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中熟机采棉耕野2186 特性及其关键栽培技术
2021-12-05姚炎帝张学民赵海王宏伟
姚炎帝,张学民,赵海*,王宏伟
(1. 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新疆 石河子832000;2. 新疆耕野种业有限公司,新疆 博乐833400;3.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种业发展中心,新疆 博乐833400)
1 选育过程
耕野2186 是新疆耕野种业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高产、优质、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宜机采的棉花新品种。2007 年以综合性状稳定的新陆中26 号[1]为母本,以抗病、品质性状优良的新陆中33 号[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08―2010 年主要筛选生育期短于130 d、 抗逆性强的单株,2011―2013 年分别筛选优质、高衣分的单株、株行、株系,于2013 年筛选出抗逆、稳产、优质、适宜轻简化栽培的棉花品系耕野2186。 2014 年该品系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品种品比预备试验,2015―2016 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陆地棉区域试验,2017 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陆地棉生产试验,2018 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审定编号:新审棉2018 年59 号。
2 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耕野2186 是非转基因早中熟常规品种。 生育期137 d;Ⅰ式果枝,株型较紧凑,呈筒形,植株清秀,长势强;叶片中等大小,吐絮集中,通风透光好;株高75~80 cm, 第一果枝节位5.7, 单株果枝数8~9;单株结铃6~7 个;铃卵圆形,铃重5.7 g,衣分42.45%,籽指11 g;纤维色泽洁白,含絮力好,吐絮畅且集中(参见封三彩版)。
2.2 产量表现
耕野2186 在2015―2016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陆地棉区域试验中,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5 230.5 kg·hm-2、2 223 kg·hm-2和2 134.5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所49[3]增产5.9%、7.7%和6.3%。 在2017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陆地棉生产试验中,耕野2186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6 055.5 kg·hm-2、2 496 kg·hm-2和2 418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新陆中54号[4]增产6.7%、3.9%和3.7%。
2.3 纤维品质
2015―201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陆地棉区域试验取样,经原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安阳)检测(HVICC 校准),耕野2186 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2.3 cm,断裂比强度33.25 cN·tex-1,马克隆值3.85,长度整齐度指数84.95%。 达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品种审定Ⅰ型品种标准。
2.4 抗病性
2017 年在石河子棉花研究所病圃田种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耕野2186 枯萎病病情指数为2.4,高抗枯萎病; 黄萎病病情指数为25.99, 耐黄萎病。2017 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Bt(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抗虫蛋白检测,认定耕野2186 是非转Bt基因陆地棉。
2.5 种植表现
2018―2020 年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阿克苏地区、 喀什地区采用“棉种公司+科研单位+植棉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对耕野2186 进行示范推广,累计推广33 万hm2,平均籽棉产量为5 700~6 300 kg·hm-2,增加籽棉总产2.5 亿kg,增加利润21 亿元,节约成本4 亿元。
3 适宜种植区域
耕野2186 适于新疆南疆早中熟植棉区种植。
4 制种要求和栽培技术要点
4.1 制种要求
棉花种子质量须符合GB 4407.1―2008 《经济作物种子 第1 部分:纤维类》的规定:成品良种种子纯度在97%以上,净度不低于99.5%,发芽率在90%以上,破碎率在2%以下[5-6]。为保障生产的棉种达到以上要求,应按如下方法制种:一是选择地力好、无病害、集中连片33 hm2以上地块,配套农机具2 台(套)、技术人员1 人、检验人员1 人,建立种子生产基地。二是按照“育种家种子+原种+良种”模式提纯复壮生产种子,比传统“三圃田”效率提高30%,种子纯度提高2 百分点,发芽率提高5 百分点,从源头保证新品种的种性。为保证纯度,育种家种子田强制淘汰20%以上,原种田、良种田强制淘汰10%以上。 三是落实防止混杂措施。 坚持在种子田整个生长过程中去杂、去劣、去病(株),建立种子质量管理档案,定人、定责、定指标。 在苗期、花铃期、吐絮期进行3 次去杂、去劣、去病;在种子棉交售时估产定产,防止混入霜后花和非种用棉;按品种单收、单轧、单贮,避免混杂。 四是重视棉种加工质量。 在硫酸脱绒和智能色选过程中,控制残酸含量≤0.15%,破碎率≤2%。如果这项指标不达标,则淘汰整批次种子。
4.2 适宜播期和密度
在膜下5 cm 地温连续5 d 稳定在12 ℃以上时进行播种[4,7]。 采用干播湿出技术[7],根据天气情况适期播种,最佳播种期在4 月5-15 日。 理论密度为21.9 万~24.0 万株·hm-2;收获密度为18.0万~19.5 万株·hm-2[4]。
4.3 科学施肥灌溉
采用1 膜3 管6 行的机采种植模式[8],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进行播种,专人负责棉花的田间管理[9-10]。根据土壤地力,采用测土配方、全层施肥、有机无机肥相结合的施肥方案。 N、P2O5、K2O 施用质量比为1∶0.4∶0.4,随水滴施,生育中后期喷施锌、硼等微肥[9-10]。6 月1 日前后开始滴水,8 月30 日前后停水。 全生育期滴水9~11 次,每次滴水450 m3·hm-2左右。
4.4 合理化学调控
耕野2186 对缩节胺敏感,全程化调2~3 次即可。一般在出苗现行后使用缩节胺15 g·hm-2,打顶后3~5 d 使用缩节胺120~150 g·hm-2,长势偏旺棉田可在此次化调后5~7 d 增施塑形剂氟节胺120~150 g·hm-2[11-12]。
4.5 病虫害防治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各地植保站的预测预报,掌握虫情动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10]。 近年来棉花生育后期棉蓟马时有发生,应着重在发生初期进行防治,结合增益控害措施,达到综合防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