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三学期制”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021-12-05王承宝姜艳芬

家畜生态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期改革教学模式

王承宝,姜艳芬,潘 瑞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物医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教务处,陕西 杨凌 712100)

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带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国内多所高校积极探索破解教育难题的方法,其中,学期制改革作为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国内部分高校开展实施。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学更趋向于灵活和多样,传统的两学期制存在无法合理安排长短课等问题。部分国内院校开始参考国际流行的“三学期制”,不断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三学期制”教学模式[1]。

1 “三学期制”教学改革的意义

目前实行“三学期制”教学模式的985高校超过七成,共有28所,这种具有第三个学期的创新教学模式给高校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三学期制”教学改革不只是重组和调整教学时间,更是对课程体系的更新和有效利用。因此,各大高校在原有的教学管理中结合本学校和专业特色,合理利用三个学期安排教学和实践活动,从而带动高校教学的特色发展,使学生培养体系得到完善和更新。

1.1 有利于盘活教学资源

“三学期制”的开展促进课时不同、形式不同的课程合理分类,利用第三个学期充分安排特色课程。学校可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和专业要求增设一些特色课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性或者研究性教学活动,充分盘活校内外教学资源。较早实行“三学期制”的厦门大学利用长学期完成理论课程,短学期开展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等。这样一方面使理论课程集中紧凑,使教学资源更大范围辐射全校师生;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短学期安排科研训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教学楼和实验场所充分利用[2]。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专业理论课学习占据学期的大部分时间,而实行“三学期制”后,本专业课程更集中,从而有更多时间选择跨院系、跨专业的选修课程,扩大学生选修课程的机会,为修读双学位创造了条件。此外,学校可充分发挥师资力量,邀请行业佼佼者和优秀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让学生参与学术性研讨会成为可能,为学生构建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

1.2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利用第三个学期,学生不仅可以灵活安排学分任务,还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课程预习、课程重修、辅修专业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等,这种多学时联排或平行开课的方式不仅解决了选课和双学位的时间矛盾,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学习时间的压缩和紧凑可以有效整改学习散漫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社会竞争力[3]。

1.3 有利于促进实践创新

过去的两学期制通常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实践或实习由于课时等限制无法充分开展。而在“三学期制”教学模式中,可在完成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色充分利用第三个学期集中开设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开展综合实验、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等,使得学生有机会到企业和各大高校进行实践锻炼或交流学习,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与生产实践联系起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4]。

1.4 有利于教师科研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培养目标的提高,高校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拔尖人才。传统的“两学期制”过度要求理论学习和课时充分,教师授课时间过长,内容冗杂,创新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忽略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难有完整时间参与学术交流和教学研究。“三学期制”的实施使得教师可以灵活掌握上课和教研的时间,更新课程内容,并且有机会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也吸引外校优秀教师来校开展特色课程,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充分交流和知识更新,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积极性。

2 “三学期制”的实施方案

国外最早于1736年在美国威廉玛丽学院开设实施“三学期制”并取得较好反响,现如今“三学期制”在欧美等高校较为普遍。厦门大学和上海工业大学借鉴海外高校经验,率先在国内开展“三学期制”改革。传统的“两学期制”的学期分配均为春季和秋季学期各20周,中间安排寒假和暑假。经过学期制改革,“三学期制”将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缩短至18周,另外4周设置第三学期,一般安排在夏季,又被称为夏季学期。夏季学期与秋季学期间隔较短,也有个别高校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模式采用夏季学期与春季学期间隔较短的做法[5]。“三学期制”实施方案一般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实施模式是将三学期制划分为两学期+教学学期,在教学资源丰富的高校大多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学期是指利用夏季短学期开展以综合实践类课程为主的教学,开展的课程包括专业性的实践课程、校外名师或专家合作教学、校本特色课程、学术讲座、科研训练课程等。例如北京大学利用“三学期制”开展了专业实践课程、针对留学生和中学生的公益性课程;北京科技大学利用夏季学期开设英语夏令营、暑期境外交流、国外专家课程、创业训练营、计算机实践夏令营等[6]。这种两学期+教学学期的方式有利于加强师生国际前沿性学术交流,使专业学习更扎实牢固。第二种实施模式是两学期+实习学期。大多数高校和应用型专业通常采用这种模式。为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好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理论课程学习完成后开设实习学期,使学生技术得到充分锻炼。实习学期一般要求学生在学院的安排下,到校内外实习基地或者合作企业进行一定时长的实习,实习学期结束后要进行汇报总结并计入学分。这种方式能使在校学生扎实掌握专业技能,了解行业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累工作经验和提高专业认可度从而培养更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第三种“三学期制”是两学期+特色学期。部分高校对长学期适当缩短后,充分利用夏季进行适合学校和专业特色的教学安排。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将军训安排在夏季学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生物学综合实习安排在林业资源最丰富的夏季。各高校和专业的差异使得第三个学期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合理安排,最大限度发挥“三学期制”的优势。

3 “三学期制”改革的注意事项

现如今,国内各大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三学期制”也成为更多高校的选择。然而,“三学期制”改革势必会对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产生影响。中国的各大高校在长期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秩序趋于稳定,学科分类齐全,专业差异显著,各个领域的实践教学环节形式多样,因此高校学期制改革不能一概而论,要注重不同院校和学科间存在的差异性。在高校学制改革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合理安排长短学期课程设置。对于高校来说,改革学期制度能为学校提供宝贵的教学和实践经验,但它对教学的合理运转、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三学期制”没有改变教学的总时长,而是需要课程的合理安排,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要认真重构教学秩序,教师要精炼教学内容,最终应使得教学节奏和主选课程协调统一。同时,增加的短学期不能成为学生假期中的“水课”,教育管理者应让短学期充分发挥其时间优势,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将有利于实践和创新的教学项目提上日程[7]。二是要处理好专业学习与人文素养的关系。“三学期制”不是将原有课程的重组教学,而是精简原有必修课程,利用第三个学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各具特色的选修课程。因此,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要创新思维,充分调研,处理好理论学习与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关系[8]。三是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三学期制”改革后,全年教学周次总数虽然保持不变,但是增加了夏季的工作时间,这将改变教职工的工作惯性,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要克服天气炎热、春夏季学期连续作战的困难。同时,增加的夏季学期可能让学生存在“占用暑假”的误会,并且假期的分散对学生来回交通造成了不便。因此,学校在落实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宣传动员,消除教职工和学生的负面情绪,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认识到“三学期制”的目的。

4 结 语

在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三学期制”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教育教学要求的改革方案。“三学期制”能合理安排课程、完善资源利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被国内外高校普遍认可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然而,“三学期制”改革也存在培养方案修订、教与学的方式、教学组织管理等问题。这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为“三学期制”的推行提供有力保障。总之,只有明确“三学期制”改革的核心和实质,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才能让“三学期制”真正落到实处,达到提高培养人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学期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改革之路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改革备忘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改革创新(二)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