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错为正:培育“科学精神”的重要路径

2021-12-04王越娟徐雪刚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1年32期
关键词:科学精神数位小数点

□王越娟 徐雪刚

“科学精神”是学生应发展的素养之一,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是学科育人的重要价值体现。1916年,学者任鸿隽发表《科学精神论》一文,明确提出“科学精神何?求真理是已”。可见,科学精神的核心就是求真务实。现实中,真理往往和谬误相伴相生,对真理的追求过程就是通过不断试错而向真理逐渐逼近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难免出现错误,这些错误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立足于学生思维的经验点、疑难点和生长点,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化错为正,通过“辨错求真、究错求联、悟错求新”的学习路径,培育其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一、关注经验点,辨错求真

从心理学角度看,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就是原有旧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活动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将新知的渗透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相对于教材信息来说,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是更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思维的经验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逐步认识与理解学习内容。

如教学“倍的认识”,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2倍”,有学生直接在纸上画了2个苹果(如图1)。“2倍”当然不等同于“2个”,基于学生在课始出现的这个错误,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与辨析。

图1

【教学片段1】

师(出示图1):这里有“2倍”吗?

生1:我先画了1个苹果,然后又画了1个,一共2个,就是2倍。

师:“2倍”就是“2个”吗?

生1:不是,是……(想说却不知如何说)

生2:“2倍”和“2个”不一样。你这样画不对!我也画了苹果,应该再画1个,把2个和1个分开。(一边说一边把自己的图展示给大家看,如图2)

图2

师:谁看懂了?比较一下,哪个图表示的“2倍”更准确?

生3:第二张图更准确,既能看到开始的1个,又能看到后来的2个,“2个”是“1个”的“2倍”。

生4:对,我也觉得第二张图更清楚,我们可以把第1个苹果看成标准,后来的“2个”就是这“1个”的“2倍”。第一张图把“2个”和“1个”混在一起了。

生1:我也是这个意思,就是没画清楚。

师:是的,你就差了那么一点儿!

小结:“2倍”并不是指“2个”,而是在讲“2个”与“1个”的关系。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虽然生1的心里明白什么是“2倍”,但在画图时把作为标准的1个苹果与跟它比较的2个苹果混在了一起。而生2的图能让大家清楚地看到“2倍”是在讲这两部分苹果之间的关系,“2个”是“1个”的“2倍”。面对生1表征中的错误,教师并没有马上给出评判,而是提出了疑问,并提供对比材料,将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围绕“数量”与“关系”展开深入的思考,促使学生对“2倍”的理解从模糊走向清晰,对“倍”的认识从错误走向正确。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将体现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作业同时进行呈现,形成有结构的辨析材料,在暴露学生真实起点的同时将知识建构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另一方面应始终围绕核心概念,引导学生在“辨错”中体验知识内涵,明白“到底是什么”,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品格。

二、突破疑难点,究错求联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不论什么学科,都需要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结构,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后,对学科知识将更容易理解,更便于记忆,且能更好地迁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构建结构优良的知识网络。在学生错误高发的疑难处,教师更要引导学生主动展现“错”的全景,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并通过追根溯源深入“究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如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学生如果不能深刻理解“‘小数点要对齐’就是指‘相同数位要对齐’”这一原理,不明白“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本质是相同的,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原则,那么当他们遇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时,就容易出现末位对齐而导致计算错误的情况。因此,教师要创造机会,激发学生深入地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进行对比与沟通,促进其对运算本质的理解。

【教学片段2】

1.探究9.8+6.28的计算过程

师:请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生:等于7.26,我写过竖式了。

生:两个加数的整数部分相加已经有15了,结果不可能等于7.26。

生:第一个加数都比9多,和反而比9小,肯定错了,应该是16.08。

师:是的,通过观察比较或估一估的方法我们就能发现7.26这个结果是错的,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我们来看看他写的竖式(如图3)。

图3

生:我发现了,他是因为小数点没对齐,所以做错了。

师: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生:小数点对齐,数位就对齐了。

2.探究98+628的计算过程

师(出示图4):以前我们在学习整数加法时是怎样列竖式的?

图4

生: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百位对百位。

生:最右边对齐。

师:这样的对齐方法在小数加法中怎么就不灵了?

生:整数的最右边是个位,个位对齐了,其他数位也就对齐了,但小数就不一样了。像这道题,一个最右边是百分位,一个最右边是十分位,不能对的。

生:只要小数点对齐就好了,因为小数点右边的小数部分是从左往右排的,和整数部分正好相反。

师:你能概括一下小数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吗?

生: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加到一起,不然就错了。

生:像9.8中的8表示8个0.1,6.28中的8表示8个0.01,不能随便加。

师:对的,不管是整数加法还是小数加法,我们都要想办法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只有数位相同,计数单位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加法如此,减法也一样。

……

“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是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一个非常传统和重要的内容,正好处在整数运算、小数运算乃至分数运算的联结处,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虽然学生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已经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但由于当时所涉及的都是一位小数,小数点对齐与末位对齐在形式上没有差别,学生很难体会到“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当学生遇到“位数不同的两个小数相加减”时,这一算理就变得不确定了。对此,教师进行了及时干预,从错题入手,让学生在对比中逐步明理,掌握方法,同时结合口算、估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如此,教师采取“欲正先究错”的策略,利用典型错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判断对错、分析错因、寻找依据、联系沟通、反馈总结”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找错、对比、纠错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的本质,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三、把握生长点,悟错求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有些是教师可以提前干预的,有些却是学生的“必经之错”,出过错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真正明白背后的道理。尤其是在一些拓展应用题中出现的错误,往往体现出学生认知的盲区、思维的死角,暴露出学生在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错误恰是学生思维的生长点所在,教师要敏锐洞察,及时捕捉学生的这类错误,并加以利用,借“错”发挥,帮助学生通过“悟错”,跨越囚禁思维的栅栏。

如学习“鸽巢问题”,学生在经历了“‘元素’比‘集合’多1”的基本探究活动之后,可以建立起“具体情境”和“一般模型”之间的联系,并形成“至少数=1+1”的问题解决模式。但这时,学生可能会形成思维定式,因此教师要及时将学生引导到多“几”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在试错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教学片段3】

1.为何不是“1+2”

出示:5支笔放到3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 )支笔。

生1:5÷3=1……2,1+2=3,所以至少放3支笔。

生2:不对,5÷3=1……2,应该是1+1=2,至少放2支笔。

师:余2,为何不是加2?

生2:要从最不利的角度考虑,余下2要继续平均分,所以是加1,不是加2。

生3:如果加2,“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3支笔”是无法保证的。

师:大家验证一下。

生1:是我错了,我在一开始只从最不利的角度考虑。现在余下的不是1,要继续平均分。

师:看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千万不能被原有的思路束缚住了。

2.为何不是“1+1”?

出示:10张纸分给4个同学,总有一个同学至少分到( )张纸。

生:10÷4=2……2,2+1=3,所以总有一个同学至少分到3张纸。

师:为什么不是“1+1”?

生:商是2,不管余数是几,每个同学都至少有这2张纸。

出示:全班45个人,至少有( )个人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生:45÷12=3……9,3+1=4,所以至少有4个人。

……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鸽巢问题”,你知道“鸽”和“巢”在哪儿吗?

生:像笔和笔筒、苹果和抽屉、纸和书包……这些都是“鸽”和“巢”。

师:是的,它们都是“鸽”与“巢”的化身,只不过“鸽”和“巢”比较幸运,成为这类问题的代言,就像笼子里的那些“鸡”和“兔”,是另一类问题的代言。但不管怎么样的“鸽”,飞入怎么样的“巢”,也无论“鸽”比“巢”多几,我们都有办法来确定同属于一个“巢”的“至少数”。你能创造一个这样的“鸽巢问题”吗?(生举例,验证)

以上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余2,为何不是加2”,引发学生对两种结论的深刻分析。这也是对“鸽巢问题”第一阶段探究过程的强化与提升,能有效帮助学生跳出知识的“固有框架”,重新审视和发现新的模型。教师再通过分析对比让学生主动发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元素”“集合”与“鸽”“巢”的对应关系,促使其面对问题时能灵活变通加以解决。

如此,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有梯度的学习素材,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促使学生在“查漏”中感悟“问题本质”,在“补缺”中建构“数学模型”,逐步提高学生勇于突破、善于变通的创新意识。

总之,学科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可或缺的阵地,“科学精神”的培育是数学学科德育价值的重要维度之一。错题既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学科育人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持续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借错题丰富学生的认知过程,使学生深刻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感知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真的品质。通过“化错为正”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的这条重要路径,可以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到数学课堂的细微之处。

猜你喜欢

科学精神数位小数点
相同数位相加减
分清数位 照“位”读写
你了解“数位”吗
认识数位
例谈小学阅读文本解读的角度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理科教学养成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研究
电大教务管理中科学精神的应用
小数点移到哪去了
超级小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