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教学中建立图画感的意义与策略
2021-12-05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福州路小学高海刚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福州路小学 高海刚
高修军老师在专著《“图画转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这样论述:我们在进行文字阅读的时候都会进行类似于图画化的过程,无论文字所表达的对象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皆试图形成一定的图画。我们把阅读中形成图画这一心理过程叫作图画感。这个心理现象让我们想起了古人的一种造字方法——象形字,可见人们认识世界都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而小学生的学习又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习晦涩难懂的小古文时,不妨引导小学生利用图画感,巧借文本中的插图,激发他们学习古文的兴趣,以此提高学习古文的效率。
一、建立图画感的意义
小孩子最初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总是从事物的形象开始,头脑中先建立的是图画感,这从他们到处涂鸦可以看出他们对事物的认知的特点。再看后来小学生学习知识时,也喜欢先看书本中的插图,从中了解课本的内容。这一心理特点和古人造字前结绳记事有相似之处,古人要记住一些大事,需要利用一些形象,如各种不同颜色、不同形态的结绳方法。可见图画感的建立,对小学生学习知识非常重要。而小古文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难懂的,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先建立图画感,然后逐步了解文本内容,增强学习小古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1.增强学习小古文阅读兴趣
小学生对古文的语言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主要是内容和语言形式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他们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从未遇到过,是个挑战。基于此,我们不妨从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认真观察小古文中形象生动的插图中的细节,在头脑中形成图画感,再结合丰富的想象力,把文本内容大体描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迎合学生的兴趣,从他们的爱好出发,继而使他们乐于观察插图,然后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文本,一定不要拘泥于文本细节,即使出现偏差也不要急于纠正,主要还是引导他们观察和表述文本。
例如,《司马光》一文,笔者在教学这一小古文之前设计了这样一段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暑假为何大人不让小孩去河边玩吗?(学生会说出失足落水等原因)那么如果在河边见到有人落水怎么办?(学生会说出很多办法)那如果有人掉进大水缸呢?等学生回答后适时让学生打开课本插图,来了解司马光砸缸机智救人的故事。这样学生就会立即被文本插图所吸引,把目光停留在大缸、司马光、落水孩子身上,学习兴趣自然就产生了。
2.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
小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成人的理性思维不一样,他们的思维可谓天马行空,看到哪儿就想到哪儿,想到哪儿就会说到哪儿。这在成人看来是小孩子的缺点,其实细想一下,这又何尝不是他们的优点呢?就是这样敢想敢说的勇气,才出现了许多奇思妙想,才出现了更多的创新意识,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鼓励和保护,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利用插图学习小古文,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快,引发其更深入地思考,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例如,学习《守株待兔》一文,为了让学生了解文本的寓意,让他们观察插图,看到图中的树桩、叉子、农人、禾苗、草丛等,再阅读文本,他们知道原来有一只兔子曾经撞死在“树桩”上,这个农人就不干活了,专门坐在一边等兔子撞死。这时让学生观察插图并思考:你觉得这个农人还能等到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吗?为什么?虽然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但学生会想到兔子撞死的情况很少发生,是偶然;而农民种地会有收获,是必然。这个农民没有搞清楚状况,却想不劳而获,结果一定是一无所获。这样文图结合进行学习,学生就会深入思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小学生喜欢涂鸦,并通过建立的图画感来认识事物,基于此,我们不妨利用这种图画感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古文的插图来理解本文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要认真仔细,要从细节入手,细致入微地观察图中的人和事物,这样才可能把观察与想象力结合起来,更加具体地描述文本内容。如果是走马观花、马马虎虎地观察,那描述文本内容也会草草了事,这对理解文本内容没有益处。
例如,学习《囊萤夜读》一文,学生看图就会明白“囊萤”“读书”“书简”“书桌”等事物,他们还能通过这些物品看出“夜晚”这个时间段。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学生基本上就能理解文本内容,并把内容口述出来了。
二、建立图画感的策略
1.以图引文,创建教学情境
因为小古文的语言晦涩难懂,小学生学习小古文有畏难情绪。所以,不妨创设教学情境(学习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故事导入法、实物导入法、实验导入法、音频导入法、图片导入法等),结合欣赏文本插图,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学习《囊萤夜读》一文,笔者是这样引导的:有一天,我听说一个学生没有写作业的理由竟是家里停电了(学生笑了,因为停电是很少见的现象),其实老师小时候也经历过停电这样的事,当时设施不完善,经常停电。(学生被吸引住了)有没有人知道古代没有电,古人在晚上是怎么读书的?(学生回答“点蜡烛”“点油灯”等)笔者追问:那没有蜡烛、油灯怎么办?学生面面相觑时,笔者趁机让学生打开课本,观察插图,从中寻找答案。
2.以图品文,突破重点难点
苏轼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要想理解文本的内涵,仅了解表面的内容是无法达到这个效果的,还需要从文本的深处发掘,熟读多思才行。小学生学习小古文,可以先让他们建立图画感,再了解文本内容,熟读文本,最后品味文本,重点发掘文本中的重要词句,从这些重要的语言中思考探究其中的意蕴,突破文本的重难点。
例如,《守株待兔》一文学习的重难点就在寓意上。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笔者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从插图中找到农人“被宋人笑”的原因,找出他做错事的几个原因:一是不该不干农活“释耒”,导致农田荒芜,一无所获;二是把希望寄托于偶然发生的事件——兔子撞死树桩,他把偶然当成必然,最终结果只会一无所获,宋人当然会笑话农人异想天开了。至此,学生就很容易把文本学习的重难点突破了。
3.以图促思,激发想象力
要降低小学生学习小古文的难度,就要用课本插图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根据想象对图片进行再一次整合,结合思考口述文本。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可以大大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一般在阅读小古文前,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学生在头脑中会形成更多的形象。他们把这些形象连缀起来,由二维变成三维,结合自己的思考,留下有用的、逻辑合理的图片,再在头脑中转变成一个个有动感的画面,最后用语言转述出来。这些过程,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很难完成的。
例如,学习《司马光》一文,笔者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并把插图中没有的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补充进来。比如大家在庭院里快乐游戏,有一个调皮的孩子爬上大缸并掉了进去,大家听到有人掉进缸里了惊慌失措,司马光砸缸,小孩子得救,司马光被人们称赞的情景。这些都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完成,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很有帮助。
4.以图促写,提高读写能力
图片感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力,我们不能浪费这个重要的资源。听、说、读、写能力中最重要的还是“写”,除了口语交际需要语言表达支撑,其实最能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还是“写”,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写下来,写作更要学生通过写把立意、构思、表达技巧表现出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作是倾吐”。比较简单易行的是“写”是仿写,把学到的技巧模仿文本写下来,但更多的是写一段话,甚至是一篇文章。学习小古文,有碍于古文语言的简练,一般我们读写结合更多的是后一种练习方式。
例如,学习《司马光》和《守株待兔》这样图画感非常强的小古文,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图文对照,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加上自己独特的思考,把文本的内容补充完整,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相信这对小学生来说是挑战,也是创造。
总之,在小古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图画,建立学生的图画感,这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有助于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语感,让学生因画而生情,因画而生智,促进课本插图的有效利用,让插画与深度思维结合起来,进而开辟出一片小古文教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