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的途径
2021-12-05张志朋
□张志朋
工匠精神作为优秀的职业精神,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有着促进的作用,是各大院校人才培养的依据和参考。结合当前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效果来看,对于工匠精神的引导还存在效果不佳的问题,制约学生全面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并针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培养机械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对策,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的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弘扬工匠精神,营造精益求精的职业风气,为各大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内在的力量”,表现出我国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以及对以工匠精神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传播的深刻认知。机械专业作为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领地,面对新的要求提出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并以工匠精神为理论,在各类活动中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和素养的培育,逐步提升学生工匠的信念,全面提升机械人才的输送质量,为行业的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一、工匠精神内涵
从广义上来讲,工匠精神主要是指在具体的生产劳作中能够依据要求和工作任务,熟练高效地完成各类操作。在工匠所参与的工业活动中,只有其受到过工业文明的影响,保持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有着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才能够被人称之为“工匠”。从狭义上来讲,工匠精神主要是指工作者自身的精神境界,不但具备着良好的职业技能素养,还能利用诚恳的态度来面对工作中的问题,并利用自身的经验有效解决问题和克服问题。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工匠精神要求工作者能够以工作为核心,减少对外部诱惑的关注,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展示自身高超的技艺,为我国完成中国制造提供支撑。在机械行业中,培养后备力量工匠精神,主要是要将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工作能力的培养进行统一,对学生敬业、专注、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做出判断,通过教学设计和实践的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行为表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在进入到机械相关岗位后,能够凭借自身高超技艺和良好的品质,在工作中发光发热,实现自我理想追求和价值的同时,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力量并作出贡献。
二、机械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现状分析
1.培养方式过于形式化,实践活动开展不到位。校园作为传递专业理论内容的场所,机械专业课程学习为学生提供文化学习和技能提升的机会。但是学生要想实现全面发展,具备工匠所要求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只依靠课堂简单的知识讲解难以实现,需要学生亲身操作来积累经验,在实践中磨练自我,熟练掌握更多机械操作和机械控制的手段,并不断获得启发,实现自身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可持续性提升。然而,从当前各大院校的办学体制和教育模式来看,无论合作办学还是自主办学,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过于单一,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还存在形式化的问题,使学生无法获得更多的岗位操作经验,对于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也过于片面。具体而言,在教师重视程度上,大部分机械专业的教育目标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帮助学生完成就业。因此大部分教师虽认识到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价值,但缺少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能力,所产生的育人效果达不到预期。在课程设置上,大部分院校没有设置专门与工匠精神相关的课程,还未将其纳入课程体系中,开展的活动随意性较强,引导力带动力有限。在培养方式上,由于机械专业实践活动专业性较强,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时,缺少与工匠精神融合的意识,对于学生能力素养的培育过于空泛,学生难以从多角度理解工匠的含义,难以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显著的效果。
2.工匠精神培养内在因素缺失,学生发展诉求不明确。首先,机械专业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活动,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的组织需要高校与企业保持一定的联系。现阶段,各大院校都与企业有着合作育人的关系,但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发展核心逐渐转移到生产运行中,对于合作育人的项目自身参与度不足,造成校企合作育人流于形式,机械专业开展的实践和实训活动过于单一,工匠精神培养的内在因素不足。其次,机械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诉求不明确,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较为模糊。在当前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中,网络信息类型繁多,学生自身思想意识不坚定,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从而无法集中和专注的学习,会在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出现参与积极性不足的问题,无法理解甚至曲解工匠精神,造成自身发展的动力和职业规划不清晰。虽然部分学生对于就业有着明确的选择,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机械岗位的能力和素养需要了解不够全面,还未在工匠精神的影响下确立积极的发展目标,使得学生难以认识到工匠的意义,影响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三、机械专业工匠精神培养途径
1.通过开展机械专业实践活动,锤炼学生的工匠精神。利用实践教学来培育机械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最能深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与掌握,促使学生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将职业精神吸收内化的重要手段,在培育机械专业学生工匠精神过程中,只有依托专业实践活动,将工匠精神与现实工作、实践学习活动相结合,才能促使该专业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掌握工匠精神,自觉传承工匠精神,从而实现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对机械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机械专业教师首先可通过在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构建仿真工作环境,安排学生在仿真工作环境中参与实习实训,引导学生践行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自主将所学理论知识吸收内化。其次,可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办学模式,让机械专业学生深入合作企业中参与实习实践,近距离接触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士,吸收他人的工作态度与敬业精神,真正体会工匠精神内涵与价值所在,学习优秀员工身上的精神品质,感受企业文化。
2.利用课程思政带动工匠精神培育,将工匠精神贯穿于专业教学全过程。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工匠精神,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塑造劳动最光荣的精益求精敬业风气,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更多的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的重要手段”。因此,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落实国家发展总体要求,机械专业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借鉴《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等文件精神,遵循“德能并重、工学一体、品质就业、助推产业”办学思路,积极探索新时期下机械专业工匠文化与思政育人体系相结合的育人路径,从而为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积极营造氛围,努力培育出更多德技兼备的大国工匠。首先,相关学校应明确认识到,培育机械专业学生工匠精神,是离不开思政教育的,尤其是在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建设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上更是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相关学校应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认可度,将思政课教学与工匠精神进行有效结合,利用思政课带动工匠精神,进而为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开拓新的路径。其次,还应加强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与内容创新,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中心环节的同时,适当融入有关工匠精神的教育内容,如“工匠之魂”“工匠之道”“工匠之术”等。将此类工匠精神教育内容适当融入思政课内容体系中,用于丰富思政教育内容,通过此种手段将课程思政贯穿机械专业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在思政课教学中讲解工匠精神,还应善于利用新型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入法、翻转课堂教学法以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从典型人物的案例出发,以文字讲述、视频观看、音频聆听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匠精神,直观地感受大国工匠的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