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共服务共享平台推动大龄失业人员就业创业
——以无锡市为例
2021-12-05赵雪玉胡欣蕊
□ 赵雪玉 胡欣蕊
随着共享经济在我国各领域迅猛发展,共享交通、共享空间、共享设施……互联互助,共建共享,变单打独斗为联动作战的共享经济模式不断出现,探索如何运用共享平台推动大龄失业人员就业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变,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无锡大龄失业人数出现增长现象,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时代背景下的一个不和谐因素。解决好大龄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是解决群众民生的需要,是构建和谐、共享、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需要。本文主要分析无锡城镇大龄失业人员的构成特点,从无锡大龄失业人员再就业现状出发,探析其面临的困境,研究如何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开展适合大龄失业人员的技术、技艺指导,推动其二次就业或创业。
一、无锡市大龄失业人员现状分析
解决大龄失业人员再就业是一个难题,分析其原因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体原因,如经济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人员自身的文化和技能等,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技能单一、传统,专业技能和企业岗位要求错配,难以适应无锡现代产业升级转型下岗位的需求。失业人员主要年龄在50岁以后,以从事比较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熟练操作工为主,他们专业技能单一、老化,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但近年来,伴随着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人们对国际市场科技含量高的产品需求越来越大,无锡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端技术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新兴产业的崛起,供需结构在技能和经验方面的落差较大,导致一部分低学历、中高年龄的员工已很难胜任新型岗位的需求。
2.思想相对保守、知识更新能力弱化,成为大龄失业人员的就业壁垒。由于年龄偏长,这些大龄失业人员思想相对保守,知识升级意愿和能力不足,不能适应、甚至不能接受新兴事物。知识、技能更新越来越快,令他们手足无措、缺乏信心,害怕尝试、害怕失败,导致固封自守,与社会脱轨严重,很难适应新形势下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岗位需求,在企业经营困难或行业技术路线变更时,容易被年轻职场人员或人工智能所取代。
3.用人企业存在就业年龄歧视现象。从很多企业的招聘需求中我们也不难看到,有些企业对用工年龄有了设置,一些企业甚至把用工年龄限定在45岁之前。他们认为45、50岁以后的这部分人群,特别是女性,年龄偏大,知识能力更新不足,家庭负担较重,容易被家庭琐事羁绊,不能很好的将精力集中在工作中,也难以从事异地流动性工作。同时由于年龄偏大,身体状况也不如年轻人,不能适应一些高强度的工种,难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从而将这部分人群拒之门外。
二、无锡市城市共享平台发展状况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可见“共享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促成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不仅是生产要素的集聚与分流,同时更是以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彰显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共建共享的有序过程。增加、健全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是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抓民生的同时也有助于抓发展。2015年12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与神州数码共同打造的智慧无锡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发布启用,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一中心四平台”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架构模式。无锡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办理多种业务,率先享受“互联网+”新生活。
2018年8月“第二届共享经济改变中国高峰论坛”在无锡举行,会议分为两大主论坛,九个分论坛,如 “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融合发展”“新科技引领智能制造、智慧服务”“反向孵化重构转型新方略”等。同年,无锡市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运营,围绕“创新”“融合”“共享”“共赢”的理念,平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整合无锡及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等两百多家机构,面向无锡科技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共享,让资源共享实现利用最大化。无锡共享经济遍地开花,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健身……无锡的共享经济悄然兴起,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了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
三、以大龄失业人员为服务主体,探索共享经济下就业创业开放共赢平台
1.重塑大龄失业人员的就业信心。针对大龄失业人员就业难、多次碰壁,对再就业不自信的心理状态,秉承接纳、尊重、保密、个别化、当事人自决等价值理念,为大龄失业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并进行就业政策的辅导,改变他们传统陈旧的就业观,灌输多种渠道灵活就业的观念,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就业需求,调节失业压力,从内心接纳自己,重塑就业信心。
2.平台强调“助人自助”的目标,科学化助人,专业化助人,为大龄失业人员重新就业提供技能训练服务项目。针对大龄失业人员知识、技能单一,文化水平相对偏低,新知识、新技能接受能力相对较慢等现状,联系无锡地方经济特色,结合无锡地方传统文化技艺,对大龄失业人员进行一些以传统技艺为主的技能培训,开拓以技术、技艺指导就业、创业的服务体系,如邀请专家进行技能培训讲座、组织大龄失业人员进行相互间技能的交流共享,变“单打独斗”为“联动作战”。
3.线上、线下交流互换,为大龄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通过线下资源,线上平台、线下服务,整合资源,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建立与就业管理部门、用人单位的联系,及时共享就业信息,让失业者了解就业市场需求。通过平台对大龄失业人员进行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的宣传、分析,及时收集、整理、发布就业信息,挖掘大龄失业人员的潜能与资源,增加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从而实现再就业的目标。
4.改变失业者传统就业习惯,积极鼓励他们通过自身的技能进行再创业。虽然大龄失业人员的技能可能已经不适应产业升级转型下企业对高端技术人员的需求,但无锡作为吴文化发源地,积淀了大量的传统技艺。以保护、传承传统技艺为切入点,实现传统手工艺产业与现代城镇发展融合,发挥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内涵,发展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产业经济是无锡发展文化经济的有效途径。但无锡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面临无人传承、传承人少的窘迫现状,传承传统技艺、弘扬工匠精神、培养传承人,让传统技艺得以传承与发展刻不容缓。因此,除了在学生中进行传统文化与技艺的宣传与培养外,对大龄失业人员也可以进行一些以传统技艺为主的技能培训,既解决了传统文化、传统技艺面临的无人传承的尴尬现状,也为大龄失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就业、创业的新途径、新思路。
5.整合闲置资源为失业人员提供创业平台。互联网的发展,是共享经济得以兴盛的重要媒介。把自己的商品或服务短期租给客户使用,加强了人和人之间的连接,同时也通过共享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对于大龄失业者自主创业来讲,往往面对的很现实的问题就是生产设备、创业空间等资源的缺乏。这些都需要一笔很大的投入,而失业人员面临的一大窘迫问题就是资金的缺乏。共享经济的兴起,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需要设备时可以直接联系一些工作室或小型工厂,利用他们设备使用闲置期进行设备的租用,降低了生产投入成本。需要办公场地时,也可以联系那些不需要全天工作的办公场地,比如一些培训机构,他们的工作时间更多是在晚上和周六、周日,白天,场地往往是闲置的,可以和他们进行错峰办公,实现共享办公,开启共享办公新时代。共享经济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降低了创业投入的资本,为大龄失业人员创业提供了可能。
四、结语
大龄失业人员是当今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群体,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以公共服务共享平台推动失业人员就业创业,为失业人员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也为就业指导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更为促进共享经济与城市公共服务高效融合、和谐发展,互惠共赢,推动智慧城市发展,拓展了一个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