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应用分析
2021-12-05宋正宇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
宋正宇 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
1 前言
当代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相关工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创新,各类施工方法也就实现了不断地完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房屋建筑工程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果施工技术较为落后,则必然影响施工质量,所以应该积极推广大体积混凝土现代施工技术的应用。从总体上来看,在开展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相关的施工技术应用频率较高,例如装订承台梁、地下室底板等诸多位置,均需进行浇筑施工。而受到大体积混凝土自身特点的影响,必须对其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才可保障其应用效果,可见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要求
2.1 合理选用材料及控制配比
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技术,要求混表土从材料和配比方面即开始严格控制,选择合理的材料,并对配比进行合理控制,尽可能减小出现混凝土水化热的几率,以降低混凝土温度。在保障混凝土的耐久性以及设计强度符合要求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原因在于,单位体积之内,水泥用量越大,在混凝土硬化时,其中可产生的水化热即越多。于混凝土之中加少量粉煤灰,可以对其硬化起到延缓作用,也就能够避免其温度上升速度过快,同时还有利于提升后期混凝土的强度,使其中的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混凝土之中还可添加适量外加剂,使其热量释放得到延缓,也就更有利于混凝土整体温度的上升能够处于均匀状态。在混凝土之中,骨料所占据的比例必须在合理范围内,一般来说占据约80%即可,且粗骨料应选用表面光滑、膨胀性较差的集料,含泥量在1%以下,沙子则应使用中砂,其中含泥量应在3%以下。
2.2 合理设置浇筑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对于浇筑过程具有严格要求,在施工开始之前,即应根据工程整体实际情况、同时结合周边环境对合理的浇筑方案进行制定。将混凝土运输至施工现场,即可根据相关规定和方案开始浇筑工作。对于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基础工程,应避免选择使用冷却水管,所以每一次浇筑均应对最大厚度进行尽量缩减,以避免浇筑层厚度过大导致水化热情况过于严重,并且每一个浇筑层的浇筑结束之后,均应对其进行有效养护,以保障其中温度处于合理范围之内,直至一个浇筑层的温度降至合理范围之内,且强度得到相应的上升,才可开展下一层混凝土的浇筑,并且各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间隔应在混凝土初凝所需的时间之上,若工程情况较为特殊,还需采用分块、分层的形式进行施工,不仅需要对温度限制要求进行有效满足,还需对施工缝以及后浇带进行有效控制,以尽可能提升工程的完整性。
2.3 完善振捣及表面处理工作
为了尽可能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各项要求,也就必须完善相关的振换工作以及表面处理工作。一般来说,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之中所应用的振动棒,应为插入式,以对混凝土进行细致振捣,并根据其泵送装置方向以及流动趋势对位于前、中、后的三个振动棒进行合理布置,以确保混凝土可以得到充分振捣。并且,在振捣过程中,要求振动棒可以自然落入混凝土之中,并能够插入到下层尚未初凝的位置,所以需要振动棒的长度至少为5.1m,才能够保证混凝土经过振捣之后处于均匀状态。在振捣工作完成之后,应首先开展表面处理工作,使用刮刀把混凝土表面凸起完全刮平,同时使用砂浆对坑洼位置进行填补,以提升其平整度,在实施浇筑工作时,应采用手指按压的方式对混凝土表面状态实施检查,在混凝土表面按压无下陷、无渗水情况时,即可开展进一步的施工工作,且其中出现裂缝的可能性相对较低,最后还应使用木抹对混凝土进行再次处理,确认抹平之后,在其上实施覆膜操作。
2.4 强化混凝土养护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来说,养护工作在其中十分重要,同时也是避免出现温度裂缝的重要措施之一。完善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有利于降低其内外部的温差,也就可以缩减温度应力,十分有利于混凝土早期的强度提升。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需要及时对其开展养护工作,在混凝土初凝之后,首先于其表面喷洒水分,初次喷洒以及第二次喷洒均应使用无压喷雾器,以避免水压力将表面的砂浆冲散。使用塑料薄膜覆盖混凝土体之后,应在其外部再铺设保温材料,并根据外界温度对材料厚度合理调整,于混凝土内部,则应设置冷却管,并严格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相关要求控制水管间隔,且其不仅能够起到降温作用,还可提升混凝土内部湿润度。在养护过程中,严格禁止任何人对混凝土进行踩踏,且应实时开展温度监控工作,在混凝土初凝之前,每隔一小时即应测量温度一次,混凝土初凝之后,则可每隔4小时测量温度一次,并对温度变化进行记录,绘制成为曲线图,以完善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的监测工作和预警工作。
2.5 严格按照正确方式开展施工
当前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其中已经具有完善的施工方法和严格的施工技术要求,在开展施工工作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并严格根据相关要求开展工作,以尽可能避免出现温度裂缝,进而实现整体施工质量的提升。
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3.1 混凝土配比
为了保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得到科学、合理且有序的应用,则应首先对其中的配比进行完善,包括各项材料的选取及比例,例如混合料、添加剂、水泥、沙子等等。以水泥的使用量为例,为了尽可能避免出现水化热,应尽量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在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应针对混凝土开展抗压强度测试,测试时间约为60d,并需要反复进行数十次,才能够对水泥使用量进行确认。并且,在测试过程中,应以混凝土施工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应的防裂设计方案共同作为基础,对其中发生水化热可能出现的最高温度和差值进行预判,再开展计算工作,以此为基础获得最高温度应力。大体积混凝土若能够与抗压强度标准相符合,即防裂设计方案合理,能够针对大体积混凝土起到较好的防裂作用,若不符合该标准,则需要重新进行估算,例如缩减水化热温度、缩减混凝土温差等,以对施工技术及工艺进行改进,从而实现抗压强度的提升,也就可以保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抗压强度能够满足相关要求。
3.2 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搅拌工作的材料及时间均具有严格要求,相对于常规水泥搅拌工作所需的时长,开展大体积混凝土搅拌工作,所需的时间更长,原因在于,其中粉煤灰含量更大,且包含特殊类型的外加剂,同时水泥使用量相对较少,所以务必对搅拌时间严格控制,以保障混凝土搅拌效果良好,一般来说,30min左右即可。
3.3 混凝土运输
当前开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主要以商用混凝土为原材料,将泵送剂、减水剂一类的添加剂应用于混凝土的制备过程中,不仅有利于降低发生水化热的几率,还可以进一步减少水泥的使用量,也就更有利于改善混凝土性能。当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主要以泵送的方式进行运输,有利于保障混凝土的及时供应,也就有利于提升混凝土浇筑工作的连续性,并起到保障混凝土质量的作用。
3.4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过程能够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采用分层浇注的模式,也就需要将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划分成为段、条、层分别开展,完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保障一层混凝土已经处于初凝状态,才可对下一层混凝土进行浇筑,以切实提升施工效果。并且,在浇注时还须使用振捣器不断振捣混凝土,保障振捣工作的及时和完善,在此过程中必须注重振捣顺序,应首先采用插入式振动,再使用平板式振捣,在浇筑工作结束后的1h~2h,可针对混凝土表面开展抹压处理工作,以促使初期裂缝得以闭合。
3.5 混凝土养护
在房屋建筑工程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和其他各项施工均结束之后,还应针对混凝土实施养护工作,以促使房屋建筑整体结构更加稳固,同时还有利于提升其整体质量。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养护工作,例如洒水、保温等,一般情况下,使用塑料膜或是草帘被即可起到保温作用。且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温度进行控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合理把控养护温度,若温度过高、过低,均需采取相应措施,并且,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施工整体情况全面掌握,根据不同问题采取合理对策,以完善养护工作。因为大体积混凝土均需采用分段的形式进行浇筑,所以在混凝土初凝之后至终凝之前,这一阶段需要针对其开展二次震荡或是对表面进行磨压处理,以促使表面泌水得到有效排除,进而则可将表面裂缝消除。从实际上来看,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应在浇筑结束约10h开始,且养护时间应控制在4周以内,若部分位置具有特殊要求,则可将养护时间适当延长。另外养护过程中,应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负责,使用草袋或麻袋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以保障其中的水分充足。对于混凝土表面存在的不平整位置,需要进行抹平或填充处理,以保障其外观质量良好。
3.6 后浇带施工
可将膨胀混凝土作为开展后浇带施工工作的填充材料,或是采用比缝两边混凝土强度高一等级的混凝土亦可。在通常情况下,后浇带宽度在700mm~1000mm之间,钢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断开或不断开,若将钢筋断开,施工相对复杂,但可更加有效地释放应力。后浇缝则可选择留成平缝,并注意将接缝位置的混凝土凿毛清理干净,同时保持其中的湿润。施工过程中,后浇缝的温度应在缝两侧以下,且尽量选择温度较低的季节开展工作。另外,浇筑工作结束之后,应进行至少28d的养护。
4 结束语
根据上文了解到,当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在建筑行业中广泛应用,虽然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能够对施工技术的应用严格控制,即有利于发挥大体积混凝土的作用,从而实现施工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