、三堆问题,继而更好的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建设生态、美丽、宜居的生态乡村环境。

3.2 立足地域特色,加强生态培育

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业态,平衡招商引资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协调农业、环保等相关产业部门,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加强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展农村地区的增收渠道,持续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积极发展节能环保工业,通过引进低耗能、高利润的产业引导,加强新兴产业培育。

同时,调整土地结构,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业生态示范产业基地,逐步改变现存的生态农业、养殖业治理局面,加快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使生态文化培育和农业经济达到紧密结合。

3.3 筑牢基础建设,发挥主体作用

政府应该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通过政府财政列支拨款、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创新“以奖惩促”的发展局面,确保中央财政结构对农村生态文明的政策优化能够落到实处。

一方面加强资金保障力度,建立长效服务监管机制,确保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的流向清晰具体。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充分发挥金融主体作用,以政策性扶持,在税收、土地补贴、信贷等方面,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保生产,继而扶持多元化发展。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排污管网清运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源头上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3.4 完善制度建设,构建法治环境

绿色发展理念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应该立足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前提,通过制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法》,完善发挥制度,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各项问题。同时结合农业各项发展产业,借鉴贵州、青海、江西、福建等各省市优秀农村的实际情况,通过出台专业的《农村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畅通立法渠道,实现对农村生活污染的法治化监督。从行业规章和地方立法等角度入手,进一步量化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合理借鉴国外及其他国家立法的相关经验,以此应对绿色壁垒,确保农产品质量更加安全。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助力推动农村地区的升级进步和全面发展。同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布局之中,实现以生态文明引领乡村振兴,形成重大的发展课题,使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夯实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虽然绿色发展理念备受关注,但是我们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受历史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地区仍然面临着发展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立法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从整体上看,农业农村地区基础差、根基浅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为此,农村地区党员干部、群众,要改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在全面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对乡村振兴法治战略的推进中,如何提升绿色发展理念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革新社会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需求。要围绕“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努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在农村群众的广泛提升。逐步强化群众在意识文明、行为文明、制度文明以及产业上四个方面的有效提升,全面助力乡村绿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文明理念生态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长抓政治生态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