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
2021-12-04胡昌林
胡昌林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100)
辅导员是思政教育的中坚力量,是高职学生的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职业发展拥有着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与此同时,辅导员还承担着维护社会与校园的稳定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及实践型人才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加强并促进高职辅导员职业发展拥有鲜明的现实意义。然而在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职责定位、培训机制、管理技能、能力素养等方面却存在诸多问题,导致高职辅导员难以获得更为健康、更为全面的发展和成长。而要想切实解决此类问题,需要结合高职院校与辅导员的发展目标,探究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方向,从具体问题的角度出发,探究出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内容结构
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职业路径、职业人格、职业能力等层面的健康发展,是我国高职院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关键内容。其中职业能力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重点与核心,职业人格是辅导员发展的品质基础,而发展路径则是职业发展的向度规范与客观条件。在“院校辅导”与“自我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能够使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路径、人格及能力得到更为健康、更为全面的发展。首先是职业能力。职业能力主要指社会个体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胜任特定工作的综合能力,是高职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其基本内容包括专业技能与专业能力两个层面,其中专业能力包括辅导员自我探究思政知识及将其内化为职业素养的工作方法和基本能力。其次是职业人格。职业人格主要指心理素质(信念、情感、认知、兴趣)、道德品质(为人师表、乐于奉献、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尽职尽责、敬业爱生)、个性特质(乐观向上、平易近人、宽容博爱)等内容。除此之外,辅导员的职业人格还包括心理成长、思想优化等内容,能够帮助辅导员更好地优化师生关系,提升教育质量。最后是职业路径。职业路径具体指社会个体的自我成长、自我认知及晋升的发展方案,属于人力管理的基本内容与重要环节。而辅导员的职业路径拥有较为鲜明的专业性与职业性特征。其中专业性主要指经过特定训练的过程,而职业性则指辅导员拥有具体的行为规范和标准。在职业路径的支持下,辅导员能够更好地挖掘内在潜力,提升自身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使学生教育更具针对性与时效性。
(二)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内容
职业生涯管理是职业发展的基本手段,具体包括组织管理与个体管理两大组成部分,其中个体管理强调辅导员对自我职业生涯的管理与规划,探究自我的发展方向与内涵。而组织管理则指院校在辅导员职业生涯中的辅导过程与管理机制。能够结合辅导员的发展诉求,形成或制定相应的职业通道、发展规划及需求战略,使辅导员在院校辅导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而在管理学的层面上,辅导员的生涯管理能够充分挖掘并利用辅导员的潜能,延伸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维度,并根据院校的发展需求,规范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方向,使其结合新时代对高职院校的基本需求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塑造自身的职业人格。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辅导员管理主体、管理目标及管理过程。其中管理主体主要指相关教育部门及院校自身。而教育目标是“推动辅导员的能力提升与整体发展”。至于管理过程,是高职院校结合辅导员的基本特征及特点,通过特定的控制、协调、组织、计划等环节,实现辅导员职业发展目标的管理过程。然而在管理过程中,高职院校应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的确立阶段、成长阶段、稳固阶段出发,通过制度保障、资源汇聚、科学实施、平台搭建、系统规划等形式,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职业人格及职业路径。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所存在的基本问题
结合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基本内容能够发现,职业发展管理是高职院校与辅导员共同推进自身健康发展与成长的关键渠道。但在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明确组织管理与自我管理的价值与作用,探究辅导员职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并促进高职辅导员的健康发展与职业成长。
(一)高职院校在辅导员职业发展中的“不足”
首先职责不够清晰、明确。高职辅导员在角色定位与职责分工上存在明显的模糊性问题。严重影响到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与成长。在工作内容上,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工作,其中思政教育是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的基础与核心。而日常工作则是思政教育的辅助环节。然而在实际的事务性工作中,辅导员除了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外,只负责与高职学生群体有关的事情。其次是缺乏可持续的培训机制。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职业路径、职业人格及职业能力。仅凭辅导员自身难以全面地、有效地、科学地推动自身的职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构建出科学的、持续的培训机制,以此帮助辅导员掌握专业技能、熟悉院校环境、革新知识结构、挖掘自身潜能。然而在培训机制的建构过程中,却存在明显的持续性不足问题。即培训周期较为短暂,难以得到切实的保障,且培训过程较为笼统。此外,在培训内容上还存在“缺乏实用性”的问题。理论阐述与思想传达的成分较多,而与学生管理、思政教育有关的内容却少之又少。最后是评估机制不够科学。譬如在辅导员考核上,很多高职院校的考核指标只停留在“绩”“勤”“能”“德”等层面上,并没有对其进行具体的量化和细化。而在考核结果的反馈与沟通上,高职院校只是表彰优秀的辅导员,并没有对评价结果不理想的辅导员进行反馈和指导。
(二)辅导员在自我职业发展中的“问题”
首先,高职辅导员并没有将自身作为院校长期发展的基本要素,难以从辅导员与高职院校的内在联系上,明确自身所拥有的责任和义务,只是将辅导员作为教学岗位或行政岗位的“中转站”。其次,缺乏职业发展规划的能力与技能。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职业能力、人格及路径。其中职业能力与职业人格是辅导员与高职院校共同努力的结果。然而在实际的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辅导员只是听从院校长者或领导的建议,忽视对自身的客观条件、气质、性格、兴趣等情况的分析和考量。进而对职业发展进行展望式、经验式的规划,难以切实地提升自身的职业发展质量与效率。最后,能力素养的缺失。通常来讲职业能力素养关系到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维度和质量,影响到辅导员在职业探索期与职业稳固期的工作效率。而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学生往往因经济、恋爱、就业、学业等方面的压力,出现相应的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需要辅导员拥有较为扎实的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然而大部分高职辅导员却非心理专业或哲学专业出身,在知识层面上存在诸多的不足,难以满足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的发展要求。
(三)辅导员与高职院校在职业管理中脱节
首先是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与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存在明显的差异。通常来讲,当辅导员与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相统一或相一致时,辅导员的工作激情和工作质量能够得到有效地激发和挖掘。并在整合自身利益与学校发展的前提下,使自身获得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然而在实际的职业发展中,辅导员难以将自身的发展诉求与高职院校的整体规划结合起来,导致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目标、路径及过程受到制约和影响。譬如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评价主要放在办学规模、就业率及人才培养质量等指标上,而在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层面上,则停留在“不添乱、不出事”的层面上,导致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局限在“学生教育”上。而辅导员与学生教育的关系不大,难以插手高职院校的其他事务,进而导致辅导员的发展目标与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相互错位。其次是辅导员与高职院校缺乏充分的沟通。通常来讲高职院校缺乏对辅导员的重视,忽视辅导员职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价值,只是从辅导员评价与考核的层面上,指点和引导辅导员开展日常性工作。而辅导员却由于性格或传统观念的影响,难以将自身的发展诉求积极地反馈给学校。因此在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导致辅导员与院校的沟通不够通畅。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结合高职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基本内容,能够发现职业路径、职业能力及职业人格是高职辅导员获得健康发展的基本内容与主要方向。而职业发展管理中的院校辅导与自我发展则是推动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基本方式和内容。因此我们需要从高职院校与辅导员两个层面出发,探究出解决辅导员职业发展问题的对策,以此推动高职辅导员的健康成长和专业发展。
(一)高职院校应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机制
首先是明确辅导员的职责。在明确辅导员职责前,我们需要确定辅导员在高职院校中的功能及价值。即:(1)高职院校应将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引导与心理疏导的抓手,突出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的责任与义务。(2)要将辅导员作为联系院校和学生的媒介,获取学生的基本诉求,调整工作内容。而通过明确辅导员的功能和价值,高职院校可以确定辅导员所拥有的教育职责、服务职责及管理职责。其中教育职责包括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性格品质与道德品格。而管理职责则包括干部培养、集体建设、事件处理;至于服务职责主要包括信息提供、就业指导、学生资助等内容。其次是培训机制,高职院校应结合辅导员的基本职责,制定科学的、长期的、有效的培训机制。(1)培训目标。应结合职业路径、职业人格及职业能力等职业发展内容及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中的职责,确定相应的培训目标;(2)培训内容。应以辅导员的实际工作为媒介,以能力培养为抓手,注重培训内容的实践性,提升辅导员培训机制的实用性;(3)培训方式。高职院校应丰富培训方式,需要将“观看录像”“参观考察”“小组讨论”“讲授示范”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辅导员的积极性。(4)培训周期。高职院校应根据辅导员在职业探索阶段、稳固阶段及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最后是评价机制。高职院校应完善评价指标,细化并量化“绩”“勤”“能”及“德”等指标,并结合辅导员职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与反馈。简而言之就是在评价中,突出辅导员评价机制的“诊断性”,使其与辅导员职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辅导员应增强自身的职业发展力度
高职辅导员应明确自身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探究自身职业发展的方向,从生涯管理的角度出发,推动自身的职业发展。首先,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高职辅导员应科学界定自身的角色定位,将自身发展与学生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从高职院校现代化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升自身对辅导员工作的自信心与责任感。其次,在职业发展能力的层面上,辅导员应明确职业规划的内涵,确定职业发展的基本内容、过程及方法,即结合自身的职业价值观、性格、兴趣及客观条件,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全面的规划与梳理。在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升中,高职辅导员应通过与高校领导层的交流和沟通,明确职业发展的基本目标。并在计算机网络交流、沟通的基础上,探索出基于“同等资质或背景”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体系及技巧,从而不断地、循序渐进地探究出相应的规划方法,提高自身的规划能力。最后,提升辅导员的知识素养。由于高职辅导员在日常事务处理中肩负着管理职责、教育职责、服务职责,所以需要辅导员拥有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此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管理与学生教育的质量。在院校培训的基础上,辅导员还需要明确职业确立阶段、发展阶段、稳固阶段等阶段的规划内容,将不同的学科知识融入到职业发展的不同环节及过程中。(1)高职院校在辅导员职业确立阶段,应根据辅导员的发展特征、价值理念及思想品质,制定出能够“融入各学科基础知识”的培训体系,使教师对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管理学等知识,有整体的理解和认识。(2)高职辅导员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及学校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知识素养学习机制,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方式,提升对知识素养的掌握程度。(3)在发展阶段或稳固阶段,辅导员应在综合应用各类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实效性。
(三)增进辅导员与高职院校的内在联系
高职院校的宗旨是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需求。而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的层面上拥有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因此,需要高职院校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将辅导员职业发展纳入到院校发展的不同环节中,以此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明确辅导员从学生管理与学生服务等角度出发,实现思政教育的。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与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存在紧密的联系,只有通过辅导员的工作,才能切实完善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而在发展目标上,高职院校可从学生教育的角度出发,整合院校与辅导员的发展目标,推动学生在思想、心理、能力、素养、经验上的全面发展。唯有如此,辅导员才能更好地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确立自身的发展方向。其次在交流沟通上,高职院校应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沟通机制,提高与辅导员的沟通频率。(1)在培训过程中,明确辅导员的基本诉求,确定辅导员的发展方向,并将辅导员的发展整合到院校培训的过程中;(2)在考核评价中,辅导员应根据评价结果及院校的反馈结果,积极询问、探讨职业发展内容及方向,纠正自身所存在的问题;(3)在学生管理与学生服务的层面上,高职院校应通过与辅导员的沟通、交流,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并将相关的要求传达给辅导员。
四、结语
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质量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及育人质量。然而在实际的职业发展中,高职辅导员却存在自我发展与院校辅导等层面上的问题,需要高职院校在明确辅导员职业发展内容的基础上,从院校、辅导员两个层面出发,制定出相应的职业生涯管理机制或体系,使辅导员能够结合自身的客观条件、价值理念,明确发展目标,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从而为我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