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治
2021-12-04范国胜
范国胜
(重庆市綦江区赶水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 401437)
1 病原学
猪链球菌病的病原是致病性链球菌,主要包括C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猪链球菌2型、猪链球菌9型、D群链球菌和E群链球菌等,链球菌共有20个血清型,其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呈长短不一的链式排列,属于革兰氏阳性球菌。体外培养该菌时,在血液琼脂培养基内培养24 h能够观察到圆形的透明灰白色菌落,菌落呈水滴形。链球菌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土壤、灰尘、人和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中,该菌对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弱,干燥或湿热环境内均不宜存活,60℃下30 min就能够将其杀灭。
该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任何品种、任何年龄的生猪均对该菌易感,年龄越小的生猪患病后症状越明显,死亡率越高。
2 发病特点
猪链球菌病主要呈地方性流行,且流行范围与引起疫情的链球菌毒力和抵抗能力有关,新疫区发病通常呈暴发,传播速度十分迅猛,患病生猪症状严重,但在老疫区由于已经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免疫接种所以发病相对较少。该病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主要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败血症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和淋巴脓肿型。表现为败血症型或脑膜炎型的发病猪通常是50~120日龄的仔猪,而关节炎型的发病猪没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任何年龄的生猪均可发病,且多呈慢性经过。
3 临床症状
3.1 败血症
败血症型链球菌病主要是由C群链球菌、D群链球菌以及E群链球菌引起的,最急性病例往往是突然死亡,不表现任何症状,病程较缓的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1℃以上,肌肉震颤,食欲减退或废绝,便秘,可视黏膜发绀,眼结膜潮红,流泪,在耳根、颈部、腹部等处皮肤颜色发紫,患病后期出现呼吸困难[2]。患病后3 d内发生死亡,死后天然孔流出暗红色血液。
剖检可见浆膜腔积液,有纤维素附着,鼻黏膜充血、出血,喉头、气管充血,气管内有大量泡沫,脾脏肿大为正常的1~3倍,肾脏肿大、出血,消化道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2]。
3.2 脑膜炎
这一类型的猪链球菌病的病原为R群链球菌和C群链球菌,也有少数病例是由L型链球菌或S型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患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便秘,拒绝采食,有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漏。患病后很快出现神经症状,共济失调、空嚼、转圈、后肢麻痹、四肢呈游泳状等。
剖检患病猪可以看到脑膜充血、出血,一部分患病猪有脑膜下积液的症状,脑切面下白质和灰质均有散在出血点。
3.3 关节炎
这一类型主要是由前两个类型的患病猪转化而来,病程较上两种类型稍长,症状也相对缓和,体温时而升高时而正常,精神和食欲不稳定,出现一个或多个关节肿大,跛行,站立困难,消瘦。关节囊内有黄色的胶冻样液体,也有的是纤维素性脓性物质。
3.4 淋巴结脓肿
患病猪主要表现为化脓性淋巴结炎,主要病变的淋巴结为下颌淋巴结,有时咽部、耳下、颈部的淋巴结也会受到侵害,病变的淋巴结发炎、肿胀、触诊坚硬有热痛,会影响采食、咀嚼和吞咽动作,严重时会影响呼吸。当化脓部位破溃时全身症状得到缓解,病程在3~5周,死亡率较低。
4 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特点可以进行初步诊断,如需确诊则应当进行实验室检查。无菌方法采集肝脏等病料,接种于马丁肉汤培养基或血琼脂培养基内,经过一天的培养,可以看到肉汤呈均匀一致的轻度浑浊状,血液琼脂培养基上有圆形、光滑的半透明菌落,有β溶血环,将获得的菌落进行涂片后镜检,可以看到单个存在或呈短链状排列的球形菌体,经革兰氏染色鉴定其为革兰氏阳性菌。对获得的菌落进行分离后提纯,进行生化实验时如果该菌落能够分解淀粉、葡萄糖、蔗糖、山梨醇以及果糖,且对于甘露醇不能很好的分解,不产生硫化氢,则可以认为该患病猪是猪链球菌感染。
5 综合防治措施
预防猪链球菌病的主要措施是进行疫苗接种,目前可用于免疫接种的疫苗可分为3大类,分别是全菌灭活疫苗、活疫苗以及基因工程疫苗[3]。全菌灭活疫苗主要是指自家苗,但由于免疫效果不确定且容易因疫苗灭活不全而导致疫病传播,故不推荐使用。活疫苗是由C群链球菌ST171弱毒株为免疫原,利用蔗糖明胶作为佐剂使疫苗保持稳定,该疫苗对生猪的保护率可达80%~100%。基因工程疫苗目前仅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尚没有稳定的成品疫苗可供选择。基因工程疫苗主要是对于某些毒力因子确实的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以及对基因重组亚单位疫苗的研究,目前,已经实现了对猪链球菌2型的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片段的分析、重组和表达工作,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研制出具有良好免疫保护性的猪链球菌疫苗。
治疗猪链球菌病的药物比较多,主要是应用链球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症状相对严重的患病猪实行对症治疗。有条件的生猪饲养场应当进行药敏试验,选择对本猪场的患病生猪分离得到的链球菌最为敏感的药物用于临床治疗,这样的药物使用更有针对性,病程会大幅度的缩短。但由于药敏试验需要先对细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对于操作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在实践中往往选择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链球菌有很好抑制作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磺胺嘧啶、头孢噻呋钠等,这些药物都可以用于链球菌病的治疗。当仔猪患病时,往往伴有脑膜炎的发生,此时应当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配合地塞米松,这样能够缓解脑膜炎的症状,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对于淋巴结脓肿型的患病猪,应当对其脓肿进行对症治疗,在脓肿成熟时,先用碘伏对患病处的皮肤进行消毒后,在无菌条件下施行脓肿切开术,帮助患病猪尽快排出脓汁,而后在伤口处用红霉素软膏进行消炎,通常经过1周的治疗,患病猪即可恢复健康。
6 结语
链球菌在环境中存在较为广泛,所以想要切实减少猪链球菌病的发生,应当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控制,消除或减少环境中的链球菌,对猪舍和运动场进行1次/d清扫,避免排泄物的堆积,同时在猪舍和运动场内要避免有锋利、尖锐的物体,当生猪活动时碰到锋利、尖锐的物体容易造成皮肤的损伤,这会给链球菌以可乘之机。在仔猪出生时要做好接生工作,在结扎脐带时要充分消毒,避免感染。除了要做好清扫工作外,还要重视环境的消毒,非生产管理人员禁止进入场区,所有进入场区的人员和车辆都应当进行严格的消毒,每周对环境进行2次消毒,消毒的过程中要保证没有死角,彻底地清扫墙面、地面、饲料槽、饮水器以及围栏等生猪活动时能够接触到的物品和环境,在消毒时可以选择复合酚、石灰乳或来苏尔等常见的消毒剂,但需要注意的是链球菌容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在消毒时应当交替使用消毒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