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剧场的形成与发展之皮娜·鲍什
2021-12-05郑精广
郑精广
舞蹈剧场的创始人是皮娜·鲍什(Pina Bausch),但最早提出这一个概念的人是她的老师库特·尤斯(Kurt Jooss)。在皮娜·鲍什的一生中,舞蹈剧场这一个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库特·尤斯的帮助。许多人不知道什么是舞蹈剧场?舞蹈不就是在剧场里面表演的艺术吗?1972 年,皮娜·鲍什以标新立异的风格特点建立了乌珀塔尔舞蹈剧场(Tanztheater Wuppertal)。这种表演方式包含了舞蹈、音乐、戏剧、歌剧和艺术装置设计等不同的艺术领域,这些元素的融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表演方式,成为舞蹈剧场的一个特殊的符号(Sign)。
一、舞蹈剧场的形成
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以一种真实又确切的眼光来看人与人性的行为,这代表着皮娜·鲍什有着一种不带成见的处事态度,皮娜·鲍什在采访中说过:“我并不关心舞蹈如何动,我在乎的是舞蹈为何而动。我要告诉人们,他们是怎样的人,而不是他们应该是怎样的人。”由此可见,皮娜推崇人的真实性,甚至不在乎表演者在舞台上身体呈现线条的美感、机械化或高难度的技巧,而在乎表演者如何传递他们的情绪,如何在自己的身体中找到一个内在联系并通过身体表现出来,与观众达到一个真实交流的过程。当观赏皮娜·鲍什的作品时,第一个具有标识的符号是作品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这些视觉冲击客观一般来自于非常见的表达方式、表现方式、行为方式,也有感官上的刺激而感受到的视觉冲击感等。
皮娜·鲍什在舞蹈的学习经历中,担任过舞者、编舞以及舞团的艺术总监,这些经历都为她将来的舞蹈剧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5 年,皮娜·鲍什进入德国埃森的福克望学校(Folkwang Hochschule im Ruhrgebiet)求学,当时的校长是库特·尤斯,有了这一层的关系,1962 年,皮娜进入福克旺芭蕾舞团(Folkwang Ballet)担任舞者,并有了第一次进行编舞的机会。1967 年她创作了作品《片段》(Framente),1969 年接替了库特·尤斯担任舞团艺术总监一职,在1972 年,成为乌珀塔尔芭蕾舞团(Wuppertal Opera Ballet)的艺术总监,之后改名为乌珀塔尔舞蹈剧场(Tanztheater Wuppertal),当今我们所认识的舞蹈剧场就这样被建立起来了。
舞蹈剧场的概念通过舞团的作品诠释得淋漓尽致,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两位重要人物对舞蹈剧场这一风格形成的影响,他们就是皮娜·鲍什的两任丈夫:罗夫·玻济克(Rolf Borzik)和罗纳德·凯(Ronald Kay)。1973 年,皮娜·鲍什与荷兰籍舞台与服装设计师罗夫·玻济克一起工作并结为伴侣。在服装和舞台设计上给了皮娜很多创作上的建议和灵感,让她的作品在舞台上得以更好地呈现。例如:在皮娜·鲍什的《穆勒咖啡屋》(CaféMüller)中,有很多的场景和道具的设计,营造了一个咖啡厅的环境,这个场景有很多把椅子、门、墙壁等这些元素,让观者具体感受到这是一个咖啡厅,同时又是一个不一样的环境,这不仅在舞台设计方面别具一格,而且当表演者在这个“咖啡厅”表演时,他们的行为也是特别的。这些特殊的舞蹈行为加上这样的舞台设计,形成了舞蹈剧场这一独特的风格。在整个作品中,每一场景的变化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总能反映人性的内心世界,这些场景与场景之间的变化是通过表演者在舞台上通过表演变化而成的,而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舞台作品的换景方式,它打破了观众对传统表演的认识。更换场景也可以是一种表达内容的手段,或者说不是更换场景,而是在舞台设计和道具的运用中,如何将这些元素与舞蹈融合并呈现在观众面前。当我们看到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时,不仅是看一个舞蹈作品,更像是一个装置艺术和不一样戏剧的表现,甚至有行为艺术的意味。有一些学者提出疑问,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还是舞蹈吗?也许是因为太奇怪,太另类,与其他舞蹈传统的表现方式太不一样,才有这样的疑问,但在艺术的角度里,从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1980 年,罗夫·玻济克因病去世。之后皮娜·鲍什与智利大学(University of Chile)的文学教授罗纳德·凯结婚。不难发现,皮娜·鲍什的作品有很强的逻辑性,例如在1982 年创作的《康乃馨》(Nelken)中,我们不只看到舞蹈画面设计的创意和别具一格的风格,还看到了很深厚的文学底蕴。欣赏皮娜的作品时,除了她的舞蹈之外,还多了一份文学内涵。所以舞蹈剧场融合了艺术与文学作为属于皮娜·鲍什舞蹈剧场的表达方式,更加奠定了舞蹈剧场的概念,当我们再有疑问什么是舞蹈剧场时,作品是最好解释的媒介。舞蹈剧场的形成不是一开始就立即形成的,它经过了时间的演变,不断地探索与发展之后形成再发展,形成当今我们所认识的舞蹈剧场。没有那些对舞蹈创新的探索与研究,也许就没有今天我们所认识的舞蹈剧场。对很多人来说,舞蹈剧场开辟了现代舞领域的另一个可能性,它不仅让现代舞的表演与创作达到一个高度,也影响了很多当代的艺术家,甚至其他的艺术领域。
二、“剧场”上的艺术家
戏剧领域也深受皮娜·鲍什的影响。在中国,说到戏剧的创新不得不提孟京辉,孟京辉是中国戏剧创新领域的先锋人物之一,其代表作有《想鸡毛一样飞》 《恋爱的犀牛》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在传统的戏剧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叙述性很强的故事线,演员具有深厚和专业的台词功底,但在生活中,我们不会那么夸张地说话,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舞台艺术的升华,即是戏剧。在孟京辉的戏剧里,出现了很多艺术形式,如歌唱、舞蹈、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多媒体等多门艺术的结合,还有那些看似没有逻辑性的对话。总能引发观众的思考,这种戏剧的表现方式让我们立刻想到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这一概念。
当今舞蹈剧场的代表人物之一萨莎·沃尔滋(Sasha Waltz),她的代表作:《NoBody》 《S》和《Matsukaze》等。在皮娜·鲍什舞蹈剧场概念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属于萨莎·沃尔滋的舞蹈剧场,从主题是人性和人的行为关系转变为以身体为主的舞蹈风格的变化,保持视觉冲击的效果,也保持了戏剧在作品中的张力。在极致的身体语言中与道具的相互融合传达她的创作理念,这是舞蹈剧场的另一个发展走向。在2016 年,萨莎·沃尔滋的作品《Matsukaze》在中国香港演出,许多业界人士前去观看,她是这个时代的舞蹈剧场的代表人物之一,业界人士也称萨莎·沃尔滋是继皮娜·鲍什舞蹈剧场之后的代表人物,相当于见证当今舞蹈剧场发展成什么形态。通过《Matsukaze》这个作品可以看到,皮娜·鲍什舞蹈剧场的元素,如:戏剧、歌剧、道具和震撼的视觉效果等多种艺术领域的融合,多种艺术种类在舞台上呈现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萨莎·沃尔滋不能说明当今舞蹈剧场的发展走向,只能说明这是舞蹈剧场发展的现状之一,有很多从事舞蹈剧场的艺术家们在为舞蹈剧场的发展与创新作贡献,他们不停地探索舞蹈剧场表现的可能性,更与这种创新性的精神前行,在艺术创作的路上探索与研究更多具有创新性的表现方式。
三、结语
在很多的艺术门类与其他学科中,都能看到舞蹈剧场的影子,这不由地让人们想到皮娜·鲍什是如何建立、创新、发展和形成她的舞蹈剧场而影响至今。舞蹈剧场的作品在舞台上演出过程中,出现许多元素或者艺术形式,我们都说这是一个可辨识的符号,它们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引领我们如何欣赏和发展舞蹈剧场。舞蹈剧场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地变化,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与时俱进。当我们欣赏关于舞蹈剧场的作品时,无论是普通观众还是本行业人士,都可以从舞蹈剧场的符号去发现和认识舞蹈剧场在当今时代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