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食品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2021-12-05裴宗飞
李 超,裴宗飞
(山东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山东 济南 250132)
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则是指农业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还要满足农业发展的目的,以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现有资源与环境能够持续发展充分满足后代的农业生产需求。绿色食品经济强调依托于先进科技与发展理念将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等资源相互融合,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能源,拓展农业功能,并满足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需求与农民的收入需求。
1 发展绿色食品经济的现实价值
1.1 实现生态竞争与市场竞争的互动双赢
当前我国市场竞争模式已经从单一的市场竞争模式转变成生态竞争与市场竞争的双重竞争模式。生态竞争成为越来越多竞争主体的重要关注领域,是提升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现阶段诸多发达国家都已经将发展经济的视角拓展到生态领域,部分国家还采取了生态竞争优于市场竞争的发展战略。而我国农业与食品业的发展一直将市场竞争作为核心竞争要素,为最大限度降低生产经营成本,通过价格来提升竞争优势,以市场发展形势与需求为依托开展农业生产,却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对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在绿色贸易壁垒与关税壁垒影响下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市场竞争优势必将会被产品质量安全的劣势抵消。因此,当前应平衡生态竞争与市场竞争的关系,加强绿色食品经济建设,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与健康水平为中心,以此提升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实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食品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充分体现自身的生态价值,以生态价值提升市场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农产品竞争的可持续进行,实现生态竞争与市场竞争的互动双赢[1]。
1.2 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
绿色食品的农业发展模式以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为发展目标,并能够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对绿色食品的高标准要求,需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这不仅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合理化利用,还能够为商家带来更多的利润空间,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平并维护其身体的健康。所以绿色食品经济能够为社会发展带来持续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为后代的生产需求创造条件。
1.3 有效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绿色经济是基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和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力手段,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高形态。绿色食品经济将传统农业粗放式的生产模式转变成以“末端治理”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方式,注重生产资源的节约化与清洁化。绿色食品经济通过对生产管理方式的优化与升级,将环境变量内生化,将绿色生产理念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各项环节,降低原材料的消耗与浪费,避免排放大量的污染物与有害化学物质,进而真正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减量化,降低与消除绿色食品经济系统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与污染,有效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1.4 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在国际上,绿色食品经济与农业绿色发展呈现多种形式。比如欧盟的“多功能农业”,认为农业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还具有社会功能和生态保护功能。法国、荷兰等国家依托于多功能农业调整了农业发展政策。美国上世纪末就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农业”,既主张通过农业绿色生态的生产方式来减少农药、化肥以及添加剂等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还强调要遵循农业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统筹规划与合理开发农业生产要素,从而实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质增量、提高收益等目的。而现阶段世界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使我国必须尽快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在此形势下,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要实现绿色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保护与提升耕地地力,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浪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我国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提出与完善农业绿色发展道路,能够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有效促进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2]。
2 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食品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政策的“重出台,轻落实”现象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多项涉及农业环境保护、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土壤污染防治、农药管理等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部分政策的实施范围与目标比较模糊,政策数量多但激励政策未有效落实,不同领域的优惠补贴细则与标准也不够全面,为地方执行带来难度与困扰。一些法规与政策会反复向公众征求意见,不同阶段的意见征求导致最终出台的相应政策也会存在差异。政策表述的前后不一致以及落实不充分会严重影响政策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使政策出台流于形式,难以确保基层执行政策的全面覆盖与效率的提升。
2.2 缺乏规范绿色食品市场监管机制
绿色食品商标标志是经过工商局注册,且受法律保护的无形资产,是绿色食品品牌的市场形象。但当前有部分单位与个人无视法律规定,会借用正规品牌生产假冒伪劣的绿色食品,致使市场中出现大量的假货,严重干扰了市场正常秩序,损害绿色食品品牌企业的信誉与形象。并且多数消费者缺乏对绿色食品真伪的辨别能力,难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降低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喜爱与信任程度,如果政府监管机构缺乏规范绿色食品市场监管机制并且打击力度弱,会使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产生抵触心理,即绿色食品产业中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导致绿色食品市场体系无法得到规范性建设[3]。
2.3 绿色食品经济发展的企业规模与资金约束
当前我国绿色食品经济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起步较晚,多数企业的绿色食品生产规模不大,仅在局部区域开展生产与销售。企业规模是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的前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需要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但我国绿色食品生产不仅规模有限,且产品结构也不够多元,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而限制与影响企业规模扩张的关键因素就是资金的缺乏,从而严重影响规模经济效应的充分发挥。资金约束问题的产生主要在于绿色食品产业自身的弱质性、国民绿色消费意愿淡薄、绿色食品企业规模不大使经济效益停滞等,相较于其他食品行业绿色食品产业的融资难度更大,市场中的企业投资意愿低,制约了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食品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3.1 精简政策数量,重点落实已有政策
对于当前政策未有效落实的现象,应通过精简政策数量、避免部门责任、加强落实现有政策等措施,来改善因政策的重复性出台而引发的负面影响。首先,政策的反复性、低水平的出台与修改会浪费大量行政资源,也会为各级政府与相关机构带来工作负担。可以通过学术论文查重系统,在政策出台前对其进行查重,对于重复率过高和缺乏实质性内容的文件与政策应不予印发,并在国务院等平台进行通报。同时,应构建政策一本通机制,由于同一文件的不同内容由不同部门编制与出台,需要有牵头部门对其进行统一核查,并将此次政策文件编制工作的所有细则汇总成册,作为各地区政策执行与落实的依据,以此避免部门“打架”与责任推诿,有效提升政策出台与贯彻效率。
3.2 强化对绿色食品经济的资金支持
绿色食品消费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绿色产品的供给与市场需求为保障的,绿色产品的持续供给需要绿色农产品企业的平稳运行,而企业的有效运转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持。因此,应强化对绿色食品经济的资金支持,需通过拓展社会资金供给渠道、加强政府财税支持力度等措施构建绿色食品经济筹资渠道。对于社会资金供给而言,应建立社会资金支撑体系,全面覆盖消费者资金支持、投资者资金支持、外部融资支持三方面。
消费者资金支持是指消费者对产品的每一次购买,都是对绿色食品与绿色事业的支持,是一种资金支持行为。所以为提升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水平,应向消费者大力宣传与推广绿色消费理念及这种理念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有益价值。投资者资金支持是指投资者基于自身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投资绿色产业,应大力培育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与投资能力。基于此,政府应对投资绿色产业的企业给予财政和税收优惠,提高投资方的投资积极性,提升投资者的回报收益率;还要为企业的投资提供技术与服务支持,以此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外部融资支持是指应遵循“重点突出、效益优先”的原则,对发展趋势好、信誉高、规模大的绿色企业给予商业性信贷支持;针对农户或中小绿色企业而言,应通过农村信用社与政策性银行信贷来进行融资支持;当绿色企业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并具备充足的条件时,应鼓励其通过上市、发行债券与并购等方式实现融资,以此完成规模的扩张[4]。
3.3 设置专门监管机构,加强对绿色食品的市场管理
市场不规范会严重影响绿色食品产业的良性持续发展,所以政府应设置专门的监管机构对绿色食品产业的运营状况进行定期指导、督查与监管,对绿色食品从生产到销售要开展覆盖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监管机构不仅要对绿色产品进入市场后进行监管维护,还要对食品的原材料、化肥与农药的施用情况、加工、储存与流通环节开展跟踪监测与检查,绿色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流程都要严格遵守绿色食品行业技术标准,以此确保我国绿色食品的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并优于国际。政府还应强化市场监管力度,充分保护绿色投资的权益,严厉打击制假造假行为。相关行业协会还应完善绿色食品加工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使绿色食品的生产经营都要有严格和科学的标准进行规范与约束,切实监督绿色企业,充分落实绿色食品生产销售制度与绿色食品质量认证制度,以此确保绿色食品生产的质量水平。
3.4 推广绿色生产方式与绿色有机认证,提升有机化水平
当前绿色食品经济的发展应转变生产方式,加强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在绿色有机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与突破。现阶段应全面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通过运用资源化、减量化、再循环与再制造等绿色环保手段,构建清洁、生态、绿色、节能的生产模式。还要加强对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秸秆综合利用的推广,以此提升绿色食品生产的有机化水平。同时,还应全面推进绿色有机认证,稳定存量、激励增量,不断扩大有机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全力推广绿色食品的有机发展模式与支持政策,并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的质量追溯平台,构建从生产到售卖全流程的追溯体系,及时查处不合格产品,从而维护绿色食品的市场秩序[5]。
3.5 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
为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应提高产业的数字化水平,通过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气候、土壤、种质与农业科技等信息的整合,构建农业资源信息平台,以此为产业发展与资源匹配提供数字化支撑。还要依托产业发展数据库、产业管理平台与产业服务平台,进一步开发绿色食品产品布局平台、产业规划平台、产业品牌运用服务平台等,以此满足生产者、管理者与消费者不同群体的需求。同时,还应创建绿色食品产业的数字化运营模式,针对绿色食品生产、流通、管理与经营等环节,强化与各地区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对生产数字化、管理信息化、经营高效化、服务便捷化等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与数字化融合的标杆,实现产业链条加长、产业功能加宽,通过数字化的创新驱动绿色食品产业提质增效,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以此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从“绿色革命”向绿色、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我国更加注重绿色食品产业的良性稳定发展。并且世界的绿色食品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逐渐增大。在此背景下,我国更加需要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强化绿色食品产业的全面建设,对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