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犊牛肺炎致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2021-12-05刘针伶

畜禽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犊牛月龄注射液

刘针伶

(柳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柳州 545000)

1 症状表现

发病犊牛早期表现为类感冒症状,病初体温升高(40.5℃~42℃),流泪,流清鼻涕,眼结膜角膜轻微充血,肢体乏力,久卧不起,空口咀嚼,鼻露不齐或鼻镜干燥。病程中后期可能因继发(并发)感染加重而出现其他症状,如流脓性鼻涕、湿热下痢或腹泻、渐进式消瘦、脱水及贫血苍白、血便、剧烈呛咳、呼吸困难、食欲废绝、衰竭死亡等。临床上犊牛肺炎的轻重缓急程度与年龄、营养状况、饲养管理水平、养殖环境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以2月龄以内犊牛症状最为严重、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2月龄以后,随各个重点脏器机能逐渐发育健全,特别是消化机能(反刍/胃肠)发育健全后,其抗病力逐渐增强,发病率及病死率则相应降低。

2 致病原因

1)非病原性秋冬季、冬春交温差显著波动,冷应激状态下犊牛的体质及免疫力下降,期间容易感染支原体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等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养殖环境温度低于10℃时,高速冷风直吹犊牛身体,强冷刺激可致犊牛上呼吸道黏膜(鼻黏膜)发炎,炎症可下行扩散至支气管、气管剂肺部。牛舍内环境持续恶化,有害气体(氨气/硫化氢)及粉尘含量超标,久之对犊牛的呼吸系统造成损伤。消毒剂选择不当(刺激性强)或配比不当(浓度过大),特别是带畜消毒时可能对犊牛稚嫩的呼吸道黏膜造成损失并致其发炎。其他不良应激,包括早期断奶、空气质量不达标、滥用药物及添加剂、长途贩运、新购进的犊牛对当地理及气候环境不适应等,多种不利应激源叠加作用引起犊牛呼吸系统病变。总体而言,非病原性因素引起的犊牛肺炎一般预后良好,致死率相对较低。

2)病原性能够引起犊牛肺炎的病原体包括:①病毒类,主要是流感病毒(含普通感冒病毒、人畜共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冠状病毒。②细菌类(含类细菌),主要是多杀巴氏杆菌、肺炎型链球菌、溶血性曼氏杆菌、牛肺炎支原体、睡眠嗜组织杆菌、化脓隐秘杆菌等。上述致病原引起的犊牛肺炎症状较为严重,病毒与细菌常发生叠加感染,临床上多元混感综合征往往更加难防、难诊、难治,犊牛“病毒+细菌”混感综合征多为预后不良,治愈率较为低下。

3 预防控制

1)新生家畜吃足初乳对于防病减病至关重要,因为幼畜可以从母乳中获得有效母源抗体保护,成活率更有保障,前提是经产母牛疫苗免疫程序的制定、实施切合当地实际和本场实际,对发病风险较高的病种尽量做到应免尽免,并保证较高的抗体检测合格率(整群常年保持75%以上抗体检测合格率)。针对1~3日龄的新生犊牛,如果出生时体质较弱、不能自主吸乳的,必须采取人工辅助方式令其吃足初乳。

2)环境控制犊牛肺炎很大程度上属于“条件性”致病,与环境条件优劣程度有关。新生犊牛舍要保证“温度、湿度、保洁度、通风”四要素适宜。1周龄以内的犊牛舍,最适宜温度控制于25℃~28℃、相对湿度65%~70%,牛舍须提前做好清扫保洁、消毒灭源工作,严格控制舍内的粉尘、有害气体、病原微生物含量于安全值范围内,并保持正常的空气对流,但切记高速冷风(穿堂风)直吹犊牛身体,这是预防犊牛肺炎及其他杂症的先决条件。秋冬交、冬春交人群开始发生流行感冒时,要特别注意勿让感染病毒性感冒或疑似感冒的人和其他动物接近犊牛,饲养管理人员感染感冒症须由其他健康人员换岗,此阶段牛场应实施最严格的禁足制、禁入制和全方位消毒灭源管理。

3)科学管理。①管好空怀期、妊娠期、临产期母牛,全面均衡各阶段的营养供应,合理接种重点疫苗,产期满足适量运动及日光浴等动物福利,确保胎儿正常发育、顺产及产后正常哺乳等。②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接、助产,全程坚持无菌操作程序,避免母、犊遭受外源性感染,并做好新生犊牛人工哺乳(吃初乳)及犊牛保育舍衡温、控湿、通风、保洁、消毒等日常管护工作。③20~40日龄采取人工诱导开食措施,可以少量投喂鲜嫩牧草及全价精料,“哺乳+自助采食”有助于犊牛重点消化机能(胃、肠、反刍)尽快发育健全,消化能力强、体重增重快的犊牛其抗病力也更强。④农牧区适度规模场须对外购进商品犊牛进行饲养时,要注意抓好检疫检验把关,从源头上杜绝引入支原体肺炎等阳性个体,并要注意观察和及时处置长途贩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不良应激,应尽量避开大风、雨、雪、暴寒、酷热等不利天气,特别要注意避免强冷风、高速风直吹犊牛口鼻。⑤养殖过程按照批次、来源、品种、日龄、体重基本一致的原则组群饲养,期间严禁随意转舍并群,且要保持合理的密度,避免过度拥挤造成通风、散热、排湿不畅而诱发犊牛肺炎等杂症。⑥规模养殖场必须加强日常动态疫情监测处置,规模化养殖模式下一旦群内有个别发生犊牛肺炎,处置不及时可能造成群内水平传染、批量发病。因此要争取早期隔离治疗、专舍饲养发病犊牛,同时对原发病舍内的粪污、垫料、用具等及时采取清除、冲洗、保洁、消毒、无害化处置等措施,以避免疫情扩散蔓延。

4 辩证治疗

1)哺乳期犊牛一般将2~4月龄小牛暂定为哺乳期犊牛,现代规模化养牛为集约成本、提高母牛综合利用率或将哺乳期缩短。笔者实践总结认为,2~3月龄犊牛的反刍机能尚未建立健全,内服治疗效果优于肌注治疗,推荐实用处方为“乳酸环丙沙星口服液+补液盐适倍液”灌服,视病情需要,按1~2剂/d、连续服用3 d。病情较严重的,可采用“氟苯尼考注射液(5~10 mL)+5%~10%葡萄糖(100~200 mL)”灌服,按1剂/d、连续服用3 d,效果颇佳。建议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灌服药饵,以避免造成“呛肺”再伤害。

2)保育期犊牛4月龄以后的犊牛反刍机能逐渐建立健全,不适合内服敏感剂(抗菌素)治疗,因为敏感剂或致胃内正常生态环境紊乱(抑杀胃内帮助消化粗纤维饲料的纤毛虫),重症病例宜采取注射(缓慢静、滴注/肌注)治疗。笔者推荐广谱实效方为:复方长效磺胺注射液0.2~0.4 mL/(kg体重)+黄芪多糖注射液0.2 mL/(kg体重)混合注射,1剂/d,连注3 d;或采用氟苯尼考注射液0.05~0.1 mL/(kg体重)+黄芪多糖注射液0.2 mL/(kg体重)混合注射,1剂/d,连注3 d。

猜你喜欢

犊牛月龄注射液
犊牛腹泻病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诺保思泰®阿加曲班注射液
怎么给初生犊牛补充营养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研究
脑梗塞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犊牛肺炎巧防治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犊牛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