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观测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2021-12-05穆腊梅
穆腊梅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气象局,甘肃 陇西 748100)
农业中各类作物的生长都与当地的气候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为农业种植户提供及时的气象服务信息,可以适时调整种植作业顺序,挑选最佳的作业时机,降低种植管理的难度,充分利用自然气候的变化更好地保证农作物的产量,保证种植农户的经济收入。在日常的气象变化中,类似干旱、冰雹等天气已成为阻碍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严重降低了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对于保证农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大危害。所以,针对不同地区的气象观测工作,要予以高度重视,为广大农户提供全面的气象服务。
1 气象观测服务的主要内容
1.1 预报各类天气情况
气象观测服务站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监测管辖区域内的气象变化,并将未来时间段内的天气情况通过各类通信渠道传播出去。尤其是针对各类灾害天气的预报,比如农业种植中较为关注的霜冻、低温、旱涝等,可以分为长、中、短期的预报,为农业种植户提供及时的气象服务信息,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减轻恶劣天气对农作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农民的收入。
1.2 监测农业气象
农业气象监测站利用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全面监测农业生产中的作物长势、灾情、土壤水分、气候变化等信息,为农业种植用户及时优化和改善种植措施提供有效的依据,提升农业生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3 对农作物长势进行监测
农业气象服务站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对农作物长势、气象条件进行监测,进而对农作物的产量进行预测,定期、不定期向国家及省市相关部门提供农业生产气象服务预报及意见,及时对农业生产作出相应的部署,服务于农业经济的更好发展。
2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
2.1 干旱灾害特征
我国一些地区年际降水分布不够均匀,时常出现干旱灾害,具有“十年九旱”的规律。春旱通常发生于3至5月份,夏旱一般发生于7至8月份,秋旱一般发生于处暑至秋分的时间段,有时候也会出现冬旱,还可能出现季节连旱,常常给农业生产带来危害。
2.2 暴雨洪涝灾害特征
暴雨洪涝灾害多发生于降水较多的7至9月。一些地区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一旦发生暴雨洪涝灾害,常常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使得道路、农田水利设施、农作物等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
2.3 冰雹灾害特征
冰雹属于一种强对流天气,时常伴随着大风、雷电、强降水等天气。冰雹天气一般山区多于河谷,阳坡多于阴坡。从冰雹出现时间来看,主要发生于5至9月,其中6至8月的冰雹大概占全年的75%;一天之内冰雹通常发生于12时至20时,占日累计冰雹次数的80%以上。冰雹通常来势猛、强度大,对农作物的破坏力度特别大。
2.4 低温灾害特征
低温灾害通常是指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发生较长时间低于作物生育要求的临界温度的农业气象灾害。低温灾害涉及低温连阴雨、霜冻、冰冻、寒潮等天气现象。其中霜冻天气出现较为频繁,初霜冻一般发生于8至9月(夏末秋初),晚霜冻通常发生于4至5月(春季),5月出现概率较高,还有些异常年份甚至在6至7月份也会因温度大幅下降而引发霜冻灾害。
3 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3.1 干旱
在春季和夏季发生干旱的概率较大,土壤湿度随之降低,而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较大,干旱的土壤环境不能有效保证农业的生长和生产,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速度,甚至造成农作物的枯萎死亡。
3.2 水涝
若出现连续、大量降水天气就会发生水涝灾害,农作物长期见不到阳光,影响光合作用,使其生长速度趋于缓慢、结果率会大幅度降低,并且农作物处于较大的湿度下,使其根部糜烂、死亡,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经济效益。
3.3 冰雹
冰雹天气对于农作物的危害较大,甚至会导致某一地区的农业颗粒不收的严重损失。冰雹天气严重损伤农作物果实、茎秆、茎叶,严重限制了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并最终体现在农业产量上,对于农民来说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
3.4 霜冻
在农作物的生长季,若是遇到冷空气,就会产生较大的霜冻灾害,农作物不能适应低温环境,就会停止生长,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长、开花和结果。
4 气象观测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
4.1 有效预防气象灾害
综上所述,各类气象灾害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生长进度,破坏其良好的生长环境,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而气象观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提前获取灾害信息,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为当地政府和民众积极采取防灾、减灾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对于冰雹,可以采用人工防雹技术来降低冰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面临干旱,可以选择最佳时机,利用飞机、火箭等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烟雾法是较为常用的人工防霜方法,能有效降低霜冻对各类农作物的花期影响;冬季人工增雪保证冬季农作物的水分储存,为来年的生长奠定基础;农业种植户广泛认可的人工消雨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降雨量过大给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4.2 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
通过上述我们可知,通过政府和种植农户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给农作物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和健康的生长环境,保证其整个生长周期的顺利完成,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益,保证农民的经济效益,稳定我国农业生产。
4.3 促进农业的发展
通过地面气象站的气象服务,政府部门可以联合农业种植户积极开展防灾、抗灾部署,利用先进的人工影响天气技术降低气象灾害危害,保证农业生产。除此之外,为农业种植研究部门提供更多的支持,研究更加优良的农作物品种,促进我国农业的生产,实现农业种植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支持我国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
5 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
5.1 干旱灾害防御
对于当地的职能部门来说,应积极构建驻村工作组,以更好地指导当地农民进行抗旱自救。同时还要对当地水资源加强管理,对水库调度进一步优化,并在有利的气象条件下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将干旱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5.2 暴雨洪涝防御
气象部门应在每年汛期密切关注当地雨情和水情信息,借助于现代化观测仪器设备不断提升对暴雨洪涝灾害的预报准确率,并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向农民传递雨情信息,确保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防御。当地农民则应在农作物关键期实时关注天气预报资料,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5.3 霜冻灾害防御
气象部门应强化对低温霜冻天气的预报服务工作,尤其是要做好中长期趋势预报工作,以对农作物种植布局进行科学指导,增强自身抵抗低温霜冻灾害的能力。
5.4 冰雹灾害防御
气象部门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及时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并积极推广抗雹能力强的农作物品种,在冰雹天气出现前,做好防御部署工作,降低冰雹对其的危害。
6 提高地面气象服务水平的有效策略
6.1 强化地面气象服务的全面性
针对当前我国农业种植规模的不断增大,气象服务部门要加强对气象服务站的建设,完善组织架构,将气象服务工作落实到个人,并提升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保证其工作的积极性。此外,对气象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要进行气象农业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针对气象服务站内部要做好气象灾害的应急、救援机制建设,统一领导和协调,实现多个部门的联动,提升地面气象服务的全面性和高效性。
6.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气象服务站的建设中,除了人员方面,还要强化服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的气象观测技术,提升气象服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气象服务站要与防灾、抗灾部门实现协作,及时制作和发布有关气象灾害的气象预报,并全面评估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效减轻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6.3 创新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针对当前气象服务站体系中暴露的弊端,管理人员要提起高度的注意,对其进行完善和创新。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发挥空中云水的价值,积极落实防雹增雨工程的建设,为气象灾害的预防提供坚实的保障。
6.4 延伸气象服务领域
气象服务站要积极结合地区气象工作和农业生产,积极开发特种水产、畜禽等多种农业项目,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实现多元化的农业生产,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气象服务站要强化对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和推广,为我国农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6.5 加快技术更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升数据采集的效率进而增加采集量,并且实现实时同步采集。采集的信息资料可以作为科研部门的第一手信息资料,进一步优化气象服务,起到推动农业生产更加合理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作用。同时,通过现代探测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来提升气象预测工作质量,还要加大技术和人才支持力度,加大对新一代天气数值预报模型的研发和应用,提升监测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精细、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信息。
6.6 加强专业人才培训
为了发挥农业生产中气象观测工作的优势和作用,需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为此,国家在高校中培养更多专业人才的同时,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也加大对专业人才的招聘和选拔力度,选拔更多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提升实践操作能力,有效将气象观测结果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发挥指导作用来改善农业生产现状,切实发挥气象观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有作用。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我国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气象观测站要加强对各类灾害天气的监测,相关部门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降低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