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创业法律知识现状调查和分析

2021-12-05刘红旗

人才资源开发 2021年24期
关键词:法律院校高职

□刘红旗

目前高职法律教育主要内容是训练法律思维、传授法律知识,目的主要是培养合格公民。对于部分创业热情较高的高职学生,是否具备与创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储备,是保障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改进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帮助高职学生构建创业法律知识体系,增强规避风险和维护权益的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

十九大报告指出: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联合出台《关于切实做好2020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完善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创业辅导“四位一体”的创业扶持体系,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咨询辅导、项目孵化、场地支持等一揽子创业服务。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组织起来合伙创业、创办企业,符合条件的按规定落实好社会保险补贴、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式和创业红利,部分高职学生的创业热情被激发出来,选择自主创业,既为自己寻找了出路,又为社会减轻了就业压力,但创业能否成功,创业法律知识储备是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中小企业的存活年龄仅为3.5年,这期间,固然有管理、市场、决策等多种原因,但因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欠缺,导致企业触碰高压线非正常死亡的案例屡屡发生。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法律知识教学方面重视不够,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备、师资力量不强等问题。因此,针对高职学生创业法律知识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高职学生的创业法律知识储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改进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帮助高职学生形成创业法律思维和提高创业成功率。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为了客观准确地了解高职学生对创业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高职院校加强学生法律专业知识教育提供参考,作者特别设计了反映高职学生创业法律知识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涉及郑州新郑龙湖教育园区内普通高职院校在校学生200人,其中文科类86人,理工科类学生114人;一年级127人,二年级73人。从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法律知识储备、获取法律知识途径和教育教学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设置5大类问题35个选项,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有效率99%。其中男生137人,占68%,女生63人,占32%;文科学生71人,占35%,理科学生129人,占65%;农村学生162人,占81%,城市学生38人,占19%。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认清形势,找准定位,明确奋斗目标,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实现学业与职业良好对接,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通过调查显示,8%的高职学生毕业规划选择自主创业,25%的高职学生选择专升本,65%的高职学生选择受雇工作,2%的学生选择其他。在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中,男生多于女生,文科学生多于理科学生,城市学生多于农村学生。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自主创业将成为越来越多高职学生的选择。

2.法律意识现状。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门,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包括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单招录取的学生,来源广泛复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法律知识储备方面存在差距,学生的守法行为与该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高低有很大关系,法律意识的强弱决定着该学生的守法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如何评价自己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知”问题,认为“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占58%;对于“自己和他人权利、义务的认识”的问题,认为“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占71%;对于“行为的合法性评价”的问题,认为能“准确评价”的学生占98%。对于“合法权益受到损坏如何处理”的问题,认为“利用法律手段解决”的学生占到100%。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而且运用法律维权意识强。

3.获得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事实上,高职学生法律知识和思维的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更加需要专业课的教学。通过调查显示,49%的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38%的学生获取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媒体,11%的学生来源于家庭影响,2%的学生遇到问题时通过网络搜索获得。由此可见,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课堂教学依然是获取系统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中,只有几章涉及法律基础知识,内容简单授课时间短,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实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4.创业法律知识的重视程度。通过对影响成功因素进行调查,学生心目中影响创业成功的因素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认为优质项目最重要的占39%,认为充足资金最重要的占32%,认为企业管理经验最重要的占21%,认为法律知识最重要的占8%。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高职学生入校后侧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但对法律知识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虽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对法律的现实重要性认识不足。

5.创业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通过调查显示,98%的学生认为创业中《民法典》和《商法》最为重要。14%的学生还选择了《经济法》和《劳动法》,10%的学生还选择了《刑法》和《行政法》,4%的学生还选择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类法律。但在每部法律包括哪些重点内容的选项中,绝大部分学生无法做出正确选择。由此可见,多数高职学生具备初步的创业法律认识,但对具体内容了解较少,依然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6.学生对课程设置和教学的建议。通过调查显示,58%的学生希望通过开设创业法律专门课程进行系统学习,42%的学生认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学到相关法律知识已经够用,没有学生选择取消法律课程。48%的学生选择尽可能讲授解决实际问题的法律,43%的学生选择从案例中讲授相关法律知识,9%的学生建议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教学。从调查情况看,结合高职学生学习实际和高职学生特点,以“适度、够用”为限,将教材中关于创业所需的法律知识和内容进行取舍,重新编排讲授,对有创业需求的学生帮助更大。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学校对创业法律知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多数学生已经认识到创业法律知识的重要性,明白脱离法律的创业存在风险。但在高职院校的教育实践中,多数高职院校仅围绕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职业化的专业技能等“硬实力”上,而对基础的创业法律知识 “软实力”培养教育重视不够,更有甚者因为需要加大专业课的实践,压缩公共基础课程课时。高职院校应当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利益主体的发展需要,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专门的创业法律知识教学内容,构建学生专业知识教育和创业需求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法制教育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高职院校进行法制教育主要依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由于课时有限,故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很难满足有创业愿望学生的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加强专业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适度、够用”为限,对高职院校经管类教材《经济法》的章节和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按照基础知识、公司企业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市场规制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劳动法律制度和仲裁诉讼法律制度的顺序重新编排教材,开设创业法律知识课程。

3.教师团队专业能力不强、教学形式单一。多数高职院校缺乏法律专业教师,法律基础课多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兼任。个别法律专业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教学,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经验不足,在教学中无法将理论知识完全与实践相结合。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沿袭传统教学方法,习惯于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有些教师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促使现有教师深入学习创业法律知识,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促进法律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以适应高职学生创业的需要。另一方面,要聘请法律专家和专业人士到校兼职任教,开展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进而增加学生学习创业法律知识的实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业过程中,遭遇各种法律风险在所难免。目前,我国非法律类高职院校很少设置独立的法律专门课程,不利于高职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高职院校应设立独立的法律基础课或专业课,加强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使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教育者要不断学习新的法律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业者要强化自身的法律素养和意识,主动适应法律环境,用扎实的法律知识规避商业活动中的风险。

猜你喜欢

法律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