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地膜减量替代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现状分析
2021-12-05安林海茅蓉芳成春枫
陈 乔,安林海,茅蓉芳,成春枫
(1.镇江市园艺技术指导站;2.镇江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江苏 镇江 212009)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增温、保墒、节水、抑制杂草等作用,能够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劳动成本、增加农业经济效益,成为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地膜覆盖面积逐年扩大,大量超薄地膜运用于农业生产,使用后的地膜由于没有有效回收路径,多数被随意丢弃,进入土壤的地膜碎片需经几十甚至上百年才能完全降解,因此地膜使用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地膜残膜污染。为提高地膜回收率,减轻地膜残膜污染,探索地膜使用减量技术,寻找可替代地膜产品,镇江市于2019 年开始进行地膜减量替代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1 地膜减量替代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的必要性
1.1 耕地保护的需要
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在耕地,废弃地膜碎片进入土壤会破坏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降低耕地质量。推广地膜减量替代技术,有利于防治土壤污染,保护耕地资源。
1.2 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需要
残膜进入土壤会降低作物出苗率、提高死苗率和烂种率,抑制作物根系生长,阻碍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作物产量降低。推广地膜减量替代技术,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业生产效益。
1.3 改善人居环境的需要
未进入土壤的地膜随风飘荡,散落在房前屋后、田野树稍、沟渠河道,影响村容村貌,形成视觉污染,给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的整治与提升带来难度。推广地膜减量替代技术,有利于减少普通地膜使用量,提高地膜回收率,从源头减少地膜随意丢弃的行为。
2 镇江市地膜使用回收基本情况
镇江市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使用地膜栽培技术,多应用于蔬菜、水果等园艺类作物上,有小面积粮食作物使用覆膜栽培。目前地膜覆盖面积超过2 666.67 万hm2,使用的地膜种类是普通聚乙烯薄膜,据2018 年统计,厚度小于0.008 mm 的占26.4%,厚度在0.008~0.010 mm 的占56.5%,厚度大于0.010 mm 的仅占17.1%。蔬菜覆膜总面积占所有覆盖地膜作物的75%左右,按照覆膜面积大小,主要有茄果类蔬菜、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等,其中茄果类蔬菜和瓜类蔬菜覆膜面积均超过0.067 万hm2。
镇江市年地膜使用总量超过290 t,其中茄果类蔬菜、瓜类蔬菜和草莓用量之和占比超50%。年回收总量超过130 t,地膜回收率仅为45%。回收方式以人工捡拾为主,机械回收占比较少。
3 地膜减量替代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现状
自2018 年起镇江市明确将地膜减量替代工作作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重点任务,2019 年印发《关于开展镇江市地膜减量替代技术试验的通知》明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型地膜产品试验工作。全市设立5 个新型地膜产品(强化耐候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示范点,在草莓、番茄、辣椒、莴苣、花菜等用膜量较大的作物上共开展8 次新型地膜产品试验,重点监测不同种类地膜覆盖下作物生长情况、病虫草害发生情况、表土层0、10 cm 温度及空气温湿度、不同地膜降解情况、土壤地膜残留情况等,同时对不同地膜经济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
在总结前期试验结果的基础上,2020 年镇江市农业农村局印发《关于做好2020 年地膜减量替代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的通知》,对2020 年地膜减量替代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重点工作进行了调整和增加。除持续开展新型地膜产品试验外,在全市5 个主要涉农区域共示范推广超过6.67 hm2强化耐候地膜。同时试验示范一膜两用技术(先作小拱棚膜或裙膜,再作地膜),比较作物长势产量、病虫草害发生、回收工效的差异等。
4 存在问题
4.1 新型地膜产品筛选力度不够
由于大部分地膜生产厂家仅接受大量购买,仅少数厂家接受试验定制。因试验用膜量较少,目前镇江地区仅针对两家厂家生产的强化耐候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进行了试验示范,未对多个厂家的产品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4.2 新型地膜产品价格过高
强化耐候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用膜成本均高于普通地膜,其中强化耐候地膜价格为普通地膜的1~1.5 倍,全生物降解地膜为普通地膜的2~3倍。多数农户因回收意识不强,仅考虑用膜成本而使用普通地膜甚至是不达标地膜。
4.3 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效果不稳定
和常规PE 地膜覆盖相比,强化耐候地膜在镇江地区各地表现一致,可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地膜回收率、减少地膜回收用工、减轻土壤地膜残留。而全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时间、降解速度、对各地作物生长产量品质、土壤理化性质等的影响尚不一致,无法大面积推广。部分地区在铺膜30 d 后全生物降解地膜便开始降解,后期无法起到增温保湿效果,造成产量下降。部分地区在作物生长期内基本未观察到地膜降解。
5 对策与建议
5.1 加强政策扶持
各级政府应明确地膜减量替代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加大对地膜减量替代技术研究的政策扶持与资源倾斜。一是统筹往年项目资金和本年项目计划,设立地膜减量替代技术专项资金,用于新型地膜产品及技术试验示范、宣传引导、技术培训等方面。二是在目前新型地膜产品相对价格过高的情况下,制定激励政策,对使用新型地膜产品的农户进行差价补贴,鼓励引导农户科学使用新型地膜。
5.2 加大执法力度
由于超薄地膜价格低于达标地膜,部分农户在生产上不顾法律法规要求仍然使用超薄地膜,严重阻碍了地膜减量替代技术的推广应用。各级责任部门应按照《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相关要求,积极落实“宣传法治在先、当面教育跟上、专项执法到位”的人性化长效执法机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协同开展超薄地膜联合执法行动。各地应要求农资经营门店建立农膜销售使用台账、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膜使用台账,确保超薄地膜不进店、不下田。
5.3 加大试验示范力度
各类地膜产品和技术应在确保效果稳定的基础上进行推广,因此地膜减量替代技术研究是一项长期工作,每年工作重点应根据研究结果进行调整。针对目前地膜产品筛选力度不够、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效果不稳定的困境,一是应积极主动和上级主管部门沟通请示,借助各方力量、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和农膜生产厂家达成合作意向,全面推动不同厂家、不同厚度的多种产品在不同作物、不同季节、不同栽培方式条件下的试验工作。二是应积极主动向厂家反馈试验结果,协同解决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效果不稳定的问题,探索出全生物降解地膜的使用规程。针对目前较成熟的强化耐候地膜产品,各地应选择用膜量较大的作物进行应用示范,在铺膜、回收地膜等关键时间点召开现场观摩活动或者技术培训班,让各地农户深入接触强化耐候地膜。针对目前生产上已使用的秸秆覆盖栽培、一膜两(多)用、适期揭膜等地膜减量使用技术,应加强技术模式的集成创新,从根本上减少地膜使用量。
5.4 加强宣传引导
各地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及新媒体,结合宣传资料、科技入户、培训班等形式,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大力宣传《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国家强制性标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13735-2017)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地膜减量替代技术的意义及最新研究进展,增强农户践行地膜减量替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