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焦虑现状及应对措施

2021-12-04朱仲敏

江苏教育 2021年93期
关键词:考试情绪心理健康

朱仲敏

从消极情绪中恢复的能力是情绪弹性的重要维度之一。已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情绪弹性与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1]情绪弹性理论应用于青少年消极情绪的辅导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主要从青少年焦虑的现状、类型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青少年焦虑的现状

焦虑实质上是由外在的、模糊的危险刺激(包括人和事)所引起的一种强烈的、持久的、消极的情绪体验。焦虑涉及轻重不等的一系列情绪,最轻的是不安和担心,其次是害怕和惊恐,最严重的是极端恐怖。从表现形式上来看,焦虑至少包括紧张不安的体验(如由消极的自我评价所形成的体验、担心等情绪与认知特征)、植物神经紊乱(如心慌、心率加快、呼吸加剧、肠胃不适、多汗尿频等生理特征)、行为上的局促不安(如多余动作增加等行为特征)。[2]

焦虑是青少年常见的一种情绪问题。国外研究表明,有10.0%~20.0%的青少年患有焦虑障碍;[3]国内莫大明等人对5392名7~16岁中小学生的调研表明:儿童青少年焦虑的检出率为19.4%。[4]焦虑与抑郁存在共病的现象,如马静等人以长沙市10所中学3965名中学生为样本,探讨了青少年抑郁伴或不伴焦虑临床特征,研究发现:存在抑郁的男生中有47.0%伴焦虑,而存在抑郁的女生有61.9%伴焦虑,女生抑郁伴焦虑的发生率高于男生。[5]

焦虑青少年表现出过度的害怕、担心、躯体反应以及回避行为,并且这些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干预治疗则会一直持续。从短期来看,焦虑和心理功能缺损以及学业表现有关。从长远来看,焦虑和低自尊、幸福感降低、生理疾病的增加、物质滥用以及其他心理疾病(特别是抑郁)密切相关。焦虑和青少年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6]

二、青少年焦虑的类型

1.从性质上可划分为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

从性质上来看,焦虑可以分为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是一种暂时的情绪状态,容易受到情境的影响,随着时间而波动;特质焦虑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人格特质,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的相对稳定性。特质焦虑个体面对威胁刺激时会感受到较高的焦虑水平,并且这种焦虑倾向是相对稳定的。特质焦虑人群是焦虑障碍的易感人群,他们在一般的情境中(没有特别的焦虑刺激)也具有较高的焦虑水平。[7]青少年的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分离焦虑障碍、特定恐惧症、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8]

2.青少年常见的一种焦虑:考试焦虑。

由于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都要遇到或多或少的考试压力,因此考试焦虑成为青少年常见的一种焦虑类型。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被激发的,在家庭、学校的压力以及考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等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一种以对考试结果的担忧为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的负性情绪反应。考试焦虑者往往具有自我怀疑、无能感、自我非难等特征,严重的考试焦虑会影响智力活动的正常发挥和认知任务的顺利操作,是青少年中常见的发展性情绪问题。[9]

三、青少年焦虑的应对措施

适度的焦虑是人们处于应激状态时的正常反应,能够帮助个体激活身心唤醒水平、调动资源来应对威胁以及采取积极行动。过度的焦虑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身心健康。[10]缺少必要的社交技能与情绪调节能力训练、青少年时期不良的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不当等容易导致焦虑问题的发生。达到了临床诊断标准的焦虑障碍需要依靠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以及人际关系心理治疗等)乃至药物治疗来缓解,这些方法只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学习与实践才能掌握,不纳入本文讨论的范围。在此,主要探讨如何帮助青少年应对过度的焦虑情绪状态。笔者认为,应对青少年焦虑需要从个体、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综合施策。

1.引导青少年学会自我调节与接受心理辅导。

一方面,青少年要学会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如学习简单的放松法。在此介绍两种有效缓解焦虑情绪的放松方法。第一种放松方法为腹式呼吸放松法(从操作的角度而言可称为“4-7-8”呼吸法)。操作程序为:首先深深吸一口气(4秒),其次将气屏住(7秒),最后用缓慢的速度慢慢将气吐出(8秒),重复数次。第二种放松法为肌肉放松法,操作程序为:集中注意—让肌肉紧张—保持紧张—解除紧张,如双手握拳,不断收紧肌肉,直至不能再紧为止,保持这种状态10秒,接着用缓慢的速度放松拳头,重复数次。除了手部,还可以放松身体的其他部位,方法相同。

另一方面,存在过度的焦虑情绪时,青少年要学会主动寻求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咨询师等可以尝试用系统脱敏法帮助因焦虑情绪来求助的青少年。系统脱敏法是指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来访者逐渐接近其害怕或焦虑的对象,或者是逐渐提高让来访者害怕或焦虑的刺激物的强度,让来访者逐渐减轻对惧怕或焦虑对象的敏感性。使用这个技术的基本前提假设是害怕或焦虑的心理状态不能与不紧张的身体状态(如肌肉放松)同时并存,而且认为这种不紧张的身体状态能够阻止与害怕或焦虑相联系的反应。[11]如针对已经出现严重考试焦虑情况的考生,就可以通过系统脱敏法快速有效地控制考试焦虑。系统脱敏法可以分为三步。具体来说,第一步:制表。让考生列出能引起自己考试焦虑情绪的所有情景。从引起焦虑情绪最轻微的情景到引起焦虑情绪最强烈的情景,依次排列出若干等级。第二步:脱敏。按照等级次序一步步进行松弛训练。先让考生运用放松法达到松弛状态,然后想象第一等级的情景出现了,如听到一周后就要考试了,考生感到紧张、焦虑。这时再进行放松训练以消除紧张。经过第一等级的脱敏,考生在听到一周后要考试的消息不再紧张之后,就可以按顺序进行第二等级的脱敏训练,直到完成所有等级的训练。第三步:模拟。创设考生焦虑等级最高的情景进行模拟,如学校的模拟考试,让考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会自己可以通过放松法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增加考生应对考试焦虑的经验和信心。

2.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阵地。预防与应对焦虑等情绪问题是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每所学校都要开展分层分类的心理健康服务,如对于所有青少年,可通过全体教师关注与支持、班主任重点关爱、心理课程与活动等举措,为培育青少年积极情绪提供支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情绪健康水平;对于焦虑的易感人群,经专业评估(必要时可请精神科医生介入评估工作)后,主要通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等形式实施及时、有效的干预;对于患有焦虑障碍的个案,根据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流程,转介医疗机构,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并做好康复训练与后期复学衔接。需要指出的是,学校要注重培育青少年的积极情绪,因为积极情绪能建构有利于个体心理健康的心理资源,帮助个体抑制包括焦虑在内的消极情绪;此外,学校要避免把心理健康服务局限于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上,要着力培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养,帮助他们提升自主应对未来不确定情境的动态适应与问题解决能力,从根本上缓解焦虑等心理问题。

3.防止家长传递焦虑。

马月等人的研究表明,焦虑存在代际传递性。[12]家长特别是父母要缓解自身的焦虑情绪,防止将焦虑传递给孩子。家长过度焦虑的情绪状况可能会导致“家长过度焦虑→对孩子有过激的言行,引发亲子冲突→加重孩子的不安全感或挫败感→孩子难以安心学习→家长更加焦虑→……”这样的恶性循环。家长要管理自身焦虑、防止传递焦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家长要“放平”,即稳定自己的情绪,接纳孩子的不足。放平不等于躺平,放平是指让自己的情绪尽可能平和一些。给家长的建议是:(1)适度转移注意力,做一些能够获得掌控感与成就感的事情,如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改变那些能改变的事情。(2)避免思维反刍,如不要总想着孩子考试可能会失败的事情。(3)改变对孩子的负性评价,要看到孩子的优势与潜能。(4)通过运动、找朋友倾诉等方式来宣泄不良情绪或放松。(5)接纳孩子在学习中可能产生的焦虑、急躁情绪,要认识到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做到多倾听、少说教,多正面疏导、不横加指责。(6)多给孩子鼓励、积极反馈,让孩子获得奖赏体验与愉悦感。

其次,家长要“放低”,即淡化自己的权威,降低对孩子的过高期待。家长在了解、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经验、感受、需求的前提下,与孩子平等真诚地沟通,给予孩子能够内心认同并践行的建议。同时,和孩子一起设置合理、适切的学习目标。

最后,家长要“放手”,即减少自己的唠叨,给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间。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家长在帮助他(她)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到青春期孩子对自主性、独立性的强烈需求。给家长的建议:(1)不要唠叨,要以实际行动回应孩子在学习方面的保障性需求,如保证营养与睡眠、支持锻炼等,做到身教多于言教。(2)在孩子正专注于复习、做作业时,不要频繁做端茶倒水之类的事情来打扰孩子。(3)和孩子协商制定学习、复习计划,不过多干涉孩子的学习进度。(4)不在孩子面前呈现夫妻矛盾,甚至要暂时放一放,给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5)“放手”也是对家长自己好,留给自己学习与成长时间,而不会因为整天围绕孩子而丧失自我。

4.营造理性平和的社会心理环境。

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焦虑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加之自媒体、社会培训机构等“制造、贩卖焦虑”(如打出“你来,我们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们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之类的广告),青少年容易受社会焦虑的裹挟与影响。因此,要采取针对性的举措为青少年的情绪健康发展营造理性平和的社会心理环境。(1)在一般的舆论宣传方面,要树立信息传播的价值导向,特别要注重信息传播的真实性、适度性和稳定性,以免造成负面的社会心理影响,避免信息传播不当给受众造成过度的焦虑情绪。[13](2)要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模式。通过搭建心理关爱服务平台、拓展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建立专业化心理健康服务队伍等举措,逐步营造有利国民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培育“理性平和、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

猜你喜欢

考试情绪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