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经验与思考
2021-12-05赵平文
苟 峰,朱 波,赵平文
(四川省阆中市农业农村局,四川 阆中637400)
近年来,阆中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系列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一总体目标,精心组织,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1 基本情况
阆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幅员面积1878km2,总人口88万人,耕地面积7.67万hm2,是全国产粮大县(市)、国家重点扶贫县(市)、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同时拥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等多项殊荣。目前,阆中已于2019年4月顺利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脱贫摘帽先进县”。
十二五以来,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打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11个、脱贫奔康产业园142个,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99万hm2(已上图入库),其中节水灌溉1.5万hm2,2020年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0.23万hm2(其中节水灌溉333.33hm2),并启动建设高标准农田0.27万hm2(其中节水灌溉400hm2)。通过田网、渠网、路网、科技措施等综合配套,项目区建成了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沟相通、路相连、土壤肥、无污染的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大大提高,为脱贫攻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主要经验
2.1 科学规划整合,加大资金投入
按照“统筹规划,优势互补”的原则,加大各类涉农资金整合力度,集中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业生产打下坚实基础。脱贫攻坚以来,相继出台了《阆中市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明确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完善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资金管理规章制度,确保了财政涉农资金稳定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据统计,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投入资金5.8亿元,统筹整合涉农资金5.0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2.96亿元、省级财政资金1.46亿元、地方财政资金0.63亿元),吸收社会资金0.75亿元。
2.2 坚持高标准建设,精心组织实施
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的各项政策,积极创新项目管理新举措,对照建设标准,突出“五个着力”,对项目区农田进行综合治理,精心打造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一是着力完善“三网配套”工程。主要有田网建设、渠网建设、路网建设。整体提升宜机化作业面积,根据项目区灌排要求,切实加强水系末端建设。二是着力生态修复工程。包括生态固埂、生态渠系、生态消纳工程等。三是着力循环利用工程,包括种养循环工程、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实施增施农家肥、机耕深翻、秸秆还田等一系列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性状和墒情,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四是着力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包括配方施肥、绿肥种植。五是着力环境保护工程,包括病虫综合防控、生态缓冲隔离带。
2.3 聚焦脱贫攻坚,助力园区建设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按照综合性、实用性、可行性的理念,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脱贫攻坚、现代产业园区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根据项目区农业基础现状,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打底,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和科学设计。重点培育了以优质粮油为主的水观、老观优质粮油基地,以晚熟柑橘为主的江东现代农业园区,以特色伏季水果为主的江天休闲观光产业园区,以花椒为主的江西干果产业园区,以川明参为主的江北中药材产业园区等11个现代农业园区。园区旱涝保收面积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规模养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化肥用量减少8%以上,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到85%以上,农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特别是以省定贫困村五龙村和良善垭村为核心的万亩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坚持以“旅游+脱贫”为发展路径,以“三网配套”为基础,大力实施生态渠系、生态河道、生态固埂、生态消纳工程,集成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肥套作、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绿色防控等技术,建成为产景一体、产村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示范村,脱贫攻坚样板村。
2.4 强化后续管护,充分发挥效益
阆中市始终坚持建设与管护并重,不断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水平。一是明确主体,压实管护责任。在项目建成并验收合格后,组织项目建设单位按规定及时办理资产交付手续,签订移交管护协议,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工程管护主体,按要求建立工程管护制度,细化管护措施,落实管护人员,压实管护责任,保证工程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正常运行。二是多元投入,建立长效机制。采取项目资金投一点,财政资金奖一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补一点,受益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筹一点的方式,解决工程管护、维修的资金问题,建立长效资金保障机制。三是试点探索,用活股权量化。阆中在142个省定贫困村脱贫奔康产业园建设中,对部分村试点探索了股权量化改革,将财政资金所形成的资产量化为贫困户的股权,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取得的收益中向贫困户分红,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3 问题思考及工作建议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不断推进,全市许多昔日的“望天田”“斗笠田”“冷浆田”,变成了“万元田”“吨粮田”“高产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工作中,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问题:一是阆中处于丘陵山区,大面积连片平坦基本农田比较少,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高、投入大,投资在6000~10000元/667m2之间;二是全市高标准农田与耕地的占比较低,不足30%,加之地方财政困难,支持力度有限,给项目建设带来一定影响;三是机改后国家层面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进行了有机整合,实现了一个部门统筹使用,而且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由于没有高标准农田专用定额,也未实行行业备案制度,给基层快速高效推进该项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四是过去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低,一些投资建成的农田基础设施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要,并且受到现行“上图入库”等规定限制,10年内不能安排新项目配套完善。
为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建设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帮助支持:一是强化顶层设计,颁布高标准农田专用定额,实行行业备案制度;二是实行分类投资,按照平原、丘陵、山区等不同地形地貌分类确定投资标准,继续给予原国贫县高标准农田方面的资金扶持,筑牢农业生产基础,建议平原地区按3000元/667m2、丘陵地区按5000元/667m2、山区按7000元/667m2确定标准;三是明确管护基金,建议在高标准农田项目中预留一定资金作为管护维修基金,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最低比例;四是建议尽快出台已“上图入库”高标准农田中需要提质改造区域的基础配套建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