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位与道德:儒家“君子”的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2021-12-05

人文天下 2021年9期
关键词:阶层小人君子

■ 张 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中华民族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则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同时儒家文化的典型代表又是君子文化。在《论语》一书中,涉及“君子”一词的地方达107 次之多,可见孔子对于“君子”的重视程度。目前,学界对于“君子”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先秦君子人格论、君子人格的现实价值与现代价值、君子观念的流变、君子与小人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应该说,这些研究对于理解先秦时期“君子”文化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转化有着重要意义。但“君子”一词从产生到被先秦诸子广泛使用,其内涵存在着一个流传与演变的过程,而这方面的研究则明显处于弱势。由此,本文着重想做的研究是,通过系统梳理先秦时期“君子”内涵的流传与演变,探究此过程中所体现的君子文化的现代价值。

一、“君子”内涵的流传与演变

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君子”,一般是指道德高尚的人,是儒家的一种理想人格,主要是从道德角度来审视,具有明显的价值判断。然而,“君子”的内涵在先秦时期存在着一个流传与发展演变的过程,只有弄清楚先秦时期“君子”内涵的流传与演变,才能真正理解君子文化的现代意义。

(一)西周之前的“君子”:以社会地位的高低作区分

目前发掘出土的商代甲骨卜辞和青铜铭文中,并未出现“君子”一词,但在西周的文献(如《周礼》《仪礼》《周易》)中则发现了大量关于“君子”的记载。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的“君子”来源于宗法制,其划分主要是以等级和身份为依据,在当时并没有明确的道德含义。①参见柯昊:《先秦“君子”观念的流变》,《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5 期。“天命”是当时统治者统治合法性的来源、信仰的根源、行事的依据,以天子为代表的统治阶层则是“天命”最忠实的执行者。

君子是属于统治者的贵族阶层,小人则属于被统治者的平民百姓。君子阶层包括天子、国君、大夫等,是当时统治阶层的通称。君子的社会地位比较高,因此又被称为“大人”,与之相对的是“小人”。在西周时期,“君子”与“小人”经常是成对出现的。“小人”又称为“野人”“鄙人”“庶人”,在最开始的时候是指在城外田野中劳作的人,“小人”的职责是通过赋税、徭役等形式为城内的君子阶层提供稳定的生活保障。通过考察相关文献,在春秋时期及之前的时代,“君子”“小人”基本上是以社会地位的高低来划分的,“君子”在上位、“小人”在下位是《易经》《尚书》《诗经》《春秋》等文献的共识。“君子”“小人”是指“有位无位者”,而不是“有德无德者”,是从社会地位的角度区分而不是从道德品质的角度区分。

在西周时期,“君子”的概念主要是指周天子以下的贵族阶层,应该说这一点是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至于西周时期的“君子”有没有明确的道德含义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君子”的社会地位的确是比较高的,以社会地位的高低作区分是“君子”概念的首要属性,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单纯的称谓,直到春秋时期的孔子才将道德含义明确体现了出来。但不可否认的是,该时期的“君子”阶层其实隐含着一种天然的道德含义,原因就在于属于统治阶层的贵族是“天命”的直接体现,具有天然的道德属性。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君子”:地位与道德的统一

为什么“君子”的内涵会由一种单纯的地位上的称呼,逐渐演变成具有较为明确的道德内涵的概念?

首先,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巨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前文已经提到,西周时期的“君子”概念来源于宗法制,但这一制度在西周末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其具体表现就是由原来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整个礼乐制度开始崩坏,周王室也由原来的统治中心变成了需要依靠诸侯国救济,西周原有的社会秩序已经很难维持下去。而原本以社会地位的高低作区分产生的“君子”阶层势必要发生一些转变,很多人在这场社会大变革中逐渐失去了“君子”的地位,转变成了“士”或者成为供赋税、服徭役的“小人”。

其次,“君子”道德含义的提升和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道德的重视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君子”道德含义的提升是由孔子及其弟子完成的。正如前文所说,社会的大变革导致了“君子”地位的变化,有的“君子”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变成公卿大夫,甚至国君;更多的“君子”则沦为“士”阶层,依然主要为统治阶层服务;还有部分人变成了从事具体劳动生产的“小人”。“君子”地位的变化不可谓不大。当然,有人从统治阶层中掉落下来,则必然会有人从被统治阶层上升为统治阶层,而这些原本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上升为“君子”阶层之后,并不一定具备统治能力和相应的道德品质。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孔子为了追寻西周的礼乐制度,创办私学用以培养真正的“君子”,而不是培养“小人”。“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孔子主要有两方面的目标,一是使本来属于“君子”阶层的人“有其位而有其德”,二是使原本不属于“君子”阶层的人“有其位”之后能“有其德”。孔子此举正是为了解决后升入“君子”阶层的人的统治能力与道德品质问题。

故此,经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努力,“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差异逐渐变小,而其道德品质方面的差异逐渐成为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差别。但这并不是说“君子”社会地位的区别就不重要,事实上,在整个春秋时期,“君子”社会地位层面的内涵依然是极其重要的,并一直贯穿整个先秦时期。

二、君子与君子文化

“君子”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经常与“小人”同时出现,由“君子”引申而来的君子文化自然也和“小人”的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集中体现在君子与小人对待“义”与“利”的不同态度上。正是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君子文化才得以体现出来。

(一)君子与小人:义与利的不同态度

“君子”“小人”最开始主要是以社会地位的高低作区分的,随着君子的道德意义凸显,小人的道德评价也逐渐显现。由此一来,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努力,君子与小人在对待“义”与“利”的态度上差别尽显。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依然是在以社会地位高低作区分的基础上体现两者差别。孔子对于君子与小人有一句经典的表述,那就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君子喻于义”中所谓的“义”,是孔子针对当时的统治阶层说的,其内涵如下。首先,作为国家的统治阶层一定要想尽各种方法来抑制自己内心的欲望,一旦这种欲望被人知道了,在下位的人必然会想方设法讨好,这将会对国家产生巨大的灾难;其次,统治阶层在对待人民的具体行为上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绝对不能对民众强取豪夺;再次,统治阶层要时时刻刻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尽量不与广大民众争夺利益,尽量藏富于民;最后,统治阶层要明白“以义为利”的道理,只有让利于民,对民仁义,国家才可能长治久安。

“小人喻于利”的内涵如下。统治阶层要承认和满足被统治者的物质需要,并提供各种必要的条件以促其实现。因为广大的“小人”是维持国家正常运转的基础,是国家财富的最终来源,是财富的生产者。因此,统治阶层一定要给予“小人”充分的利益,即孔子所说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利民”是统治阶层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国家管理必须要努力做好的事情。因此,君子文化从社会地位的角度而言,主要是指国家的统治阶层对待民众要爱护,对待财物要让利于民。此外,君子文化还有着重要的道德内涵,那就是儒家理想人格的体现。

(二)君子文化:儒家理想人格的体现

“君子”原本是指西周时期的贵族阶层,在最开始的时候以社会地位的高低作为区分,其道德方面的内涵并不明显。到了春秋时期,经过孔子及其弟子们的改造和提升,“君子”“小人”社会地位层面的差异日趋缩小,而道德内涵上的差异则日益明显,尤其是将君子、小人作为道德评价的两端进行对比之后,君子逐渐成为儒家理想人格的体现。这种体现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在处理国家大事之时的抉择,也包括在处理家庭琐事之时的行为。

综上所述,“君子”内涵在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其实存在一个流传与演变的过程。可以说,在西周时期,“君子”的概念主要是以社会地位的高低作区分的,主要是指属于统治者的贵族阶层,而在其流传过程中,随着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以及礼崩乐坏,“君子”的概念由社会地位上的内涵逐渐向道德内涵转化。经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努力,“君子”之地位与道德两方面的含义开始处于一种共存状态,而在此过程中,虽然君子地位的差别虽然在下降,但一直都是存在的,并一直延续到整个先秦时期。

三、君子文化的现代意义

先秦时期的君子文化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思想内涵,而君子文化除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外,对于我们建设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国家依然有着重要的现代意义。君子文化的现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君子文化是我们现在理解儒家思想的重要维度。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明传承五千余年而没有中断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其中的君子文化又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无论是儒家思想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还是孔子的弟子曾子,以及孟子、荀子,他们都非常看重“君子”概念及其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人格。可以说,孔子对于“君子”概念的理解成为我们今天理解君子文化的重要载体,这就涉及君子文化与儒家思想的关系问题。若想充分发挥儒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价值,就必须充分发挥君子文化的现代价值。

第二,君子文化的社会地位内涵对于我们今天广大党政干部的行为要求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广大党政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克制自己的私心欲望;其次,党政干部在对待人民群众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肆意强征民众的财物;最后,党政干部一定要将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不与民争利,真正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这种“以义为利”的价值理念对于广大党政干部,尤其是对于高级党政干部有着重要的借鉴和警示意义。一个人或者团体的地位越大,其责任也就越大,而西周时期的君子文化就为我们国家的党政干部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第三,君子文化的道德内涵对于我们今天广大民众的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孔子及其弟子们的努力下,“君子”的社会地位内涵逐渐降低,而其道德品质内涵则在逐步提升,正是基于此,“君子”文化中的道德品质内涵对于普通人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提供了理论依据。孔子将“君子”文化的社会地位内涵与道德品质内涵放到了平等的地位,并第一次着重突出了“君子”应该具有鲜明的道德内涵。孔子之后的曾子也突出了“君子”的社会地位内涵;荀子沿着这条路,社会地位与道德品质内涵基本上是并行的,但社会地位的内涵更多一些;而孟子则着重突出了君子的道德内涵。在整个汉唐,君子的社会地位内涵一直高于道德内涵,直到宋代时期,“君子”的道德内涵终于超过了其社会地位内涵,并且成了学者修养自身道德的一种理想人格。自宋代儒学的理学化以来,“君子小人”已经固定成为“有德者无德者”的代名词。而这种对于“君子”道德内涵的理解,也是目前主流的理解,从宋代一直影响到我们今天的社会。

正是这种君子文化的道德内涵构成了我们当今的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但是,目前社会存在着一些不公平、不正义的事情,民众的道德修养出现了滑坡。由此,我们更加需要运用君子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道德内涵来提升广大民众的道德修养,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自身做起,从自家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道德根基。

猜你喜欢

阶层小人君子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平儿是“全人”还是“尤奸”“小人”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指印小人来了
君子无所争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有君子之道四焉
木勺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