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作曲技法的民族化
2021-12-05郭恒欣
郭恒欣
一、钢琴音乐的标题性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的音乐受到西方钢琴音乐文化的影响,在思想方面开始逐渐倾向于将西方乐器与传统音乐文化结合的方向,所以在当时人们热衷于研究西方乐器的同时,不断地加入具有中国民族化的传统元素。而我国传统钢琴乐曲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标题性,这些标题性与西方浪漫主义派别的音乐标题具有明显的差异,可以将我国钢琴作品的标题性分为两种类型。
(一)写意性标题音乐作品
作为一个音乐创作者,在思想和理念上需要把音乐作为语言,使用音乐这种语言构造出一首诗、一幅画,让人们通过欣赏音乐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并引发丰富的联想。比如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廖胜京,根据云南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火把节创作了《火把节之夜》的乐曲,在乐曲当中通过节奏划分以及对比力度变化的方式,将少数民族节日当中的泼水狂欢以及火把节狂欢的激情和乐趣表现出来,并且充分地展现出该节日相互祝福的场景,使得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当中,眼前出现一幅幅少数民族狂欢的画面。
(二)叙事写实性标题音乐作品
叙事写实性标题的音乐作品,其实就是以传统民间故事以及历史典故作为音乐作品的题材,通过写实性的作曲方式以及调节音乐的不同节奏,让人们充分地感受到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比如我国著名的钢琴家王立山,通过改编《兰花花》这首曲目,将山西民歌的旋律运用在钢琴曲的创作当中,并且重新编曲,用音乐塑造了完美的主人公形象,同时将主人公内心爱恨分明的性格表现了出来。
二、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
钢琴是一种西方乐器,在西方已经盛行几百年之久,但是传入我国的时间相对较晚。中国钢琴音乐开始于20 世纪初期。最早进行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作曲家是赵元任,他努力创造具有民族风味的音乐,不断探索和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特色的同时,又借鉴欧洲近代多声音乐创作的技法。比如,音乐的旋律创作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中国派”曲调;音乐的“中国化”和声进行,采用平行四、五度进行,大调主三和弦上附加六度音程,以及小七和弦的手法。这些创作手法和技巧,对民族化风格的探索和西洋创作技法的借鉴,都展现出了钢琴音乐艺术的中国特色。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高潮是在20 世纪30 年代,俄罗斯著名的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在中国举办了一场“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创作比赛。在这场比赛当中,中国钢琴家创作出非常多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其中贺绿汀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与《摇篮曲》,分别获得此次比赛的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加快了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速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十几年间,钢琴音乐的发展突飞猛进,这个阶段出现的作品对中国未来的钢琴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我国钢琴音乐的民族风格更加鲜明。
三、我国钢琴音乐民族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钢琴启蒙教育的西化
钢琴从西方传入中国,已经发展了近100 年左右。而且钢琴在全世界经过300 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具备了十分完整的钢琴教学体系。我国很多钢琴家在进行钢琴弹奏以及对其演奏技法进行研究时,总会借鉴国外的教学体系以及理论,这就使得我国钢琴音乐作曲的风格偏向西方化。另外,国内的儿童以及音乐家在初学钢琴时,直接受到西方文化和西方教育的影响,使得中国民族化的钢琴作品十分缺乏,也直接导致了很多音乐家没有充分领悟到钢琴作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
(二)缺乏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
中国音乐家作品的创作以及发展,其源头都在于中国传统音乐。目前经济、文化等都已经进入到了全球化发展的阶段,各国开始进行文化共享。只是要想有效发扬中国民族特色,中国的音乐家在进行各种器乐曲创作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充分地将中国民族特色运用到不同类型的语言和作品创作中去。只有在保证钢琴音乐作品具备浓厚民族文化气息的前提下,才可以保证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同时带动传统文化的发展。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多多少少会受到西方技术的影响。
从整体的情况来看,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十分稀缺,因为国内很多作曲家都是通过学习外国作曲技法、演奏技巧等进行作品的创作,在进行作品研究时也更加倾向于外国的作品,而忽略了本土文化的发展。当然,这也是我国钢琴音乐作品未能引起国外同行重视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忽视民族文化钢琴作品在世界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在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对于钢琴音乐的创作十分重视并逐渐走向了多元化。许多现代钢琴作品都蕴含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比如陈其钢创作的《京剧瞬间》;黎英海改编自中国古代名曲的《夕阳萧鼓》,王建中改编的《彩云追月》;陈培勋改编自中国传统民乐的《平湖秋月》,王建中改编的《百鸟朝凤》;改编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乌苏里船歌》《火把节之夜》;钢琴协奏曲《梁祝》《黄河组曲》等等。但是对于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上至中国的钢琴家,下至普通的高级教师,都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使得中国钢琴民族化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地制约。
四、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作曲技巧的开展途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同领域和不同群体的国民对音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很多人希望钢琴曲能够蕴含更多的民族特色,所以更多的钢琴作曲家在进行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时,对作曲的技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断地融入我国的民族元素,并使得钢琴音乐作品逐渐具有民族化的特征。其实从整体意义上来讲,具有民族化特征的钢琴作品,应对中华民族的精神进行弘扬并体现出整个民族的气派和风格。要想真正将民族元素和民族文化融入钢琴音乐作品当中去,就需要将旋律、节奏、复调手法、和声等进行民族化。
(一)旋律民族化
在进行钢琴曲旋律创作的过程当中,音乐家要想保证旋律民族化的有效体现,可以使用民歌作为主要旋律基础,并且在节奏和调式上,选取能够将民族特色充分突出的材料进行变奏处理。将钢琴音乐特点与民族文化进行充分融合,始终遵循虚实结合的原则。并且在演奏的过程当中,模仿和吸收我国不同民族乐器的特色和音响效果,才可以将旋律的民族化有效凸显。汪立三先生根据陕北同名民歌改编的钢琴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就在旋律方面形象地展现了陕北民歌唱腔的特点。
(二)节奏民族化
对于我国的钢琴作品而言,节奏的民族化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在我国民间,很多民族的人民都会通过敲锣打鼓的方式,对自身的情绪进行表达。所以在进行钢琴曲的创作时,作曲家也可以利用敲锣或鼓点的节奏对旋律进行充分的烘托,从而达到相应的气氛渲染的目的,使得整个作品充满激情。其实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音乐作品,要想使得作品充满生命力和灵动性,就需要在节奏和节拍方面花费更多的心思进行设计。一个具有民族化的钢琴作品,应该与不同的民族特征进行充分的融合,并将地方性的节奏和节拍以及当地的风俗音乐融入钢琴作品创作中去。比如孙以强创作的《春舞》,就将新疆音乐的切分节奏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复调手法民族化
中国的传统音乐是以单声部的线性音乐为主,很少存在多声部的音乐。根据这一情况,中国的钢琴作家在开展音乐创作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对西方复调的技术与中国民族特色进行研究,在获取到不同技术和不同特色的基础上,完整有效地将两项内容充分结合。只有这样,才可以创作出具有东方特点和西方特点的钢琴音乐作品。上文提到的《牧童短笛》就是我国最早的复调钢琴音乐,这首作品虽然十分简短,但是在第一段和第三段均运用了自由对位的二声部复调以及五声音阶的民族调式。同时还运用了我国传统“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将两个声部都做出了美妙的旋律,使得民族化的特色充分地发挥出来。
(四)和声进行民族化
在不同类型的音乐创作中,都或多或少涉及和声,而且不同和声序列的使用会直接影响到作品情感的表达。所以在进行钢琴作品创作的过程当中,我们也需要对和声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利用和声加强音乐的多声性。中国很多钢琴作曲家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均会使用平行四度、五度序进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将中国色彩以及旋律充分凸显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西方和声的功能。比如根据唢呐独奏曲改编创作的《百鸟朝凤》,在和声上就使用了大量的平行四度、五度民族和声序进方式。这些具有民族化特点的和声创作手法,可以让钢琴作品的创作更具有中国的韵味。
五、结束语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的现代钢琴作曲家对于西方古典的创作模式进行了更新,并且将更多的中国民族元素融入西方古典创作模式当中。对于中国艺术家而言,选择走民族化的作曲路线,更加能够体现出作为一名中国艺术者的特性以及创作的特点。很多新中国的钢琴家在开展钢琴音乐创作的过程当中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这也为后期民族钢琴音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传承前辈留给我们的优势以及文化,让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屹立在世界音乐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