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胃肠炎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2021-12-05陈创顺
陈创顺
(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 南宁 530049)
1 生猪胃肠炎概述
1.1 生猪胃肠炎患病特点
生猪的肠胃炎多发于冬春两季,是由于冬、春两季温差较大,冬季温度降低,容易使生猪产生群体性的应激反应,进而导致生猪患上胃肠炎。生猪胃肠炎可发生在各年龄段,且具有传染性,容易造成大面积扩散,从而影响整个生猪种群的健康。
1.2 生猪胃肠炎临床症状
生猪胃肠炎在各个患病个体的临床症状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普遍会发生体表温度升高的状况,个别患病个体的体温可达42℃。且发病过程中普遍伴有腹泻、呕吐等情况发生。患病个体普遍精神状态较差,生长发育较为迟缓,脱水现象严重,公猪会表现出食欲减退、焦躁不安的状况。也有部分患病个体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一旦发生生猪胃肠炎的大面积扩散,就会对整个种群造成一定的威胁,轻则导致大面积的生猪体重下降,重则会导致大面积的生猪患病死亡,故而相关养殖户一定要对生猪胃肠炎有所重视。
1.3 生猪胃肠炎的病理性变化
通过相关检测,对患病生猪进行一定的研究,并解剖一部分病死的生猪个体,发现生猪胃肠炎患病后的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生猪的消化道附近,受到病变侵蚀最为严重的莫过于胃和小肠。因病致死的生猪胃部通常会有黄绿色的黏稠物,夹杂着一些未经消化的凝乳块,相关检测人员将胃部表面覆盖的黏稠物清除后可以清楚地看到猪胃部黏膜呈条状型出血状态,一部分肠溶膜萎缩脱落,且淋巴结肿大充血状态明显,除此之外,其他脏器没有明显的病变情况发生。
2 生猪胃肠炎发病原因
2.1 生猪饲喂管理不当
在当前生猪养殖过程中,有个别养殖户为降低养殖成本,向生猪投喂质量不达标的生猪饲料。有些养殖户会将存放时间过长、已经发霉变质的饲料继续投放于生猪养殖过程中,从而导致生猪出现一系列胃肠道消化问题。
当然也有一些情况,养殖户并未使用处理不当的生猪养殖饲料,但在饲料投喂过程中,投喂的时间和用量不够规范。这样的情况下,所投喂的饲料不能满足生猪种群的日常生活需要,也会对生猪种群的胃肠造成一定的影响。
2.2 生猪日粮搭配不合理
不同日龄的生猪对其日粮营养价值的需求差异较大。在日常配餐过程中,必须保证配料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能随意改变,否则容易引起猪的胃肠道应激,导致猪无法从饲料中获得适当的营养,从而大大增加了发病的概率。有些农户为了降低饲养成本,经常使用一些劣质饲料,或随意更换饲料,在饲料替换过程中没有过渡期,使猪群不能很好地适应新饲料,造成严重的应激反应,胃肠道不适应饲料后产生剧烈蠕动,影响消化和利用,然后随着粪便排出饲料。
2.3 生猪养殖条件不合理
在我国整体的生猪养殖过程中,缺少科学合理的饲养,大部分养殖户都奉行单纯的经验主义,不能将先进的、科学的生猪养殖模式引入当前养殖活动中。在如今的养殖条件下,有部分养殖户在盲目扩大自身养殖规模的同时,没有注意到养殖环境条件是否适宜生猪的养殖,造成了养殖密度大、生猪种群生存空间狭小、养殖场所卫生条件严重不达标等问题的发生。
2.4 生猪药物使用不当
近年来,许多养殖户在养猪过程中,为了保证猪群的健康生长,在饲料和饮用水中,都会添加大量的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由于不合理的用药行为,导致生猪胃肠道菌群生长紊乱,为有害菌群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胃肠道消化能力下降,诱发胃肠炎。此外,在发生疫病时,许多养殖户在没有明确病因的基础上任意使用药物,特别是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和控制。一方面,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病原菌耐药性显着增加,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另一方面,由非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使用抗生素无效,导致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疾病越来越严重,造成了严重的死亡。
3 生猪胃肠炎的防治措施
3.1 生猪胃肠炎的治疗手段
目前猪传染性胃肠炎没有特效药物。临床上主要根据病猪的不同表现,采用抗病毒预防继发感染及中西药结合手段进行治疗,缩短发病周期,提高治疗效果。由于大多数患猪存在明显的脱水现象,在治疗过程中应强化补液,抗菌消炎。要保证配置的药液2 h内饮用完毕。中药主要采用抗病毒、涩肠止泻的方剂进行治疗。中药组方由大黄30 g、白芍30 g、黄连40 g、三颗针40 g、乌梅30 g、苦参30 g、取碳30 g、黄连40 g、地榆炭30 g、白头翁40 g、柯子30 g、车前草30 g、蒲公英30 g、干草30 g组成,药物混合后,水煎服,上述药物剂量是1头仔猪1 d的使用量。将药液分成2份,早晚各1次,连续使用3 d。采用上述方法连续使用3 d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除个别症状较为严重的猪死亡外,剩余患猪恢复健康。
3.2 生猪胃肠炎的预防措施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应做好圈舍的卫生工作。及时清理排泄物,要保证整体养殖环境清洁卫生,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根据实际疾病发生情况,在疾病高发期增加消毒次数。冬春季节应保证猪舍内的温度适宜,避免温差过大。猪舍内的温度控制在26℃左右。对养殖场内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猪,应采取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封闭式饲养模式,禁止闲杂人等随意进出养殖场,从而保障整体养殖环境的安全卫生。进出养殖场的车辆和人员均需进行严格的消毒,并通过专用的通道进入养殖场,不能随意串舍。疫苗免疫接种是防控该病的最有效方法,母猪产前60 d使用猪流行腹泻、猪传染性肠胃炎、猪轮状病毒三联灭活疫苗进行接种,每头猪接种3 mL;产前15 d进行第2次接种,每头接种2 mL;1~2日龄的哺乳仔猪注射弱毒疫苗,每头肌肉注射0.5 mL;体重10~15 kg的仔猪每头肌肉注射1 mL;15 kg以上的仔猪每头肌肉注射2 mL。
4 结语
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着重提高自身防疫意识,进行有效的相关流行性、传染性生猪常发疾病的调查防范。而生猪的胃肠炎作为生猪养殖过程中最为常见、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更应受到关注与防治。只有引起生猪养殖户对生猪患胃肠炎的重视,才能降低生猪发病率,提高生猪存活数量,最终保障整个生猪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