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滁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2021-12-05梁长安

农业装备技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农机资金作业

梁长安

(安徽省滁州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安徽 滁州 239000)

1 发展现状

滁州位于皖东江淮之间,下辖天长、明光两市,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四县,琅琊、南谯两区。面积1.35 万km2,人口455 万。经调查摸底,截止2020 年8 月底,全市经工商部门注册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共753 家,合作社成员18 128 个(户),服务农户数199 935 户,作业服务面积60.60 万hm2,拥有各类农业机械40 550 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8 973 台,联合收割机9 215 台,插秧机7 074 台,植保机具7 240 台,粮食烘干机械1 215 台(套),固定资产总值20.89 亿元,合作社年度总收入15.90 亿元,其中农机作业服务收入8.20 亿元。

目前,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办形式主要是农机大户联合的股份制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农机大户联合型、“能人”带动型、种粮大户领办型等。服务内容(经营范围)主要是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机耕、机播、机收、机插秧、机械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少数涉及农资销售、农产品初加工、农机维修等。农机作业服务主要模式有3 类:一是订单式单项作业服务。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签订统一育秧、机插、植保、机收等单项农机作业合同,确定作业时间、作业面积、作业价格和质量要求。合作社按照合同规定,提供服务,取得一定的经营服务收入,这是目前我市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的主要模式。二是托管式全程作业服务。农户在不流转土地的前提下,将所有农机作业项目委托给农机合作社。农机合作社与其签订全程农机作业服务合同,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农户只要跟合作社签订了作业合同,就可以放心的把自家的地交给农机合作社,享受保姆式“一条龙”服务,免去了每年农忙季节辛苦以及耽误打工挣钱的烦恼。三是承包式自由经营服务。农机合作社从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手中流转土地,签订一定年限的土地租赁、承包经营合同,每年按合同规定,向土地出租方交一定数额的稻谷或租金。土地经营自主权完全交给合作社,由合作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涌现和不断发展,将农机经营者有效组织起来,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强农机拥有者和使用者的紧密联系,有效解决了农业机械大规模作业与亿万农户小规模生产的矛盾,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有机统一;促进了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推动了农机农艺结合,加快了农业科技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2 存在问题

当前,全市农机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营管理不够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大多数都是当地的“小能人”,文化水平不高,管理上基本是松散型管理,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运作经营理念,管理粗放,虽然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社员大会等必要机构,但大多是流于形式,很少组织活动;无账目或账目不全,服务合同不规范、无约束力;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只搭台、不唱戏”,社员与合作社的关系仅仅是名分,只是形式上的合作。二是政府资金扶持力度不大。自2013年开始,滁州市政府出台了《滁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美好乡村农机化示范大院建设的通知》,市财政每年拿出80 万元用于支持农机化示范大院建设,全市每年新建农机大院8 个左右,对每个新建的农机大院给予10 万元左右的补助。自2017 年开始,省农业农村厅每年分配100 万元给滁州市,用于支持省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每年新建10 个左右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对每个新建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给予10 万元左右的补助,省、市两级财政补贴额度不大。近年来,农村“空心化”问题凸显,年轻人进城,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妇女儿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迅速,尤其是农事大忙季节,劳动力更加短缺,目前,农村一个妇女劳动力价格在260 元左右,一个男劳动力价格在380 元左右。而水稻、小麦等粮食保护价多年保持不变,农机合作社运营成本骤然增加,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如遇到灾害年份,基本都是亏本。而政府有限的补贴资金对其来说是杯水车薪,合作社发展举步维艰。三是人才缺乏突出。在经营管理方面,目前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大学生很少,也有少数是在城市工商资本返乡再创业的,大多数人员文化素质偏低,缺乏职业经理人。在机械使用方面,目前合作社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大多是小学文化并且老龄化严重,加之当前农机智能化发展迅速,对机手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水平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缺乏问题突出。四是农机“安家难、看病难”问题仍然存在。虽然近年来在全市创新开展了农机化示范大院建设,但在实际操作中,合作社农机大院建设用地很难审批,“用地难、资金难”仍然是制约农机合作社快速发展的瓶颈;另外,农机维修网点少,维修水平低,农机“看病难”问题,仍然困扰着合作社的发展。五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缓慢。全市大多为丘陵地貌,田块小,落差大,无机耕路或机耕路少,农机“下地难”问题仍然是短板。

3 发展对策

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其不断做大做强,是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要重点抓好“五个强化”:

3.1 强化顶层设计,实现高位推进

将建设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纳入整个“三农”工作的目标考核体系,加强领导,统筹调度。从省、市、县不同层级,科学制定规划,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高质高效,实现高位推进。

3.2 强化资金支持,增强造血功能

在中央购机补贴资金方面,有的机型补贴资金用不完,有的机型补贴资金不够用,比如,近两年植保无人机发展迅速,不少地方出现了补贴资金不够用现象,因此,各地要根据实际,及时调整资金补贴计划,对农机合作社急需的机具力争做到“应补尽补”。另外,通过农机化示范大院建设资金支持农机合作社发展,是我市创新探索出的一条成功而有效的经验,借鉴滁州经验,省厅通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资金来支持农机合作社发展,今后在坚持这一好的做法同时,省、市、县各级财政要进一步扩大扶持资金规模,坚持扶强扶优原则,通过项目资金引导带动,不断增强农机合作社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3.3 强化政策扶持,建立长效机制

在解决“用地难”问题上,随着农村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土地不断向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手中集中,农机存放、粮食烘干、粮食储存等都急需用地,市、县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计划和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优先安排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地,并按规定减免相关税费。在解决“融资难”问题方面,除了利用各类项目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外,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积极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发挥微型金融机构的信息优势和地缘优势。建立灵活高效的农业融资体系,将信贷资金投向薄弱环节,切实解决农机合作社“融资难”问题。在完善保险扶持机制方面,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创新农业保险险种,积极发展农户人身保险、种植业、养殖业保险等品种多样、保障充分的保险险种,提高农村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加大农业保险理赔力度。探索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在商业保险不愿介入的领域提供政策性保险服务,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商业保险、合作互助保险共同发展,形成银行、保险支农合力。

3.4 强化培训,提供人才支撑

高素质的合作社掌门人和高素质的农机手是农机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农机手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他们既要精通耕、种、收、植保、运输、烘干等各个生产环节的农机作业操作,还要懂得土、肥、水、种、保等方面的农艺知识,特别是要搞懂在机械化作业条件下的农艺要求。农机合作社掌门人的素质还要更高一些,他们需要通晓法规、精通市场、巧于运筹、善于管理。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农机培训学校和相关企业的培训资源,列出专项培训经费,有计划大面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特别是加强对农机合作社掌门人的培训。坚持“从娃娃抓起”,保障建设现代农业后继有人,让农机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释放全新主体的最大能量。

3.5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机作业条件

积极引导并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和农村集体投入为主体,利用社会资金与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宜机化”改造,科学制定规划,整合资金,稳步推进。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积极解决耕地“零碎化”难题,做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加快补齐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薄弱的短板。

猜你喜欢

农机资金作业
智慧农机护航小辣椒种出新花样
王小虎:“土”专家与“新”农机的不解之缘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CHAME 丞华农机展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