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处理印染废水
2021-12-05李慧鹏张建昆许宇翔周柯辰张林军
李慧鹏,张建昆,2,3,陈 磊,许宇翔,周柯辰,张林军
(1.徐州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11;2.徐州工程学院江苏省工业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111;3.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省持久性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063)
印染废水有机物含量高、色度大、毒性高,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1]。采用生化法、化学氧化法、吸附法等传统技术处理存在去除效果差、出水不达标、处理成本高等问题[2]。铁(Fe0)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纳米零价铁(NZVI)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多的活性点位,还原性强于Fe0[3-4],降解污染物的速率也高于Fe0。但NZVI 容易发生氧化和团聚,降低其还原性能[5-7],为了提高NZVI 的活性,降低团聚效应,可以通过负载其他材料进行改性。活性炭(AC)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将NZVI 负载于AC 上,使其同时具有AC优良的吸附能力与NZVI 的强还原作用[8-10]。本研究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NZVI/AC 复合材料,利用XRD、SEM 等手段表征结构,以亚甲基蓝(MB)模拟印染废水,考察NZVI/AC复合材料降解印染废水的性能。
1 实验
1.1 材料与仪器
材料:FeSO4·7H2O、HCl、C2H5OH、PEG(4 000)、NaOH、C16H18ClN3S、NaBH4(分析纯),活性炭(AC),实验用水均为去离子水。仪器:UV-210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ZD-85 气浴恒温振荡器,DZF-6020 恒温真空干燥箱,KUBO-X1000 比表面积及孔径测定仪,IS10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Pert PRO MPD X 射线粉末衍射仪,SU8020扫描电子显微镜。
1.2 NZVI/AC 颗粒的制备
将AC 放入稀盐酸中浸泡24 h,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pH 为中性,置于干燥箱中70~80 ℃干燥。称取2.5 g FeSO4·7H2O 倒入0.1 L 乙醇水溶液(水和乙醇比例为8∶2),置于超声波清洗器中振荡10 min,再倒入三口烧瓶中,并加入7 g AC 颗粒,通入N215 min(防止样品被氧化),加入0.5 g PEG,继续搅拌30 min,以1 滴/s 滴入1.12 g NaBH4,继续搅拌30 min,倒掉上清液,用脱氧无水乙醇清洗3 次,通入N2,保存于无水乙醇中,记为NZVI/AC。
1.3 测试
吸附容量:取3 个250 mL 的锥形瓶,分别加入20 mg/L 亚甲基蓝溶液,再分别加入0.05 g AC、NZVI、NZVI/AC,置于150 r/min 恒温摇床中振荡,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试吸光度,计算吸附容量。
去除率:向50 mL 离心管中加入亚甲基蓝溶液,再加入NZVI/AC,在不同温度下反应一定时间,取样测试吸光度,计算去除率。
2 结果与讨论
2.1 表征
2.1.1 XRD
由图1 可知,NZVI/AC 在2θ=44.6°处出现Fe0特征峰,说明NZVI 颗粒存在于AC 颗粒的表面或附着于活性炭内部孔隙,但是其中NZVI 的量远小于单独的NZVI。在2θ=26.4°左右出现一些细小的峰,为铁的氧化物(Fe2O3、Fe3O4、FeOOH)。AC、NZVI/AC 在2θ=22.0°左右出现无定形碳的衍射峰,但NZVI/AC 的峰弱于AC,这可能是因为纳米铁负载到活性炭上,搅拌使活性炭的部分孔隙坍塌。
图1 AC(a)、NZVI/AC(b)和NZVI(c)的XRD 衍射图
2.1.2 FT-IR
由图2 可以看出,NZVI/AC 颗粒在469.80、529.12 cm-1处出现Fe—O 伸缩振动峰,830.67、900.12 cm-1处的峰由材料配制过程中羟基变形振动引发[11]。而AC和NZVI/AC 在1 411.35、1 499.65、1 578.23、1 765.42 cm-1处的吸收峰[12]是CC 和C—O—C 引起的两种特征峰,因此NVZI/AC 颗粒具有原活性炭的官能团,AC 负载NZVI后对原有官能团影响非常小。
图2 AC(a)和NZVI/AC(b)的FT-IR 图
2.1.3 BET 及孔径分布
由表1 可以看出,AC 的比表面积为740.32 m2/g,孔径为4.36 nm;NZVI/AC 的比表面积为553.57 m2/g,孔径为4.42 nm,说明部分NZVI 颗粒已经进入AC 孔隙内。
表1 材料的BET 参数
2.1.4 SEM
由图3 可以看出,AC 表面光滑,孔道分布均匀;NZVI/AC 表面有黑色颗粒,且颗粒粒径大小较均匀,呈球状形貌。NZVI/AC 复合材料中的NZVI 颗粒没有出现团聚现象,进而提高了NZVI 的活性,通过与AC复合,可利用AC 的吸附性能和NZVI 的还原性能,提高去除污染物的效率。
图3 AC(a)、NZVI/AC(b)的SEM 图
2.2 亚甲基蓝去除率的影响因素
2.2.1 不同材料
由图4 可知,AC 在7 min 左右对MB 的吸附量达到吸附总量的80%;NZVI/AC 在30 min 左右对MB 的吸附量达到吸附总量的80%。
图4 不同材料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NZVI/AC 刚开始降解MB 时,因AC 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对MB 的吸附速率比NZVI 更快;随着吸附反应的进行,AC 中一些吸附点位开始被污染物占据,NZVI/AC 中的NZVI 继续与MB 反应,因此NZVI/AC去除MB 的效率高于NZVI 和AC;且NZVI 采用AC 作为载体获得了较高的稳定性和分散性,促进反应更快进行,但是NZVI 易团聚且容易在空气中被氧化,降低了对MB 的去除率。
2.2.2 MB 初始质量浓度
由图5 可以看出,随着MB 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去除率逐渐降低。这是因为NZVI/AC 上的活性点位有限,较高的污染物浓度能够促进其与活性点位的结合,而且与NZVI 的接触概率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吸附点位被占据,NZVI 会发生化学反应进而产生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导致NZVI 表面钝化,降低吸附量[13]。
图5 MB 初始质量浓度对MB 去除率的影响
2.2.3 温度
由图6 可知,NZVI/AC 在25 ℃时对MB 的去除效果最好。温度由20 ℃升至25 ℃,去除率提升,继续升高温度,MB 去除率下降。原因是吸附反应一般为放热反应,当温度升高时,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吸附量减少;但是NZVI/AC 复合材料去除MB,除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之外,还有NZVI 的还原作用,该作用以化学反应为主,吸热有利于反应的进行,综合后去除率并未明显降低,说明化学反应起到一定的作用[14]。
图6 温度对MB 去除率的影响
2.2.4 pH
由图7 可以看出,当pH 为3 时,去除率最大。这是因为除AC 的吸附作用外,还有NZVI 的还原作用,酸性条件能促进NZVI/AC 中Fe 的腐蚀,去除其表面的钝化膜,提高反应效率;而碱性条件则会促进氢氧化物钝化层的形成,阻碍反应的进行。
图7 pH 对MB 去除率的影响
2.2.5 NZVI/AC 用量
由图8 可以看出,NZVI/AC 用量增加,去除率随之提升。这是因为随着NZVI/AC 用量的增加,活性炭和NZVI 的量均增加,活性炭所能提供的吸附点位数量增加,使NZVI 与目标污染物接触的机会增多,进而提高MB 的去除率。
图8 NZVI/AC 用量对MB 去除率的影响
2.3 吸附动力学研究
向3 个棕色广口瓶中分别加入0.05 g NZVI/AC、NZVI、AC,然后再分别加入20 mg/L 亚甲基蓝溶液,置于恒温摇床中以150 r/min 振荡,最后取样测定亚甲基蓝的质量浓度。采用伪一级和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对吸附容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拟合,动力学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3种材料吸附MB 的动力学参数
从表2 中可以看出,伪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的相关系数R2大于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说明3 种材料对MB 溶液的吸附动力学更符合伪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效果由好到坏依次为NZVI/AC、NZVI、AC。
3 结论
(1)NZVI 成功负载于AC 上,并且呈球状形貌;NZVI/AC 上的NZVI 未出现团聚现象,解决了NZVI 颗粒易团聚的问题。
(2)增加NZVI/AC 用量有助于提高去除率。当NZVI/AC 用量为1 g/L、温度为25 ℃、pH 为3时,对MB的去除效果最好。
(3)NZVI、AC 以及NZVI/AC 对MB 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伪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NZVI/AC 复合材料对MB 的去除效果相对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