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公共艺术重塑思考

2021-12-04深圳市蜂巢环境艺术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陈宁

区域治理 2021年48期
关键词:公共性重塑环境

深圳市蜂巢环境艺术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陈宁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物质发展、精神文化都需要不断融入乡村建设之中,在这种环境中公共艺术成为乡村建设发展的重点,利用公共艺术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传承历史文化,是对我国乡村建设发展的新探索。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公共艺术重塑作用

(一)重塑艺术文化

公共艺术是指存在于公共空间内公众可以参与的艺术形式,公共艺术水平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文化经济水平,其具有的重塑功能可以改变地区文化景观,引发人们对建设发展相关问题的思考和认识,进而重塑文化和经济。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公共艺术在乡村建设发展中最突出的作用便是能够重塑乡村艺术文化,特别是在文化风俗浓厚的地区,传统文化的积累往往具有多种形式,公共艺术可以集中挖掘其中的特色文化,打造别样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我国乡村充具有地域性特性,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各地乡村都已经开始乡村振兴建设,公共文化的重塑将汇聚当地艺术文化特色,增强当地艺术文化色彩,更好地传承本土文化。

(二)重塑地区经济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乡村建设发展是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很多乡村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群众生活水平不高,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公共艺术面对这一现状有着天然的调节重塑功能,为当地赋予经济发展目标,从整体上改变乡村形象,促进乡村建设以形象目标为导向逐步发展,使公共艺术成为乡村的文化名片,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部分乡村的公共文化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但是受限于乡村地区的贫困因素,无法传递到文化层面和经济市场上,公共文化的重塑作用推动了乡村地区文化面貌的更新,逐渐与国家文化连接,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1]。

(三)重塑社会环境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现阶段农村人口大量汇聚在城市不仅是因为城市经济发达的因素,还有乡村社会环境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问题。公共艺术的价值在于重新塑造了乡村地区的文化面貌,使乡村风貌焕然一新,将传统认识中落后、破旧的乡村形象颠覆,重新塑造一个崭新的、具有特色的、符合时代环境的乡村形象,这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革新的重要方向,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使更多文化、资金、群众投入到乡村发展建设中,从根本上为乡村振兴奠定精神内涵,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时代。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公共艺术重塑难点

(一)文化意识缺乏

当前公共艺术在乡村建设中依然存在很多难点,乡村群众文化意识缺乏是公共艺术推行的主要障碍。一方面,当地群众文化水平偏低,对公共艺术重塑的认识不足,偏重于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很可能忽略公共艺术重塑和维护的重要性,很容易引发文化资源闲置、浪费等情况。例如,某乡村初期建设文化广场作为文化教育场地,但随着时间流逝,文化广场逐渐成为群众堆放农作物的区域,没有发挥公共艺术的作用。另一方面,公共艺术建设人员对乡村环境的了解不够,一些公共艺术设施或工作没有贴合乡村的实际情况。比如,一些偏远地区风沙侵蚀较为严重,公共艺术设施磨损严重,无法长期发挥作用。

(二)地区经济薄弱

农村产业多以农业生产为主,经济条件有限,生活模式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也没有显著变化,对于乡村建设发展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目标,这使得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现代化的建设规划介入薄弱的地区经济很容易造成农村资源的过度开发,破坏乡村资源结构和生态环境,难以有效重塑文化特色。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形式化、系统化、千篇一律的公共艺术设计很容易出现在乡村地区,公共艺术不仅没有为地方群众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会破坏当地艺术文化的传承。

(三)艺术氛围单一

受文化教育、地区经济的限制,在乡村建设中开展公共艺术重塑时,为了避免出现较大的影响或问题,公共艺术重塑的形式就会出现过于单一的情况,通常是以地区文化习俗的特点结合广场或单独设施建立公共艺术形象,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乡村文化的重塑作用,但是影响力较小,文化内涵不足,无法形成清晰的文化面貌,降低了乡村振兴的文化建设力度。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公共艺术重塑策略

(一)处理好乡村环境中的公共性问题

公共性问题是乡村建设中无法回避的内容,乡村文化意识滞后,对公共性问题的认识很容易出现偏差,从而会引发矛盾冲突。简单来讲,就是乡村集体用地的概念,村民的公共空间与乡村的公共空间之间的矛盾。公共性是社会的独特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更为凸显,公共艺术对于乡村环境的重塑就是利用艺术文化为乡村和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组织、精神参与、舆论等多项内容,人们便会遵循这种公共性来改变生活观念。虽然公共艺术是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的生活观念,但是在公共艺术融入乡村建设这一物质层面时依然会产生一些波澜。例如,村民是否会接受并认可外来设计师重塑的公共艺术。基于这个问题,就需要设计人员或建设人员处理好乡村环境中的公共性问题,需要设计师深入了解村民对公共艺术的理解和观念,不能单凭设计师本身赋予公共艺术的文化内涵而强加在乡村环境中。毕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公共艺术重塑是为乡村和群众服务的,这种公共性必须得到村民的认可,这样设计出来的公共艺术才能获得村民的认同,乡村群众便能随着公共艺术所具备的文化、经济价值开展乡村建设,使公共艺术与乡村建设协同进步。

(二)增强公共艺术对乡村空间的影响力

乡村环境中很多公共艺术都有着较高的价值,提高公共艺术在乡村空间的影响力不仅能够对村民思想意识产生积极影响,而且能够提高公共艺术作为乡村文化的形象。首先,公共艺术要与乡村生产相互连接,由于在乡村建设发展中经济生产往往被摆在首要位置,也就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加强公共艺术与乡村建设主体的联系,便能提高公共艺术对乡村建设的影响力。公共艺术要为乡村生产注入活力,围绕农业生产的特点,将公共艺术赋予生产中。例如,稻穗装饰物、耕地上的标志物等,通过将公共艺术与农业生产衔接,使乡村在生产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公共艺术重塑的意义。

其次,增强公共艺术与乡村集体记忆的联系,村民日常生活中会出现一些有形的或无形的群体记忆,这其中也包含了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需要设计师从公共艺术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地文化习俗,创设出具有乡土气息的公共艺术作品,以村民情感为寄托,介入村民历史记忆的连接点,设计的公共艺术作品将会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最后,增强公共艺术作为文化教育的作用,文化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关键方向,受限于人力物力的影响,乡村文化教育一直处在较为薄弱的环节,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对乡村群众的影响往往是暂时性的,很容易被忘记。而公共艺术可以为文化教育提供长期性的支持。例如:建设乡村美术馆、乡村博物馆等,在乡村的各个角落增加公共艺术氛围如图1所示。无需过多的建设投入,利用并改造乡村现有的空间环境,营造文化教育空间,不仅能够使乡村群众接受教育,而且还能吸引外来游客进入乡村[2]。

图1 乡村街道艺术装饰

(三)扩展乡村公共艺术景观类型

在乡村环境中,丰富公共艺术景观类型可以全面扩展公共艺术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也能避免出现公共艺术氛围单一的局面,提升乡村的外在形象。公共艺术景观类型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自然生态景观作为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利用乡村现有资源,减少投入成本,通过改造地形地貌、植被水系来实现公共艺术的重塑。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规划中必须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重视对自然生态的维护,使公共艺术具有生态内涵。人文景观需要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入手,根据农村经济收入方式打造以农作物生产为主的生产景观,提升公共艺术的经济价值,也可以将公共艺术与居民生活娱乐、基础设施相联系,优化乡村生活结构,充分展示风土人情,为公共艺术赋予人性化特征。

(四)加大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力度

强化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力度,其本质就是要找准乡村建设发展中公共艺术的介入目标。例如,浙江省桐乡市乌村如图2所示,地处国家5A级景区,借鉴了国际度假村的理念,打造精品农庄体验环境,公共艺术设计在保护乌村地理环境的同时,突出了当地特色农耕文化,并结合现代娱乐需求,引入具有农耕特色的休闲娱乐设施。乌村公共艺术结合了自身优势,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明确的规划,形成具有其特色的文化经济模式。公共艺术重塑需要找准乡村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既能避免重复性的艺术设计,也能充分展现乡村环境的独特魅力,为乡村建设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3]。

图2 浙江省桐乡市乌村

四、结论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公共艺术为乡村建设发展带来了新的思想理念,本文通过分析公共艺术重塑的作用,深入了解了公共艺术在乡村重塑中的难点,需要先处理好乡村环境中的公共性问题,增强公共艺术对乡村空间的影响力,扩展乡村公共艺术景观类型,精准定位乡村建设中的公共艺术重塑方向,才能够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公共性重塑环境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重塑未来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公共性中的角色探究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环境
李沧:再造与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