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建工程中破碎围岩硐室围岩控制技术
2021-12-04陈中亿
陈中亿
(福建海峡科化富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建 永安 366000)
在如今的社会发展形势下,由于我国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很多浅层的资源已经被开采完全,因此开始逐步加大开采深度。而在地下硐室开采施工中,具有较大的围岩应力,容易发生变形。围岩具有破碎性,其强度较低,使得硐室的支护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为了能够确保硐室稳定性,需要充分分析围岩特性,对围岩控制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以保证支护的有效性,使硐室开采更加安全。
1 工程概况
某矿区具有较简单的结构,而且厚度相对比较稳定,在全区范围内都能够进行开采。该矿西部一区域水泵房的埋深达到700m,主要设置在矿层上部的粉砂岩中,和矿层的距离大概20m。但是硐室围岩强度不足,而且部分夹有炭质泥岩,粉砂岩中存在裂隙水,受其影响,硐室围岩的强度再次降低,水泵房围岩发生较大的变形,从实际的情况得出,硐室的顶板变形最大值为1300mm,拱肩变形最大值为1200mm,底部鼓量为600mm,围岩的破坏情况较严重[1]。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多次加固,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围岩变形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硐室的变形对矿产开采的安全产生较大影响。所以,需要通过合理的围岩控制技术加固。
2 矿区开采中存在的问题
()硐室围岩地质稳定性差。从实际的调查情况看,该矿区内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岩层内含有裂隙水,而且矿区有发育几条断层,区域的构造断裂发育。该矿区由于东南方向具有较高的地势,在降水量较多的时间段会形成大量的地表汇水。该矿区还有地表径流,在汛期会发生河水水位快速上涨,矿区主矿体的顶板围岩主要有泥质岩、白云质灰岩等,山矿体较为松软,稳定性相对较差。
(2)硐室围岩构造有效应力小。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断层的受力会发生变化,针对于矿区的断层区域破碎围岩来讲,地表水可能会通过多种方式渗入到地壳的各个断层中,而其中的破碎介质会形成孔隙压力,这样降低了岩体的有效应力,围岩压降低,岩体有效强度下降。矿区地下水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围岩结构夹杂物质与其容易发生水化作用,进而泥化,使岩石的力学性质减弱,岩体之间的摩擦力、断层剪切应力都下降。由于断层区域裂隙水压力增大,围岩自重增加,容易出现自然地质灾害。
(3)硐室围岩变形。在矿区开采时,边墙的变形问题在逐渐加深,这主要是因为在开挖边墙时,顶板的拱形围岩会发生拱效应,降低围岩变形。大部分地下硐室的开挖变形监测规律都是一致的,在不断开挖的过程中,顶拱会接着出现下沉,变形情况较为稳定[2]。开挖硐室的过程中,边墙变形会不间断的增大,而在开挖深度逐渐增大的情况下,硐顶的切向应力会从拉应力转化到压应力,同时还会不断增大,拱部开挖时,硐室围岩由于裂隙的存在,使得不稳定区域的矿体产生破碎,整体的围岩硐室会发生变形。
3 硐室围岩破坏特性和作用原因
(1)围岩破坏特性。该矿区水泵房设计的是直墙半圆拱形,最开始采取的支护方案为锚网索喷注+36U型钢封闭支架进行支护。硐室在进行支护施工时,围岩存在较严重的变形,U型钢支架扭曲情况较严重,底部鼓量较大,混凝土开裂的面积较大,对硐室的开采施工产生一定的阻碍。从现场的实际情况看来,硐室两边的破坏情况相比较顶板而言较大,两边的破坏范围可延长到7.5m,顶板的破坏范围延长2m,相对来讲,顶板深部岩层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围岩破碎较小。
(2)作用原因。通过对现场的情况调查,水泵房围岩变形的影响因素有断层围岩性质、地应力、时间效应、施工等。首先是围岩性质,硐室发生变形的最重要因素是围岩自身性质,从实际观测情况得知,该矿区水泵房主要设置在矿层上部的粉砂岩中,破碎围岩发育,缺乏完整性,因而使得围岩发生较大的变形。另外是地应力,水泵房的埋深为700m,埋深较大,地应力较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岩石的蠕变情况较为突出,在作用一定的时间后,硐室围岩会出现变形,如果是使用普通的支护,达到的效果不理想。再者是时间效应,硐室围岩在发生变形时,时间效应对其产生的影响较大,根据岩石的蠕变情况,会经历3个时间段,第一是瞬态蠕变,第二是稳定蠕变,第三是稳态蠕变。然而,近段时间硐室围岩变形在增大,存在不稳定变形,对硐室的安全产生影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固,确保围岩稳定。还有是工作面采动影响,使得围岩破碎加重,变形情况严重。最后是施工影响,最开始对硐室进行支护主要使用锚网索喷注+36U型钢封闭支架,然而实际调查中发现钢棚后没有做实,支架的受力均匀度不足,硐室两边以及底板受力较大,使得支架向上拱起。
4 硐室围岩控制技术
(1)围岩控制原则。为了能够保证硐室的安全稳定,需要结合其实际的地质情况,对围岩进行有效的支护控制。围岩控制原则:首先,要确保围岩和支护结构成为整体,支护结构的刚度一定,和围岩整体的变形形成统一。其次,要对硐室的布局进行全面考量,在水泵房周围设置有多个硐室,相互之间存在影响,进行围岩控制支护时,需要考量到水泵房围岩的稳定性,同时其他硐室要尽可能的减小影响,降低硐室围岩变形量。其三,由于硐室围岩破碎使其完整性不足,强度较差,对围岩进行支护的效果不突出,所以,进行加固时需要通过注浆形式,对围岩的内聚力、抗拉强度进行增强。其四,对断面要进行全面支护,大断面的硐室通常为永久性的,使用的时间很长,如果硐室存在区域破坏,会连带着其他区域受到影响,硐室整体的稳定性变差,所以,对硐室的断面要全面支护,以对围岩变形进行有效控制。其五,要确保全长锚固和高预应力原则,在对发生变形的硐室进行支护加固时,要优先使用高预应力和全长锚固的支护方式。最后,硐室支护在完成后,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效果,硐室矿压情况需要进行检测,科学的评估围岩控制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以更好的保证硐室稳定。
(2)地质稳定性加固。破碎围岩的回采进路需要进行加固,对于底板反底拱施工需要在顶板、边墙稳定后进行。底板需要设置为弧形结构,通过钢筋网的铺设,使其和边部的喷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后,接着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反底拱结构,然后铺设素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短掘短支的原则,对进尺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实现初次支护。掘进循环进尺需要控制在700mm,和U型钢支架的排距保持统一。当掘进尺寸达到U型钢支架的排距时,对全断面需要架设支架,在棚后铺设钢筋网同时用喷浆进行封闭,接着在棚外铺设钢筋网,然后将注浆管埋设。由于这部分进路围岩破碎较大,在进行加固施工时,需要注重降低围岩扰动。在完成喷浆后,需要对硐室壁进行注浆,这个过程需要确保填充密实,使注浆加固的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经过加固后,钢支架的承载力得到优化,钢支架的受力更加均匀。在填充注浆完成后,需要及时浇筑底板。
(3)联合支护方案。该矿区硐室围岩控制主要使用注浆加固以及锚网索+U型钢棚的联合支护方案。在实施这一支护方法时,首先,施工人员需要结合矿建工程的实际情况,取下U型钢棚,接着对硐室进行修整和加固,然后对其质量进行检测,确保结构的坚固性。针对其中存在的薄弱点,需要使用锚杆和锚索有效的加固四周围岩。该加固支护控制中,选择的锚杆直径为20mm,长度大概为2400mm,锚杆有左螺旋纹。锚杆和锚杆之间的间距为700mm×850mm,锚索的直径为18mm,在使用锚网索加固时,材料中使用了一定量的树脂锚固剂,断面的整体设置8根锚索,同时还需要铺设6.5mm直径的焊接钢筋网,在完成相关的工作后,需要通过专门的喷浆人员进行喷浆操作,在厚度方面需要控制达到50mm。完成锚索施工后,施工人员需要结合现场实际的情况建立新的U型钢棚,接着通过专门的喷浆人员进行喷浆操作,等到完成喷浆工作后,继续进行注浆加固,依照对该矿区的具体情况来看,硐室具有较差的稳定性,所以,在进行注浆施工时,压力应当合理的控制,实际确定的注浆压力为4.5MPa,注浆孔的直径设置为32mm以内。加固材料的使用主要选取普通型的硅酸盐水泥浆液,注意在施工的过程中保证平稳进行,确保注浆过程的顺利。还有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注浆时,施工人员如果发现存在围岩破碎区域,需要利用加密注浆,保证浆孔间距来确保硐室的稳定性,这样施工才会更加安全。
(4)支护效果。在使用了联合加固方案后,需要对支护控制效果进行检测,以便更好的保证支护加固效果。对硐室围岩的移动情况进行检测。从检测的结果来看,围岩在加固支护经过40天,硐室顶板的底鼓量、下沉量以及两边移近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基本上呈现线性增长。在经过了40天以上60天以内,围岩的变形速度得到了较大的降低,在接近60天的时间时,达到最大并保持稳定。最终硐室的顶板下沉量为15mm,底鼓量为23mm,硐室两边移近量为32mm,能够保持在允许的情况下,而且现场硐室混凝土的喷层较为完好,没有发生脱落、断裂情况,具有较好的支护效果,确保了围岩的稳定性。
5 结语
总而言之,近年来由于我国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浅部的矿产资源逐渐减少,对矿产资源深度开采规模在不断增加,因此地下硐室开采建设施工也日益增多。然而,地下硐室围岩地质条件过于复杂,构造应力较大,其稳定性较差。而在矿产资源的深度开采中,硐室围岩的控制以及支护技术非常关键,对矿建工程的安全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实际的工程案例出发,对硐室围岩的破坏情况及作用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情况使用联合支护的方法,对破碎围岩进行支护加固,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相信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矿产开采硐室围岩控制技术会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能够为矿建工程带来更有效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