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防治

2021-12-05何宗耀周志雄李文杰

畜禽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胎衣布病布鲁氏菌

何宗耀,周志雄,李文杰

(1.重庆市荣昌区直升镇人民政府,重庆 402460;2.西南大学动物医学院,重庆 402460)

0 引言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人畜共患的系统性慢性传染病[1],常被称为“地中海热”或“马耳他热”。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肝脾肿大、关节疼痛、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不孕及各种组织局限性病变[2]。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本文对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疾病症状和防控措施进行综述,为布鲁氏菌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

1 病原学

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胞内寄生菌,形态呈球形或短杆形。1886年,大卫·布鲁斯首次从死于“马耳他热”的士兵的脾脏中鉴定并分离出布鲁氏菌[3]。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布鲁氏菌病专家委员会根据感染动物和抗原性的差异,将布鲁氏菌分为6种。羊种布鲁氏菌(B.melitensis)是最常见和最具毒力的细菌,其次是牛布鲁氏菌(B.bovis)。布鲁氏菌外膜由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和磷脂层组成。脂类A、核心多糖和O抗原构成布鲁氏菌LPS,是布鲁氏菌的重要毒力因子,是介导动物机体免疫产生的重要抗原[4]。布鲁氏菌主要侵入巨噬细胞和滋养层细胞,通过特定的分子机制寄生于宿主细胞,影响宿主细胞的凋亡,从而介导宿主细胞的自噬,为其在宿主细胞中的生存和繁殖创造有利条件[5-6]。

2 流行病学

患病动物及带菌动物是布鲁氏菌最主要的传染源。最危险的传染源是受感染雌性妊娠动物,其发生流产时细菌会随胎衣、胎水和胎儿大量流出。患病动物可通过乳汁、精液和粪便尿液排出病原[7]。布鲁氏菌主要感染反刍动物,导致怀孕动物流产和不孕[8]。布鲁氏菌病可以通过消化道、生殖道、皮肤和黏膜进行传播,吸血昆虫也可以传播本病[9]。布鲁氏菌的易感动物较为广泛,雌性动物较雄性动物易感。幼龄动物对布鲁氏菌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易感性随动物年龄增高而增高,性成熟后的动物对本病非常易感。

3 疾病症状

患病妊娠动物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流产,牛常发于妊娠5~7个月,羊常发于妊娠3~4个月,猪常发于2~3个月。流产前体温一般不升高,表现出乳房和阴唇肿胀,阴道流出黄色黏液[10]。生产期间发生流产,流产胎儿多为死胎,产后排出污灰色或棕红色恶臭液体有时伴随胎衣不下。流产后母畜胎衣较正常胎衣发生显著病变,胎衣呈胶冻样浸润并伴有脓液与纤维蛋白絮状物出现。非妊娠动物患病则表现为以关节炎和局部肿胀为主的症状[11]。患病公畜还伴有睾丸炎和附睾炎,表现为睾丸发生炎症反应,逐渐发展为无热,触感坚硬,进而配种能力降低[12]。

4 防治

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可以根治布鲁氏菌病。由于布病传播速度快,病毒在环境中存活时间长,对公共卫生安全威胁较大,一旦传播开来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原则上不允许治疗。养殖动物一旦感染布病,须立即上报相关部门,进行科学地隔离、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对于经济价值高、较为珍稀的动物,在获得相关部门的允许后可以治疗。在布病的治疗中,常使用复方青霉素、氨苄西林钠、头孢曲松钠等药物。使用单一抗生素疗法病情常出现反复,双药联用有更好的疗效,例如氟喹诺酮类或复方新诺明与利福平联合使用、链霉素和强力霉素(SD)联合使用、强力霉素和利福平(DR)联合使用、链霉素与四环素(ST)联合治疗、多西环素和庆大霉素(DG)联合使用[13]。

布鲁氏菌的预防主要以疫苗的使用与研发为主,其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目前布鲁氏菌疫苗大多数是弱毒活疫苗,注射该类型疫苗的确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14]。但是,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以及保护力等因素仍使人们担忧。目前市场主要流行的疫苗有Rev1疫苗、M5疫苗、M5-90疫苗、S19疫苗、S2疫苗以及一些人用疫苗等。

目前国际上公认预防综合效果最好的疫苗是Rev1疫苗。该疫苗可广泛用于山羊与绵羊群体中,其可帮助羊群产生高水平的免疫力,从而抵抗布鲁氏菌侵染。该疫苗具有免疫效果良好,环境友好性等特点[15]。另一方面,其残留的毒力可能会导致羊群持续的免疫应答,造成母羊流产和羔羊死亡,有时也会发生质量较差、使用不当导致羊群免疫效果较差等情况。

196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院成功研制出了M5疫苗,该疫苗来源于强度平滑羊肠杆菌M28绵羊分离株,经过数代的鸡体传代致弱后培育而成。M5-90疫苗是在M5疫苗的基础上继续鸡体传代后培育而成。两者均是目前有效的疫苗,其最大的特点是对母羊较为友好,不易导致流产等危害问题[16]。S19疫苗最初是由20世纪早期从美国新泽西的牛奶中分离出来,并由科学家不断的改良而成,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遗传稳定性。但是有研究显示,S19仍然可以导致成年男性睾丸炎以及女性流产等问题。近年来,此类事件仍被广泛关注[17]。20世纪60年代,中国兽药监察所从流产的猪胎儿中分离出来,并经过连续传代制成S2疫苗。该疫苗具有低毒力、低成本等优点,并且不需要佐剂,猪群直接服用即可达到接种效果。20世纪80年代便在中国广泛用于牛羊猪群当中[18]。

对于布鲁氏菌的预防不能只靠疫苗,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畜舍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十分重要。相关的养殖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保证畜禽生长环境的整洁,减少病原菌的生存可能性,定期消毒;减少外来羊只的购买,最好做到自繁自养;建立完善的羊群身份和档案疫情监测体系,实时监测羊群的疾病风险等[19]。

5 结语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布鲁氏菌病呈现出高暴发的状态,特别是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相继报道发现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被我国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二类疫病,因此有效防治布鲁氏菌病变得迫在眉睫。本文就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疾病症状和防治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为畜牧养殖户提供借鉴和为地方畜牧行政部门防控布病提供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胎衣布病布鲁氏菌
浅谈母畜胎衣不下的防治
2018年-2020年我国部分城市宠物犬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调查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贵州省动物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与分析
简述羊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牛、羊胎衣不下的临床诊治
浅谈家畜布鲁氏杆菌防治
盐窝镇:组织代表视察布鲁氏菌病防控情况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