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萨伊《第一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有声资料版本分析

2021-12-04戛威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奏鸣曲和弦乐章

戛威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110818)

伊萨伊(1858—1931),法比乐派重要的传承者,是著名比利时小提琴家和作曲家,他的作品除了这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之外,还包括歌剧、室内乐、协奏曲等。其中以这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最为人所赞扬。此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伊萨伊听完小提琴家席格悌演奏巴赫的《g小无伴奏小提琴组曲》后,决定开始创作这套作品的。作曲的手法使用巴赫《六首无伴奏奏鸣曲与组曲》,以及帕格尼尼《二十四首无伴奏小提琴随想曲》为素材,并且结合伊萨伊本身多样性的音乐创作手法,让无伴奏小提琴曲在这两部巨作之后再次受到世人的瞩目。

一、伊萨伊《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于19世纪形成的法比乐派是由贝里奥(1802—1870)开始的比利时小提琴学派,融合了帕格尼尼的绚烂技巧和法国的优雅风格,他的学生维厄当更是比利时学派中的重要人物。维厄当发挥了小提琴在交响乐中的独奏地位,伊萨伊在他的带领下,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伊萨伊的演奏热情奔放,丰沛的情感集合音乐的力与美,他使用更为强烈的柔弦来表现小提琴的音色,使得音色更加优美。伊萨伊为推广法比音乐,四处奔走,并创立音乐学校和比赛,为的就是将法比学派优良的精神传承下去,因他的努力及坚持,法比乐派迄今在音乐历史上仍占有一席之位。

伊萨伊对20世纪小提琴演奏的影响和贡献极大。以巴赫的作曲形式结合帕格尼尼的炫技,再融入自己的语法,这就是伊萨伊的《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伊萨伊取材于小提琴的新约圣经,一为巴赫的《六首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另一则是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伊萨伊的创作想法非常丰富,勇于尝试,这两部作品启发了他的灵感,同时将自己对于音乐的认识,从巴洛克形式一直走到自己的音乐,其作品似乎就在述说着音乐形式或创作技巧的演变史。在伊萨伊的作品中能看到早期奏鸣曲与组曲的形式,还有丰富的作曲手法和音乐内容,如赋格曲式、复音对位写法、变奏曲式、叙事曲、前奏曲、常动曲的运用,以及富有幻想曲风和即兴色彩等,这样的写法已颠覆“奏鸣曲”一词。又譬如关于伊萨伊个人的记谱法,清楚地记载作曲家自己想要的指法与技法,这些新的音乐构思能看出伊萨伊试图在传统与炫技的巅峰上,为20世纪之前小提琴的技巧与表现再创另一座高峰。

二、《第一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的结构分析

《第一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内容写着许多高超的技巧和多样的音乐变化。1924年伊萨伊听完席格悌演奏的《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后,激发伊萨伊丰富的灵感,很快就把此曲创作完成,看似遵循着巴洛克时期的作曲手法,却在内容及创作手法上变化无穷。整曲共有四个乐章,调性上虽以g小调为主,却是调性与调式的混合形态。第一乐章是沉稳的缓板,复杂的和声和上下声部的交错,连续的三度、六度音程,以及尾奏的近桥奏颤音技术,都是第一乐章的特色,无论在和声及旋律等架构上,已开创无伴奏的新局面。第二乐章标注为小赋格曲,曲式较为自由。虽为小赋格曲,但伊萨伊遵循着赋格曲式,在开头至第14小节,主题与答题仿照四声部赋格曲轮流出现,让原本单纯二声部的对唱如同四声部钢琴赋格曲一样丰富,而在插入句或中段,伊萨伊运用着自己熟练的语法,穿插在其中。第三乐章为诙谐的稍快板,伊萨伊将第三乐章写作诙谐曲,不禁让人联想到贝多芬的奏鸣曲式,以诙谐曲代替原本的小步舞曲。伊萨伊的创作手法着实高明。第四乐章回到快板终曲,开头呼应着第一乐章较具和弦式的创作手法,但在风格上完全转变,坚定明确的曲风,技巧上加入了十度大跳音程、三度与六度的分解音程等变化,从赋格曲衔接到古典时期的奏鸣曲式,并结合不同时期的音乐产物。

三、小提琴演奏家的演奏音色和唱片资料分析

1. 小提琴演奏家的唱片录制简介

伊萨伊的唱片录制不胜枚举,无论是单一乐章或整套录制,近年来越发显示出大众对伊萨伊的重视。以萧姆斯基、齐玛曼、卡瓦克斯和巴拉提录制的这四张唱片来做有声资料比较,选择他们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早期的伊萨伊录音以萧姆斯基(1982年录制)、齐玛曼(1994年录制)的唱片最具代表性,卡瓦克斯则是帕格尼尼和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大赛首奖(1999年录制),另外新生代的小提琴家巴拉提在1997年得到伊丽莎白女王大赛第三名,2010年获得帕格尼尼大赛首奖(2013年录制),这四位无论在音乐诠释及技巧上都具有极高的水准;第二,其后陆续发行了许多整套专辑的虽有基东·克莱曼(1900年由Olympia发行)、皮凯森(1988年录制),但因在国内购买不易所以并未选择;第三,市面上以日本小提琴家录音最多,但未能找出其代表性。因此,笔者选择较具权威性的萧姆斯基、齐玛曼,以及皆获得帕格尼尼大赛首奖的卡瓦克斯、巴拉提,依序介绍他们的背景和音乐诠释,再比较他们演奏的差异及特色。

(1)俄国小提琴家萧姆斯基

俄国小提琴家萧姆斯基1917年出生于美国费城的俄罗斯犹太裔家庭,7岁即和费城管弦乐团合作演出,1925年起跟随俄国著名的小提琴教师奥尔学琴,他也是奥尔去世前所收的最后一个学生,之后进入科蒂斯音乐学院由奥尔的另一位学生津巴利斯特(1889—1985)继续帮他完成学业。1979年,萧姆斯基完成巴赫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全集,三年后再完成伊萨伊这六首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的录音。

(2)德国小提琴家齐玛曼

齐玛曼是当今最重要的小提琴名家之一,1965年出生于德国,5岁由他的母亲启蒙。1976年获得德国青年音乐大赛后(Jugend musiziert),从此邀约不断,除了与知名乐团、演奏家合作,开始录制唱片,也发展他的事业到电台及电视台。此张专辑所使用的小提琴为1706年的斯特拉底瓦力名琴,这把小提琴也曾是克莱斯勒所使用的名琴。

(3)希腊小提琴家里奥尼达斯·卡瓦克斯

里奥尼达斯·卡瓦克斯为现今著名的希腊小提琴家,在他21岁之前,已夺得1985年在赫尔辛基的西贝流士国际大赛(International Sibelius Competition)、1986年印第安纳波利斯银牌(Indianapolis Competition)、1988年获得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赛首奖。当年33岁的卡瓦克斯在1999年9月录制于希腊的雅典音乐厅,所使用的小提琴为1692年的斯特拉底瓦力名琴(Falmouth),弓则是1850年的多明尼克·贝卡(Dominique Peccatte)。

(4)匈牙利小提琴家巴拉提

巴拉提是新生代的小提琴家中潜力最被看好的一位,1979年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5岁习琴,8岁便以独奏家身份站上舞台,之后于李斯特音乐学院学习,1996年在隆·狄博大赛中荣获银牌,1997年获得伊丽莎白女王大赛铜牌,2010年则一举拿下帕格尼尼大赛首奖,在乐坛上崭露头角。巴拉提录制伊萨伊的专辑原先由法国赛皮尔制作唱片公司(Saphir Production)录音,其后转至德国柏林经典公司(Berlin Classics)为主要录音。在专辑里所使用的琴为1703年斯特拉底瓦力“哈姆沃斯夫人”,由芝加哥斯特拉底瓦力协会无偿提供他使用。

2. 《第一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的有声资料比较

(1)萧姆斯基的演奏技巧与音乐特色

第一乐章以♪=52-56的速度,较即兴的方式来演奏,当和弦主题出现在下声部时,会以由下往上回到主题音上拉奏来强调。第1小节至第4小节以强烈的方式来演奏出激昂的音色与声响,每个音都极尽可能地拉到最满最强。第11小节开始速度稍快,持续地往前进,至第15小节以♪=96-100的速度,迅速地演奏此双音乐段,直到第18小节才渐慢下来,进入第19小节回到原速。第27小节的第三拍与第28、29小节以细小的抖音与近指板上的音色演奏,听觉上有着如同轻声颤抖般,一次又一次呼唤着,此意境处理极佳。在第42小节再现后,从第42小节第三拍开始近桥奏,以较快的速度弹奏♪=80-84,演奏氛围充满了萧瑟感,寂静震动琴弓,直到最后一个长音声响消失。

第二乐章以♩=64-72的速度来演奏,较快速与流动地将两声部紧紧缠绕的感觉呈现出来。第30小节至第35小节以带有华丽的音色来演奏此段落,保持在较快的速度上。第42小节至第54小节以较激情的方式一步一步往上爬升,并持续地扩张情绪。在第55小节至第62小节转换为较温暖的音色来做出层次感与变化。第67小节至第73小节以较快的速度演奏此全音阶段落,其中夹杂三度与六度的困难技巧,之后进入强烈的和弦段落,演奏出宽阔与宏伟感。第83小节至第86小节丝毫不减速的快速三连音,萧姆斯基清楚地强调出重音,这样的技术表现令人赞叹不已。在第104小节演奏十连音和十二连音的琶音音型,如激流般不断冲击,非常有震撼力。最后两小节将情绪累积到最高点,爆发开来。

第三乐章以♪=66-72的速度弹奏,开始时稍稍把音量加强至中强(mf),能感受到萧姆斯基非常富有情感地歌唱着,反复回到开头再以弱(p)演奏,制造音色变化与层次感。12、13小节做了一点弹性拉长的处理,产生了一种拉扯感,增加乐句气氛的意境。第16小节第二拍稍稍增加了音量至中弱(mp),与第18小节第二拍开始的乐句,做出对比层次感。第22小节加快了速度,增加流动感与不安的效果。第39小节至第50小节同样非常迅速,似即兴般的诠释,增加戏剧性,以较为热情的方式演奏再现部。在最终渐渐收回音量,安静地消失。

第四乐章以♪=144-152的速度,即富有弹性、极快的速度演奏此乐章,充满了震撼力与爆发力,热情澎湃。第18小节至第38小节处理方式像是快速旋转的感觉,在复杂困难换弦处,萧姆斯基在演奏上丝毫不费力。第48小节至第55小节困难的三度与十度音程,飞快地演奏完,如同魔鬼炫技般的效果。第67小节最后两音是以席姆版演奏断奏的方式来处理。第85小节至第91小节绕弦功力十足,迅速地清晰拉奏出重音并具有震撼的效果,进入再现第108小节,可以清楚地听到弓击弦的发音,强而有力。第115、116小节把情绪引发出来,扩大其张力,持续地放大音量与力量,直到最后一个音。

(2)齐玛曼的演奏技巧与音乐特色

第一乐章以♪=66-72较流动的速度来演奏。第1小节至第4小节开头演奏出像似源源不绝的能量与音乐的宽度,当主题音在和弦的下声部时,演奏方式为由下往上再回到主题。在第5小节稍放慢速度,第6小节再加快,速度变化较大,较有即兴风格的味道。第8小节第一个和弦是由上往下反向演奏,强调出下声部的主题。第11小节音色转换非常分明,安静下来,弓靠近指板来演奏。第15小节先从慢速开始,在六连音时加快,快速的六度音程以大的乐句想法来穿插。第26小节以较延展放慢的方式来诠释。第29小节第三拍以♩=66的速度来拉奏,快速的演奏跨弦琶音乐句,直到第33、34小节,扩大渐慢下来进到再现部。再现部演奏得很大气潇洒,速度不断地向前进行。第42小节第三拍近桥奏,以较稳定的速度在♩=50-54上演奏。第45小节有些许加快。到了第49小节第二拍开始的八分音符,以四分音符的长度演奏来表达渐慢(放慢)的效果,最后以寂静的长音消失收尾。

第二乐章以♩=54稳定的速度来慢慢唱着旋律。在第11小节,此处很清楚地控制上下声部的音量比例,使低声部的主题突显出来,呈现出G弦音色的浑厚优美。第23小节至第29小节跨弦琶音段落演奏得从容,且音色优美丰富,经过些许的起伏后,进入高音主题。第48小节至第51小节刻意加重切分音的演奏效果,让人感受到情绪的激昂。第63小节至第73小节经过两声部优美的主题后,演奏充满幻想感和惊奇感,运用第71小节至第73小节的六度全音阶将音乐推向高点。在第94小节将速度拉回原速,缓慢地歌唱着低音主题,再经过扩张进入第104小节。第104小节表现出像海浪般的快速琶音音型,营造出波涛汹涌的效果,经四个八度的音阶后气势激昂地结束。

第三乐章以♪=66-69的速度进行,优美地歌唱着旋律,琴声温暖抚慰人心,令人完全被吸引与着迷。第16小节第二拍开始为五度、四度音程乐段,音色具有透明感,像说故事般地娓娓道来,直到第21小节的长音消失而升华。第42小节速度较为流动加快,更为激昂,将情感推向更强烈之处。第43小节有如回旋般下坠感,一路往下冲,到了第46小节才慢慢地缓和下来。接着第47小节以回音带着强烈对比的力度进入再现部。第51小节再现部再度以温暖的音色歌唱着。第66、67小节特意以滑音来连接最后两个音,增加情感效果,最后以上行声响进入优美的尾音。

第四乐章以♪=136-144的速度来演奏,第1小节至第18小节开头第一拍极具利落感,使用华丽的琴音来演奏,整段以断奏来诠释,夹杂着十六分音符的跳弓,在三和弦方面以一次演奏三条弦的方式来强调声响效果。第18小节的音色、音量转换为更轻柔些、演奏出有点摇摆的律动感,与前段形成对比。第63小节至第80小节此段落速度稍流动些,以♪=144-152的速度增加了戏剧感,先以较轻盈的感觉演奏之后,慢慢地累积情绪渐强上去,再缓和下来,使整个乐段充满了幻想感。在第108小节的再现段落,呼应开头回到以利落的华丽感来诠释,像似挥舞着宝剑,迎向胜利。

(3)卡瓦克斯的演奏技巧与音乐特色

第一乐章以♪=50-54的速度拉奏和弦时,以由下往上的拉法来演奏,当主题音在下声部时,并没有特意再回到主旋律音。第5、6小节以没有抖音的方式,营造较为平稳的速度与单纯的音色感。第11小节在靠指板的位置拉奏,演奏出宁静感与淡淡的忧愁。在第15小节全音阶的段落刻意放慢速度,以♪=76的速度演奏出寂静感。第18小节才以渐强渐慢的方式进入第19小节。演奏者在音乐氛围与音色上显得特别优雅。在第27小节第三拍与第28小节都可以感受到像是轻声呼唤的语气。第32小节至第34小节强调与加强每拍的第一音来演奏此跨弦琶音音型。第34小节第三拍第六音以席姆版D音来演奏,扩大渐强后进入再现部。第42小节尾句开始近桥奏,以♪=66的速度轻柔地前进,直到最后一个长音,划下句点。

第二乐章以♩=58-60的速度演奏,开头以优雅的音色淡淡地唱着,在挂留音弓法上演奏出些许弹性、摇摆的律动感。接着第48小节至51小节才出现较大的起伏,将音量渐强进入第52小节,三小节过后又回到宁静感。第55小节至62小节此段落的音色演奏得比开头更温暖。第67小节全音阶段落以较规律的速度来演奏,并做出明显的音量起伏。在第73小节有活力(Con Brio)的段落以较延展的想法来诠释此壮丽的和弦段落。第81、82小节确实把下声部主题音以G弦饱满的厚度演奏出来。在第83小节至第86小节三连音乐句中清楚地把重音强调出来,层次分明,但不失去大乐句连贯圆滑的处理。第102、103小节此处将情绪演奏到最高点,悲壮感十足,展现更多的延展性并放慢速度来诠释。接着第104小节至第107小节描绘出宽阔的共鸣声响来进入尾奏。

第三乐章以♪=60的速度演奏,并优雅地歌唱着,稍稍拉长了分解和弦音来诠释。第8小节反复回开头时,确实转换了音色,以回音的方式唱着。第16小节宁静(Tranquillo)的乐段以较缓慢的速度演奏,拍速变为♪=46,呈现出宁静感。第22小节至第27小节琴音优美吸引人,像是风笛般的音色,速度也跟着音型较流动起伏着。接着在第43小节至第45小节,一阵较激昂的下坠音型后,以较规律的速度渐弱下来,再经过一次较大的起伏,达到第47小节上的甚强记号(ff),再慢慢以安静悠扬的气氛沉淀下来,回到再现部。

第四乐章以♪=136-144的速度演奏,带点自由感,演奏出果断、有重量感的和弦声响。第39小节至第55小节技巧较困难的乐段,卡瓦克斯丝毫没有放慢速度,游刃有余地将之诠释出来。在第63小节经过一小节延长休止后,速度约为♩=152,以快速的流畅感演奏此乐段。第65小节至第68小节确实演奏出轻盈感,使音符跳跃着。在第81小节至第91小节特意加快速度,营造出像漩涡中急速被转动着的感觉。最后再现段落强而有力地往前进,以辉煌闪耀的音色迈向尾句。

(4)巴拉提的演奏技巧与音乐特色

第一乐章以♪=46-52的拍速,开头演奏得庄严且缓慢,也较有音乐的延展性。第1小节的第一个和弦是由下到上再回到主题音的方式演奏。第2小节的第一和弦以相同的方式演奏,借此强调旋律音。第11小节以没有抖音的方式演奏,速度较流畅,柔和的音色呈现出了寂静感。在第15小节虽然谱上为圆滑线,但演奏者诠释得较有语气的方式,第三拍的六连音就回复到圆滑线的想法。到了第21小节,三和弦以一次三条弦的方式来演奏,更增加连贯性,在第二拍的第三个和弦与第三拍的第一个和弦,才以2+2的演奏方式来增加音乐张力。第34小节的第一拍第二和第五音演奏E音,第二拍的第二和第五音演奏还原F音,第三拍第六音以海勒版演奏C音,是较不相同之处。最后的近桥奏,演奏氛围掌控得很好,速度回到♩=46上,些许的弹性,营造起伏,最后以极弱的长音消失于空气中。

第二乐章开头为♩=70较为流畅的速度感,在二声部进行时,音色就像教堂的管风琴声,充满纯净与虔诚感,速度无太多变化,规律地前进。第55小节此段落开始改变音色,变得更有情感。第67小节的全音阶段落充满了幻想感与戏剧张力,进入73小节,辉煌的演奏和弦,像充满阳光般的照射。第83小节加快速度到♩=80,巴拉提演奏出像似河流的湍急感,不断地向前冲,直到第91、92小节才转慢下来。第102、103小节拉奏出非常缓慢且有力的和弦,把音乐张力做到最高点。在104小节又回到流动的琶音乐句,最后以缓慢且有爆发力的张力结束。

第三乐章以♪=60-66的速度演奏,较有弹性富有自由感的歌唱着旋律。在第16小节至第21小节寂静的双音音程转换乐段,音色透明清澈。在第20、21小节,巴拉提拉奏出宛如升天般的升华感,乐句与音色处理得极为唯美。第22小节此段落演奏得有流动性,之后在第27小节又趋于缓和下来。第43小节演奏得较有语气感来搭配戏剧性的下坠音型。第66至70小节最后五小节,氛围像是充满回忆的景象,慢慢消失在脑海中。

第四乐章的演奏速度约为♪=160,有精神且快速地前进,开头演奏得较短、较有精神,中间会有些许的弹性速度,紧接着第18小节将音色转换为较柔美的感觉来演奏出诙谐的气氛。第63小节此段落像似幻想曲般,令人觉得惊奇,且充满神秘感。在第92小节好像声音在山谷里回荡着,此起彼落地进入再现部乐段。第119、120小节此处的附点效果将情绪推向最高点,绚丽地结束。

比较这四位名家的唱片后,不得不佩服这四位演奏家能将自己的音乐意念灌注在伊萨伊的作品中。每位演奏家都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无论在音准精确度、技巧控制能力、音乐诠释方向或音色变化掌控等,都显示出他们在乐坛的地位与成功绝非偶然,从权威的萧姆斯基、典范的齐玛曼、不受羁绊的卡瓦克斯以及新生代才华横溢的巴拉提,在诠释伊萨伊作品所展现出的气度令人激赏。笔者以每位演奏家的演奏速度、演奏技巧、音乐诠释以及演奏风格方面来探讨,希望能帮助学习者在选择唱片上有所依据及参考。

四、结语

伊萨伊创新的音乐语法颠覆了既有的模式,将和弦从三和弦扩充至七和弦与九和弦,跨越四条弦琶音由八连音以不同的组合扩展至十连音和十二连音,还有各种双音音程组合,以及三度、六度双音全音阶,同手型之和弦音变化运用、五度音型运用,都是他从以往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再加以创新发展出新的手型,影响后世创新概念。从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奏鸣曲》到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世纪交替到伊萨伊的《第一号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可以看到小提琴无伴奏曲的演进。虽然帕格尼尼已把小提琴的技巧拓展到最高峰,但后世还有提琴家或作曲家从不同的形式或角度继续创作新的曲目,像是巴尔托克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当中,也可以看到一些伊萨伊的影子。

猜你喜欢

奏鸣曲和弦乐章
重属和弦构成方法研究
手机上的奏鸣曲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饥饿奏鸣曲
三部奏鸣曲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
祭献奏鸣曲(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