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书房对于城市阅读新空间的构建
——以济南市“泉城书房”为例

2021-12-05冯志辉席鹤洋

人文天下 2021年5期
关键词:泉城济南市书房

■ 冯志辉 席鹤洋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是一座城市文明发展的缩影。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挑战。近年来,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衡、服务设施不足、服务特色不鲜明等短板日益凸显,如何弥合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和市民文化需求之间的鸿沟,成为公共图书馆领域创新的发力点。“城市书房”以其灵活、高效、丰富、便捷等特点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力尝试,在全国掀起一阵建设热潮。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济南市“泉城书房”建设案例,总结出其主要做法和特色定位,并提出建设城市书房的经验启示,以期为公共图书馆建设区域书房提供实践参考。

一、“泉城书房”的创立和发展

随着济南市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城市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市民对阅读的需求日益增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书、借书、学习、休闲,享受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愿望显得尤为迫切。在此背景下,自2018 年始,济南市图书馆便开始总结图书馆分馆、自助图书馆、流动服务点等建设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城市书房建设的新模式,先后建成了市博物馆“泉城书房”、银丰玖玺城“泉城书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由此掀起了全市“泉城书房”的建设热潮。截至2020 年底,济南市已建成26 家“泉城书房”,并面向社会开放运行。书房覆盖济南市全部县区,3年来累计接待读者103 万余人次,借还图书27 万余册,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790 余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成功开辟出一条富有济南特色的城市书房建设新路。

二、“泉城书房”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政府主导

城市书房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把大型公共图书馆的集中资源小型化、分散化、便民化,并通过城市书房这一载体把优质公共阅读资源和服务送到百姓身边,让群众就近享受高质量的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为确保“泉城书房”的公益属性,其建设及运营经费坚持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并结合济南本地实际,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每个书房给予一次性补助50 万元,关键设备投入补助30 万元,并按照书房运营模式的不同和面积大小,每年给予5 万至15 万元不等的运营补贴,以及图书更新经费20 万元。同时,为确保“泉城书房”运营规范有序,书房与拥有较高运营水平的第三方服务团队合作,既便于监管,又有利于统一服务标准。上述措施为“泉城书房”运营提供了基本支撑,为运营服务主体提供了重要遵循,同时也为书房开展高质量惠民服务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创新建设模式

城市书房是基于便民、利民需要而兴建的一种新型阅读空间,建设标准高、投入大,其健康运行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因此,书房建设在保证其公益性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应积极创新建设模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注入。“泉城书房”建设项目启动后,结合各书房选址,向各房产权属单位、实力企业进行宣传推介,广泛发动、争取支持。截至目前,济南市图书馆先后与银丰集团、莱钢集团、浙商银行济南分行、济南出版社等单位合作,建设“泉城书房”4 家,吸引社会资本近700 万元。这种合作模式既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又使企业获得了宣传推广效益,更让广大市民享受到了文化惠民的成果。

(三)严格建设标准

城市书房既是市民身边的书香阅读角、文化便民站、精神栖息地,又是城市的文化窗口,代表着城市的文化品位,因此必须坚持高建设标准,确保高品质服务。“泉城书房”建设中坚持了统一形象标识、统一资源配送、统一技术支持、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监管考评的建设要求,并在实践中加以细化和规范。

1.选址规划全面合理

“泉城书房”面向全市居民开放,因此在选址时充分考虑功能辐射范围、覆盖人群、交通便利性、环境舒适度等因素,优先选择城市主要街道、大型社区、繁华商业街、景区公园等人流密集的沿街一楼,方便市民使用。

2.设计装修新颖独特

“泉城书房”空间布局力求合理,流线通畅,符合现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方便图书开架借阅,满足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相结合、文献资源与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服务模式需求,并设计了专属形象标识。

3.设施配置便捷先进

“泉城书房”建筑面积原则上要求不低于200 平方米,配置人脸识别门禁系统、RFID 防盗系统、自助借还系统、大数据显示系统、监控系统、远程控制系统、业务监控网络运行平台,以及图书杀菌机、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手机充电接口等阅读服务设施,并结合场地实际配备水电暖网等设施设备,可实现24 小时无人值守自助服务。

4.运营服务专业便民

“泉城书房”运营服务坚持高标准,所有服务人员都要接受专业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才能上岗。同时,每家书房都配备有多种面向特殊群体的便民设施,每年能够提供公益阅读推广活动近40 场次,每周开放时间近70 小时。

(四)分步有序建设

为形成覆盖全市、布局合理、便捷高效、全民共享的“泉城书房”服务网络,济南市采取了分步建设、稳步推进的策略,高效有序地推进“泉城书房”建设。“泉城书房”建设正式启动之前,“泉城书房”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市公共图书馆及其阅读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论证和动员部署,并指导相关区县提前做好选址准备和制定预算等工作。书房建设工作开展后,为打造15分钟城市阅读圈,书房选址既要结合济南“山泉湖河城”的城市景观特色,又要充分考虑其功能辐射范围、覆盖人群、交通便利性、环境舒适度等因素,领导小组广泛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书房选址以交通便利、环境安静整洁、市政配套设施齐全为基本条件。此外,为保证建设进度,“泉城书房”建设领导小组专门成立督导组,严格把关节点、倒排建设工期、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调度推进、召开现场会,并组织各县区就书房布局选址、人员配备、合作协调、设备维护等问题开展座谈交流,及时宣传推广“泉城书房”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

(五)健全体制机制

城市书房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可持续的文化惠民工作。“泉城书房”摸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为其长效运营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济南市“泉城书房”运营管理绩效考核实施办法》从开放时间、服务公示、文献保障、文献传递、读者满意率、文献外借数量、接待读者数量、阅读推广、活动宣传、协作协调、服务创新等14 个方面入手,建立了一套适应“泉城书房”运营发展需要的量化考核和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同时,由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济南市图书馆、济南市各县(区)图书馆主管单位相关负责人组成考核小组,定期对“泉城书房”运营管理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奖优罚劣。

三、“泉城书房”的特色定位

城市书房作为百姓身边的小型化、时尚化公共图书馆,具有便利性、亲民性等优势。“泉城书房”充分发挥这一区位优势,在建设中突出多元文化特色,创新便民公益服务,努力将“泉城书房”建设成展现城市文明的新窗口、推广全民阅读的新平台。

(一)地理位置独特

“泉城书房”在位置的选择上以人群密集度为基础,突出区域特色文化点位,强化了市民的文化传承感。例如,大明湖超然楼分馆位于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是一座融现代都市风情与传统文化于一体的“泉城书房”;全福街道分馆背靠荣盛时代广场,周边大型社区居多,虽人流密集,但以园林式庭院作为休闲阅读场所,极有闹中取静之意境。

(二)文化主题鲜明

“泉城书房”建设注重突出主题文化特色,彰显不同文化在空间上的差异表现。例如,高新区雨滴广场分馆位于辛弃疾(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故里,因而在分馆建设中突出了“二安”文化主题,不仅设有“二安”图书专架,同时还开发了“二安”优秀文创产品,以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钢城友谊路分馆位于莱钢集团文体活动中心,突出了钢铁文化主题。

(三)设计风格多样

“泉城书房”采取了独立主题的设计思路,不同书房的空间元素风格多样,特色鲜明。商河县清水湖书房在设计中融入商河鼓子秧歌、许商治水等非遗元素,既彰显了商河本地特色的人文气息,又在潜移默化中延续了多年来的历史传承。山东省体育中心分馆突出了健康、运动、文化元素的设计风格,是一个集阅读、体育元素于一体的文体融合书房。

(四)阅读活动丰富

为充分发挥“泉城书房”在社会教育、传播文化方面的职能,“泉城书房”在开展阅读服务活动时,推出多项创新性特色服务。例如,组建常态化志愿服务团队,定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借助读者沙龙、社区读书会、老年读书会等活动平台,实现“抱团共读”;定期开展阅读交流、公益讲座、非遗手工、文化展览等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其中,“慧阅读公益讲座”“健康阅读小导师”“泉城书房”线上故事会等活动有效拉近了“泉城书房”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有了“书房如家”的感觉。

四、“泉城书房”建设的经验启示

(一)城市书房建设应坚持文化惠民的宗旨

城市书房建设需要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宗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济南市“泉城书房”在建设之初,就确定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基本模式。从政府角度来看,应以“书香社会”建设为出发点,着力解决区域内公共图书馆建设分布不平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充分的短板。因此,文化惠民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政策的导向作用,在资金、政策上给予书房建设大力支持;同时,也离不开以公共图书馆为首的文化服务部门的主动作为,推动城市书房建设有计划、有标准地逐步实施。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公益性、惠民性的根本宗旨不动摇,让城市书房建设始终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得到社会的肯定。

(二)城市书房建设应坚守服务便民的原则

服务便民是城市书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以市民“需要什么、满不满意”为准则来指导选址布局、装修设计、资源配置、运营服务等每一个工作环节,保证其便民程度。要制定并严格遵守统一的建设标准,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努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智慧书房”。更要致力于城市书房与各级图书馆之间的资源融通和资源共享,以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推动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移和服务下移。必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由“政府端菜”向“百姓点菜”转变。唯有如此,才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便民性,让书房充满民生温度,并获得民众支持。

(三)城市书房建设应贴合群众文化需求

城市书房是顺应新时代发展而诞生的新事物,其目的和宗旨是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种需要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生动的,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和递增性等特点,需要用丰富多样、持续不断的文化供给来满足。“泉城书房”建设经验表明,城市书房要想建设好、发展好,就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地认识和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并以生动鲜活、丰富新颖的文化内容为依托,用持续不断的文化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书房选址、建筑风格、装修设计、资源配置和服务推送等方面,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最大限度保证其内容的吸引力,让民众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更多的文化认同感;公共阅读资源配置要定期更新流转,常换常新;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等活动要注重创新,力求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参与性强,这样才能让民众在阅读中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让城市书房真正成为书香社会建设的精神高地。

猜你喜欢

泉城济南市书房
把自己关进书房
济南市秋季节庆花卉种类调查与应用研究
我的书房
童年的小书房
《曲艺泉城》
邂逅泉城
夜“泉城”消费地图
济南试水“大部制”改革
秋游泉城五龙潭(外三首)
大师们的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