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视角下的科研项目管理
2021-12-04张筱陈奕阳
张筱 陈奕阳
[摘 要]文章主要根据系统论的新视角对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预算管理、过程管理以及评估管理三个方面开展分析,针对科研项目中的三个关键要素以目标为导向进行整合,将涉及的“人、财、事”放在同一系统视域内进行研究。通过系统论这一新的思想认识基础,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利用好有限的资源,辩证处理好各项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科研项目既定的任务,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成效。
[关键词]系统论;科研;项目管理;预算;过程;评估及反馈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20-0076-03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学科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和细化,而这往往造成研究过程中因过于关注某一点而失去对整个面的局限认识。科研项目管理研究也表现出这一问题,为此,文章从科研项目管理实践出发,以系统论这一视角,从预算管理、过程管理、评估管理三个方面对科研项目管理进行分析。
系统论由L.V.贝塔朗菲于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 [1],其于1945年发表的《关于一般系统论》被看作一般系统论的创立宣言。一般系统论是研究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结构与功能等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问题。作者对系统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即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形成了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并指出系统并非由各个部分进行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其整体功能呈现的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有“1+1>2”的效果。
系统论围绕系统、要素、环境三者展开。系统由相互作用和依存的要素组成,具有整体性,与环境相互作用。系统论下,将研究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对其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通过研究系统、要素、环境寻找系统的特点及规律,协调各要素间的关系,调整系统内结构,从而对系统进行监控、管理、创新和改造,达到优化系统的效果。系统论还指出开放性、自组织性、复杂性、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特征[2]。
系统论视角下,一个科研项目就是一个系统,其主要目的就是思想、成果、人才的产出,由预算管理、过程管理和评估管理三个部分组成。预算管理旨在为科研项目提供经济保障,过程管理则为项目提供支撑保障,两者共同构成了科研项目管理的左右手。在二者基础上执行评估管理,既能保障过程中关键措施的实施,更形成了良好的管理动态闭环。
一、基于系统论的科研项目预算管理
(一)考虑系统整体性的预算规划
所谓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就是为确保项目预算资金规范运行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控制、调节、监督工作。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并不是按照不同预算项目刻板地分配经费,而是纵观整个科研项目过程,结合预测和实践进行合理的预算调整。系统论视角下的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就是从经费预算角度出发,制定整体性的科研计划,在有限资源下完成计划目标[3]。
例如,在光伏逆变器研发定制过程中,需对拟建设的光伏电站中数百个位置进行辐照度数值检测,有租赁设备、购置设备、购买技术服务三种方案。如按照50万预算选择直接购置辐照仪,研发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设备组装拆卸,且项目结束后还将产生额外的运输费用,经济性不高。若采用租赁设备的方式,我方需投入大量人力进行辐照仪差异化校准的专业培训,时间成本较高。而采用购买技术服务的方法,既能节省经济成本,还能减少时间成本,对推动科研项目具有重要作用。
(二)考虑系统开放性的预算调整
在大部分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涉及会议费、材料费、差旅费,此外,还有咨询费、劳务费等。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項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4],法人单位可以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在界限范围内做适当的调整。所以像差旅费、会议费、咨询费之间,也能进行互相调整。
项目主题类型是平衡这些开支项的主要依据,即参考具体项目分配预算侧重点。在技术理论研究中预算分配通常更倾向于会议费、咨询费等科目;而技术应用研究主要偏向技术条件本身,在设备费、材料费等科目上会分配较多预算,过程中涉及的现场调试及数据验证也在差旅费、劳务费等科目上产生开销。科技政策研究主要是调研分析工作,预算主要为会议费、咨询费及差旅费等科目;技术预测研究中需要搜集大量的论文及数据,或进行实地探访,会涉及大量的差旅费、咨询费、会议费、劳务费等。综上,在项目预算边界范围内,预算的调整可以是灵活而开放的。
(三)考虑系统目的性的预算分配
基于系统角度下的预算管理,其核心是筹划好每一项预算科目的事项、预算数,以及协调好各个预算科目的预算数之间的比例和平衡关系。通过完善预算协调机制,确保科研项目能在有限的预算额度内有序落实,最终达到科研项目的既定目标。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终目标,不但需要进行整体规划,在过程中也要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无论是项目的执行还是预算的管理,都是以目的为导向的。
二、基于系统论的科研项目过程管理
(一)系统层次性在过程管理中的内容作用
科研项目管理是具有层次性的,作为科研项目的管理者,除了要具备管理能力,更要具备技术能力。只有保证管理和技术充分的整合,才能保证信息对称。试想,如果管理者和技术人员之间在知识系统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因此,具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技术敏感性的人才,更适合成为科研项目的管理者。事实上,科研项目管理者本身是不直接参与到各个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而主要是与各个项目组进行交流,获取到不同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指导。
基于系统论理念,在实施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设立科研项目指南。这些指南往往是为了推动某一学科建设发展或为满足某種特定社会需求的目标而研究确立的。通常会以专家审议的方式确定指南的具体内容,进而明确研究选题的必要性、可行性。完成第一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围绕这一研究主题,进行立项、研究。在整个过程中,作为科研项目管理者,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根据科研项目实验所需器材,研究过程中需要的论著文献资料等,为其提供硬件、软件方面的需求;严格按照有关政策文件的要求,管理、监督科研项目过程各个环节,要以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式进行实践;按照学科建设规划以及科研项目的目标,优化调整科研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确定最终的框架。在科研项目管理中,还需要注意做好结题验收、评估与推广等多方面的管理工作。
(二)系统结构性在过程管理中的功能作用
系统论视角下,科研项目管理中的结构性是保证科研项目管理层次性有效落实的手段。从科研项目的实践情况看,科研管理者和项目实施人员无法同时做到既具备较强的管理才能,又拥有技术敏感性。因此,需要二者在实际工作中密切沟通,才能使管理者了解并掌握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实施人员建立规范、科学的项目推进计划,保障项目进而有序实施。若管理者和实施人员间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则非常容易导致两者间的无效沟通,从而影响项目的执行[5]。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积极发挥科研项目管理的结构性功能,促进科研管理者和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使二者形成良好而紧密的协同关系。
(三)系统自组织性在过程管理中的导向作用
自组织性是指在没有外部指令的情况下,系统内部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能自发按照某种规则形成一定的功能或结构的特性。科研项目的自组织性从项目组织者和科研管理者的自组织性两方面体现。项目组织者及科研管理者需要通过不断交互对方的输出内容进行综合评估,将结果反馈给对方,形成一种评估反馈机制。二者构成一个动态闭环过程,不断推动项目进行。
由于不同的科研项目属性不同,对应科研目标也不尽相同,所以评估标准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虽然目前已经有大量科研管理评估标准及规范,但从当前科研管理过程看,关于科研项目进行多维度、立体评估的标准和方法仍有所缺乏。对科研项目管理的评价已不仅限于文献计量或同行评估,其已逐步向定量分析、过程监控、循环评估协同开展上过渡。对科研项目的评估也不停留于单一项目环节的评价,逐渐拓展到了整个科研项目管理,乃至项目集管理的全过程中。
三、基于系统论的科研项目评估管理
系统论视角下,科研项目评估管理在本质上是一个闭环过程,由评估、反馈、再评估三部分组成,目的是对科研项目各个环节的实现进行全过程评价管理。值得注意的是,评估管理不仅局限在科研项目结题环节,还存在于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即每个环节都涵盖了评估反馈机制。
(一)学术驱动下的评估管理策略
目前,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多以学术为核心,评估反馈机制更倾向于以学术为导向。但在评估实践中,评估对象主要为科研项目研究进展,缺少综合性的评估指标,比如人才队伍的储备与建设情况等。
在整个评估过程中,评估队伍中各成员的知识能力、道德素养、思想认知都会直接影响到评估工作。因此为保证评估的质量和水平,各成员必须做到精准判断科研项目的目标、内容、实质。同时,还要做到快速收集相关资料,并制定出较为完善、科学、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为科研项目各个环节的评估提供支撑。所以,评估队伍的遴选和组建便成为项目评估中的一项关键因素。作为科研管理者,如何选择拥有良好道德和职业素质的评估成员也尤为重要。
(二)市场驱动下的评估管理策略
从我国科研市场看,国内高校、科研单位等采用的评估机制大多为事后评估,且评估的组织者多为任务委托方或内部发起组织。但系统论视角下的科研项目评估机制不限于科研项目本身,因此可以积极引入第三方市场的中介服务机构实施过程评估。在事后评估的基础上,增加对项目事前、事中的评估,构建全过程的评估机制,起到提高评估水平的作用。
市场驱动下的评估机制,被普遍认为容易造成局限于科研成败的负面影响。但事实上科研单位的工作内容和目标并不因为活动结果的不确定性而降低。因此依据科研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实施项目评估具备一定的科学性。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科研项目的评估进行调整,才能保证评估质量。比如,对于应用研究,要倾向于成果的可描述状态、专利、标准等指标的考核;对于基础研究项目,则要注重文章、专著等指标。
(三)系统性驱动下的评估管理策略
系统性驱动下的评估策略,主要是指科研管理者将可量化、可追踪的评估反馈体系同步到科研项目的主要环节中。在这一体系中,主要负责人包括科研项目组织者、管理者以及评估专家组组长。其中,科研项目组织者负责推进项目进展,将收集到的评估材料提交给利益相关方,同时结合反馈评估意见对项目方案进行优化;而科研管理者需要完成选择评估组成员、完成评估组织并反馈评估建议等工作;对于评估专家组组长来说,其主要职责在于制定具体的评估程序、标准、指标、方法等,按照流程做出评估并撰写评估报告反馈回委托方。
无论是以学术或市场为导向、还是以系统性为导向的评估策略,都应具有对应的反馈机制,如此才能构成完整、有效的闭环评估反馈机制,为科研项目的评估准确性上提供有效检验的保证。评估方与被评估方通过交换评估建议和评估申诉,共同构建科学的改进措施与可行的实施方案,保障科研项目评估的有效进行。
四、结语
文章基于系统论,对科研项目管理提出了新的思想认识,也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科研项目管理作为一个控制中心,需根据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时执行评估反馈,及时做好引导和指导,最终达到输出思想、成果、人才的目的。项目过程中,预算管理和过程管理对整个科研管理产生了重要作用,评估管理是推动实现科研目标的关键环节,三者相辅相成,在经济层面和组织结构上为科研项目的有序实施提供了保障和支撑。
参考文献:
[1] 曹希敬.系统论视角下的科研项目管理研究[J]. 科研管理, 2020, 299(09):280-285.
[2] 冯·贝塔朗菲著.秋同,袁嘉新译.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应用[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3] 吴纲.科研项目经费全过程动态管理初探[J]. 江苏林业科技, 2012,39(02):54-56.
[4] 张涛. 基于复杂性系统理论的油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设计[J]. 项目管理技术, 2012,12(11):86-89.
[5] 易灵芝. 基于控制系统理论的项目过程管理应用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4(35):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