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研究

2021-12-04杜佳英

管理学家 2021年21期
关键词:优秀人才

杜佳英

[摘 要]文章简要分析了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价值:确保人才选拔决策准确、合理分配绩效奖金、培养职工从业创造性;阐述了激励工作的积极意义:增强员工在岗工作自信、有效招聘优秀人才等;梳理了人资管理现存问题:激励机制创意不足、考核体系不完善等;探索了人资管理优化改进策略:合理给出激励方案,全面进行绩效考评等。以实例单位视角,积极发挥人资管理的正向推动作用,带动组织发展。

[关键词]人资管理;优秀人才;绩效目标

中图分类号: 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4-1722(2021)21-0067-03

新时期,各单位在经营发展、规模扩建各项工作中,人资管理较为关键,直接决定着组织整体的经营能力,关联于组织整体经济产能。因此,应从绩效、激励两方面,有效落实人资管理工作,获取客观完整的考评结果,推进有效的激励方案,最大化发挥人才优势,促进单位组织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一、绩效考评结果的有效应用

(一)确保人才选拔决策准确

根据绩效考评结果,能够从日常考勤查看员工的在岗从业状态,在绩效创造方面,进行多个员工的横向对比,揭示员工在岗创造能力,在单一员工数月绩效纵向对比时,能够知悉员工持续性的在岗状态。由此发现:考评结果的合理分析,便于管理人员准确掌握员工在岗从业、工作能力等情况,为人才选拔、岗位调换等决策给出充分依据。

(二)合理分配绩效奖金

在各组织体系中,依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绩效资金的合理分配,能够保证资金分配的公平性。现阶段,多数组织单位,在设计薪酬结构时,将其与绩效评价结果相互关联。管理方式为:进行绩效资金的有效分配;绩效评价结果,取决于固定薪资基数。例如,某单位在新年年初时,对上一年各部门、各岗位人员进行绩效评价,按实际工作完成量发放绩效工资。

(三)培养职工从业创造性

各类岗位的工作内容,对于在岗人员均有工作创新的需求,以此保障工作高效完成。对于在岗人员进行合理的绩效评价,能够加强员工自身工作约束效果,维持员工在岗从业热情。

二、激励工作的积极意义

(一)增强员工在岗工作自信

激励工作的落实,能够对在岗人员工作给予肯定,使其积极工作,高效完成岗位各项任务。因此,有效调动岗位员工工作主动性,成为各组织单位进行激励工作的关键。在激励工作实行时,明确了各岗位的工作方向,采取阶梯式薪酬配置方法,给予全面的社保福利,减少人员流动,发挥福利激励作用[1]。

(二)招聘优秀人才

完整的激励体系,能够使组织单位拥有更多技术高、专业性强的人才,提升各项工作完成效率,带动组织有序发展。与此同时,新时期背景下,各类组织单位设计的激励方案具有多样性,能够满足更多优秀人才的择业需求,比如寒暑假,可申请带薪休息五天,如未申请休息,每日补助100元;年假,依据员工在岗年限,满一年的员工可在次年申请三天年假,工作满两年的员工可在次年申请四天年假,每增加一年工作时间,次年可多申请一天年假,如未申请年假,年末时给予年假补助,作为工作激励。

(三)提升人才体系优化性

激励工作的有序执行,有助于提升单位内部人才结构的合理性。在激励体系中,含有正向、负向两种激励方法,旨在以激励形式,为员工制定工作目标,规范员工在岗从业行为。对于未能跟进单位发展脚步、个人能力无法有效提高的人员,可适当采取负向激励办法,进行人才退出管理,以优化单位内部人才团队。

三、人资管理现存问题

(一)激励机制创新不足

一般情况下,各类单位在设计激励机制时,主要体现在薪酬结构中,确保激励机制的客观性与公平性。然而,此种激励机制表现出创造性不足问题,在长期执行的情况下,引起激励工作形式化问题,无法发挥激励工作的真实作用,甚至会有员工表现出抵触情绪。比如,某单位为保证员工出勤率,采取了奖励满勤奖、年终满勤考评等激励方式。但在此基础上,并未给予其他激励方案,引起员工对单位管理形成错误认知,难以有效发挥出激励效果。

(二)考核体系不完善

在单位进行绩效考评工作时,如果考核体系不完整、考核指标不全面、考核方法缺失公平性,将会削弱人资管理工作的进程,甚至会引起反向作用。比如,某金融单位侧重于员工服务、仪容礼仪,以展现银行整体管理的严格性,获取社会较高的口碑评价。然而,在年度评选优秀服务人员时,并未有效进行全岗人员考核,仅是采取各分支部门自行推荐的形式。由此评选出的优秀服务人员,不具有考评的公平性,对于同岗位其他员工形成了工作打击,造成多人离岗问题,有碍于单位发展。

(三)考核目标模糊

现阶段,各单位在设定考核目标时,并未给予量化设计,难以保障绩效考核工作的完成质量。绩效评价结果,直接关联员工的绩效奖金。绩效评价工作能够从资金角度约束员工行为,使单位整体处于良性竞争状态。按劳分配的绩效评价理念,有助于带动各类单位人资工作高效完成。然而,现阶段,各类单位给出的绩效目标,并未给出明确的考核指标,存在绩效考核的模糊性,削弱了绩效评价作用[2]。

比如,某餐饮单位在设定绩效考核目标时,以区域内整体各分店营业额均值为基数。此种考核目标,结合了各分店的营业实况,但在实际使用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导致各分店管理人员无法及时掌握其他分店的经营状况,难以形成目标驱动。

四、人资管理优化改进策略

(一)合理设定激励方案

各单位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认知激励工作的重要价值,在实行激励时,从物质、精神等方面逐一落实,改变激励设计的单一性,增加激励工作的创造性,切实增强员工在岗从业主动性。

其一,结合员工在岗工作实际情况,进行薪资结构的有效设计。比如基础工资、绩效、满勤奖等。

其二,对于工作表现优异的人员,周期性给予工作表彰,形成精神激励,为他人树立工作模范。借助精神激励方法,给予单位各岗人员工作学习方向,对激励主体的工作给予认可,形成精神激励作用。

其三,在夜晚有加班的情况下,为员工分发面包、牛奶等简餐,缓解员工在岗工作的疲劳感,形成关怀激励。

其四,对于外来从业、路程较远的员工,适当提供员工宿舍,增加员工办公便利,给予生活激励。

其五,在恶劣天气,比如暴雨、狂风等情况下,可采取居家办公、提前下班等激励形式,对员工实行工作激励。

其六,在节假日时,统一采购节日食品,给与节日激励。

(二)全面开展绩效考评工作

积极落实绩效考评工作,有助于增强各类单位整体经营能力,使绩效考核体系逐步完善。比如,在农业科研单位中,年末开展的绩效评价工作,围绕技术、工勤各岗位人员,逐一进行。在考评中,包括各岗位人员工作价值、科研成果、出勤效率、问题解决效果等。以量化形式保障了考评的公平性与客观性[3]。

(三)设定清晰的考核目标

绩效考评的有序落实,取决于绩效目标设定的可行性。在设计绩效考核目标时,需要从可行性、单位经济收入等方面,给予综合考量,确保绩效目标清晰,给予员工明确的工作方向。比如,外呼岗位人员,每日工作8小时,每天平均能够接听160个客户咨询电话,在22个工作日的情况下,员工接听量基数为160×22=3520个。如果在绩效评价中,将绩效考核目标设定在200个/日,或者是300个/日,每月接听量设定目标为6000个。相当于要求员工每月在岗41天,或者是每月不休息工作30天,每天接听10个小时的电话。此种绩效目标的设计无法完成,可认定为无效的绩效目标。无效绩效目标对于员工在岗工作形成较大压力,使其工作无法持续30天,也不能平稳工作状态,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如果将案例中的绩效目标适当调整,在22个工作日接听完成均值的基础上,增加2~3天的工作量,比如3520+2×160=3840个,相当于在不加班的情况下,每小时多接听一个电话。此种情况下,将每个接听电话控制在2分半左右。员工可采取提升自身语言表达速度,增强员工系统操作熟练性,达成业务考核目标。如果员工业务不熟练,客户问询无法及时给出应答,绩效目标将无法达成。设定此种绩效目标的考核方式,能够对员工语速、系统操作、业务学习形成督促、激励等作用,发挥绩效考评目标设计的正向价值。

五、实例分析

(一)A单位概况

A单位为首都一家事业单位,主要进行社会违法人员的管理与思想引导各项工作。自2007年起,对于单位内部各岗位人员进行了能力建设,确保工作完成质量。

(二)A单位人资管理问题

其一,岗位划分模糊,难以进行有效的激励与考核各项工作。岗位划分模糊,直接造成权责不明问题,无法形成有序的工作体系。比如,单位内部五类岗位,存在人员分配不均情况,执行岗配置2人,管理岗配置16人,思想引導岗位配置17人,劳动组织岗位配置2人,综合规划岗位0人。

其二,考核工作缺失量化指标。以执行岗为例,在进行岗位考核时,仅要求每年书写工作总结,采取案例分析形式,完成一次老带新的工作指导。此种考核方法,与其他工作要求有交叉,考核任务具有完成的弹性特点。比如案例分析字数未予要求,500字到3000字,增加了案例分析的随意性;老带新工作的完成程度,对于新人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未予指标评价。

其三,考核与激励有脱节情况。在A单位考核体系中,给出了考核级别,并未说明激励机制。在激励工作中,以岗位称号为主,与考核工作发生脱节,难以发挥激励作用。

(三)整改A单位人资管理体系的建议

其一,加强岗位划分、明确各岗位权责,配置相应的激励、考核等制度。比如,从管理学、心理学等专业,逐一进行人才招聘工作。在进行人员分配时,结合管理主体的实际情况,给予有效调整,确保综合规划岗位至少为2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结合各岗位工作给出考核目标、激励政策。以教育岗为例,考核目标为:对监狱人员进行全面思想教育,使其信任国家党政制度,形成守法意识,考核目标为100%。激励政策为“职称奖励”,比如“最佳教育人员”,形成精神激励。与此同时,为各岗位人员提供技能学习机会,比如《合同法》《监狱法》等,给予工作激励。

其二,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采取日常、年度两种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完成质量。与此同时,每个月对各岗位人员进行技能评价、技能学习评价、岗位潜能分析,为后续人岗匹配、人员调动给出参考依据。以综合岗为例,在对其进行考核时,从管理期间意外事件发生次数、各岗位人员分配合理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效果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在储备综合岗人员时,对各岗位人员技能学习进度、技能测评分数、岗位工作表现等,进行量化评价[4]。

其三,细化设计激励方案:一次晋级称号的激励政策,调整成分次的称号,比如初级、中级、高级等,增加激励方案设计的灵活性与有效性;为各岗位设计福利津贴,比如称号津贴、加班津贴等;给予技能学习的激励,比如为A单位各岗位人员设定了10项技能学习任务,每位员工完成一项技能学习,通过技能考核后,可领取技能学习奖金,形成技能学习激励,激励各岗人员积极参加技能学习。

六、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各类组织体系中,人资管理工作尚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人资浪费问题,难以有效展现人资创造价值,有碍于各级组织单位顺畅发展。因此,应从粗放型管理发展至精细化体系,由员工制度约束转变成绩效考评体系,逐步细化工作目标,以激励工作增强员工在岗工作信念,最大化发挥人资管理的驱动作用,促使单位组织形成较强的资金回收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瑞民.关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考核及激励机制探讨[J].今日财富,2021(15):219-220.

[2] 陈丽君.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措施优化[J].办公室业务,2021(13):146-147.

[3] 黄维维.考核激励机制在发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02):88-89.

[4] 刘芳.绩效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寻[J].现代国企研究,2018(22):8.

猜你喜欢

优秀人才
太极拳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时期企业女职工工作探索与实践
煤炭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研究
建立党委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制度
企业招聘优秀人才的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