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五重维度
2021-12-04刘飞燕贺新春
刘飞燕 贺新春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优势;维度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7 — 0012 — 04
我国国家治理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为世界发展贡献了成功经验,“中国之制”是“中国之治”的核心密码。我国制度不竭的生机和活力源自哪里?只有认清了这一问题,才能更好地增强制度认同,牢固和发挥制度优势,走向更大的舞台。
一、坚持先进理论的科学指导
任何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思想理论的引领。这种思想理论规定着制度的性质特点、决定着制度的结构机制和目标方向。当今世界两种典型的社会制度均有其确定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资本主义制度则以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而形成和发展的。西方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绘制蓝图,然而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就注定了资本主义是不可能把美好蓝图变成社会现实。社会生产资料由少数人占有,工人遭受着资本家残酷的剥削压榨即通过无偿劳动的占有,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巨额财富被资本家持有,真正的自由、平等只属于资产阶级。虽然西方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推行福利国家政策,也只起到缓解的作用,但无法根除,归根到底就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制度,要消灭剥削,消灭压迫,就必须要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俄国十月革命把科学社会主义变为现实,给世界上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族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在学习西洋文明和东洋文明之后进行的一系列改良和革命都失败了,无法解救国家和民族,事实证明,这些道路在中国都是行不通的,必须寻找更加科学,更加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才能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马克思主义为我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很好地经受住了革命实践的考验,随着革命的逐渐深入开展,获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认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深受人民拥护,队伍规模逐渐扩大,日益成熟,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洗净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的耻辱。新中国成立后,依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1954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我国各项制度,制定这部宪法期间,毛泽东提醒专家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社会两大基本矛盾运动要求制度设计不能超越当下生产力水平,忽视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和发展中,根本制度必须始终坚守,其它制度结合社会现实不断发展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发展壮大,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但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实现远大理想,还需要很多代人的不懈努力,需要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远大理想这两者的辩证关系。量变促成质变,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的积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持续探索我国社会制度建设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制定的总体目标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确定的,体现了先进的思想理论对我国制度建设的深刻影响和重要指导作用。
二、坚持先进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具有无比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重要保证。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聪明才智、勇敢无畏和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思想等,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系列成果。中国共产党从大量实践经验中把解放生产力提升到顶层设计的高度,用制度的形式使其固定下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推广就是一个生动写照,推动了农村经济改革,能够使农民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一项伟大的政治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1〕18中国政党制度兼顾各党派、各民族的利益,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挥各界聪明才智,为国家治理出谋划策,共同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和谐政党关系避免了西方党派间的排斥倾轧、恶性竞争的弊端。在我国,无论什么党派,什么民族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体人民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向着我们共同的目标前进。
事物总是在变化发展着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领导人民面对未来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征,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显著标志。我们党在中国革命、改革、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取得一次次胜利的同时,党内也会滋生骄傲自大心理,不良作风。打铁还需自身硬,办好中国事,坚守正确航向,党就必须加强自我革命,这是一场持续、漫长的工作,不能有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我们党能够一直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究其根本是我们党始终注重自身的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從严治党,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化解了各种政治风险,经受住了各种政治考验。不过,依旧要清楚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并且这条道路是不平坦的,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做好与一切损害党的形象,危害党的建设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的准备。
三、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
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国家人口的大多数,老百姓在有限的土地上耕种,影响了人们与外界的联系。生活在熟人社会,农民依靠土地维持生计,就有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老百姓靠天吃饭,当遇上风调雨顺之年,人们就足以满足家庭对生活所需;当遭遇自然灾害,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就凸显出来,灾害较小时,老百姓可依靠宗族的力量渡过难关,灾难严重时只能依靠朝廷的救济,我国从先秦时代就开始推行福利救济制度。中华民族的各种传统美德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形成的,是祖先们留给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思想流派,儒家文化长期占领封建社会思想领域主流地位,构建了以“仁”“礼”为核心的制度文化体系,提出大同社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一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几千年来已经融入进中国人的血液中,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当国家面临外来的威胁和挑战,中国人民就会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攻克难关,国家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国家的尊严不可被践踏,在国家利益面前就算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制度与文化互为表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2〕16:17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生命造成的威胁,坚持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集体意识、共同体意识让中国人民自觉戴起口罩、不聚集,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担当。生命大于天,中国人民不鼓吹个人主义,不一味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集体与个人也并非对立的两个方面,而是对立统一的。抗击疫情期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彰显。新冠肺炎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灾难,战胜它,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为国际社会贡献中国物资,提供了中国经验,甚至在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派遣医疗队远赴他国,生命面前,不谈国界,赢得了世界广大国家的赞叹。2020年我国实现了绝对贫困人口的清零,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一奇迹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离不开党的领导人民的勤劳,国家政策的支持,还有扶贫干部的付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中国再也不是百年前的中国,有了与世界平视的实力,正在走向越来越大的舞台。
四、坚持外部精华的滋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源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在各领域进行的制度建设,为后期制度设计积累了宝贵经验。我国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为我国两大奇迹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是科学社会主义成为现实最成功的案例。有人认为市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计划才是社会主义的东西,邓小平同志则明确表示市场不代表资本主义,计划也不代表社会主义,两者皆是经济手段。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国坚持在立足本国实际的前提下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公有制不是自由、平等、民主的敌人,西方国家实行议会制度,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方国家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自由、平等、民主内涵不同于西方国家,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民主。所属意识形态阵营不同,有些西方国家不免有许多刻意抹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实言论,但是,中国凭借各领域取得的不凡成就进行了有力的反击,证实了我们的制度是受得住现实考验,经得起实践推敲的。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用全面的、辩证的,反对用片面的主观的形而上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对于我国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疑是我国最佳制度选择。当然,社会现实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不断发生变化,我国制度必须根据中国社会现实的变化而不断完善,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3〕6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同时十分注重学习、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治理经验,并非是拿来主义,历史惨痛的教训告诫我们照搬照套是行不通的,是会犯错误,是会失败的,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要有中国特色。制度本身的包容性和自我完善能力使其能够与时俱进,充满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具有显著优势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社会实践的打磨中锻造出了强大的制度威力,为我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增添了强大的力量和信心。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广大人民在封建社会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等级观念尤其严重,遭受各种势力的压迫,没有任何尊严可言,更毋须说自由、民主,那是一种普通大众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法得到的奢侈品,对于权贵而言,甚至老百姓的生命都是如草芥般低贱。人民群众从那样的遭遇中走来,走进了一个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时代,他们那黑暗的世界里开始出现了光明,不再卑微屈辱地活着,人人都有心怀梦想并勇敢逐梦的权利,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都实现了很大程度的自由,并且这种自由正在逐渐扩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国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4〕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长期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由我们党把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以制度的形式使人民的意愿得到落实。作为人民意志的集中反映,从制度层面可以很明确地知道人民的内在需求是什么,为满足这种需求奋力实干。人民是社会的主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制度,无论何时,都必须坚持,不能动摇,中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愿望心声。人民群众可通过一系列渠道参与经济事务、政治事务、社会事务等的管理。我国国家治理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经济基础服务,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人民既是我国各项事业的建设者,也是受益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生问题始终是备受关注的重点问题,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个人,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制度成效向中国人民证明了制度本身的优越性,人民群众一直都不是被动地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发自内心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价值性、情感性等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是人类制度文明上的伟大创造,有着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受人民的衷心拥护。因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已取得了显著成就,硕果累累,人民是这一制度的真正受益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足够自信,坚信它可以助力中国人民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談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郭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7〕何毅亭.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8〕肖贵清,车宗凯.善于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化危为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05):73-81+204.
〔9〕胡立法.政策试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J〕.学海,2020,(05):5-11.
〔10〕黄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现实与理论逻辑探究——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生动实践为例〔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0,22(11):27-30.
〔11〕荣长海.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文化基因〔J〕.理论与现代化,2020,(05):5-12.
〔12〕陈胜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系统阐释〔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22(03):1-14.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