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资源的融合里浸润生长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水墨画教学

2021-12-04江苏省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谢明亚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水墨画水墨绘画

江苏省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 谢明亚

核心素养集中体现了个体综合能力情况和自我修养素质的高低,在素质教育精神引领下,德育的重要性得以体现,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个人素质成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水墨画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绘画形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越来越受重视,为学生提供了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水墨画教学中有效融合多方面的资源,能够更直观、生动地展示水墨画教学的内容和意境,激发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更符合学生学习水墨画艺术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一、水墨画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通常注重趣味性和实际性,将绘画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相结合。通过水墨画的创作,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激发,尤其是学生刚接触毛笔和水墨时,认识到水墨在宣纸上会产生浓淡效果和点线的丰富变化,学生对水墨画产生浓厚兴趣。水墨画的教学除了用水墨材料外,还会结合其他绘画材料作画,有助于学生感悟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并在尝试作画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创作欲望。

2.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学生而言,水墨世界充满了未知,学生对水墨画有着原始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可以激发其想象能力,让他们专心投入学习和创作,不会因为画得不标准而感到失望。学生对于水墨画的兴趣主要表现在线条和颜色上,这个过程与学生自身的审美意识和自然表达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画纸上画的每一笔都会让学生感到兴奋,让他们对学习充满热情。

3.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与幼儿园的简单绘画相比,小学的水墨画教学更注重画面内容的情节性和线条勾画的匀称性,且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认知也更为深刻,因此,学生在绘画表现上也会有很大的进步,能实现对线条的基本控制。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将更希望通过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同时发挥个人想象能力,将画面表现得更为丰富多彩。在学习水墨画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培养了意志力。

二、资源融合在水墨教学中的应用

1.乡土文化资源

美术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操以及热爱生活的态度等,激发人们的灵感,让人们表达丰富的内心情感,将美与情感同时结合并且表现出来。传统的乡土文化资源涵盖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融合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为水墨画的教学提供更多的素材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乡土文化资源的融合下,学生在学习水墨画时能发挥更多想象力,会将当前的时代元素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同时,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各有不同,在水墨画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

2.民间美术资源

民间美术资源作为一种人文艺术形式,与水墨画教学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水墨画教学中融入民间美术资源,有助于增进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由于阅历较浅,生活经验不足,绘画能力较弱,在学习水墨画的过程中往往对其理解不到位,而民间美术资源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情感表达元素丰富而真实,能够为学生领悟水墨画的精髓提供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学生未来在水墨画学习方面造诣的提高。同时,将民间美术资源与水墨画教学相结合,这也是对传统民族艺术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3.现代信息技术资源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当前小学教学中逐渐融入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将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应用到水墨画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萌发创作兴趣。比如在《字的联想》一课的活动中,教师通过动画播放汉字的演变过程,采用图文与水墨结合的方式教学,既有趣又传统味十足,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就更浓了。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融媒体成为学生的第二位教师,快速地帮助学生自觉进入水墨领域的学习。同时,音乐和视频的配合使用也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水墨教学的有效策略

1.认识水墨文化

水墨文化在我国拥有长久的发展历史,集艺术、哲学思想于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在多重教育资源的融合下,水墨画教学课程的开展首先需要提高学生对水墨文化的认知能力,让学生接触这门传统文化艺术,在整体上掌握这门学科的风格特点与美学思想,从小学开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和绘画理念。同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点,层层递进地开展教学,不能急于求成,要从文化认知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为学生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感受水墨意蕴

传统水墨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线条为主,画家通过调整运笔方式,呈现出抑扬顿挫、干湿深浅等水墨意象,注重线条节奏和韵律的变化,最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教师在水墨画教学中要让学生融入水墨意蕴中,提高学生对传统水墨文化的兴趣。比如,在对经典的水墨画作进行赏析时,教师不能只是让学生临摹现有的画作内容,还应该带领学生观察画家在宣纸上的运笔手法,领悟画家的表达方式,感受画作抒发的情感;在绘画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不同绘画工具材料的作用,包括不同毛笔类型的选择、水墨的选择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水墨的独特意蕴。

3.融合游戏教学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成人的意愿强加给学生,限制了学生自身想象能力的发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在传统临摹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寓教于乐,实现游戏与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玩中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过程并没有固定的教学规章,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来确定教学方案。比如,在《彩墨游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宣纸上点画,在水的张力作用和宣纸的浸染效果下,点画色彩将会产生奇特的效果,且不同学生点画的力道不同,宣纸浸染的时间不同,最后产生的点彩效果也不同。对这种因人而异的画作效果,学生保持着高度热情,而且敢于尝试,在不同的力道和运笔方式下得到不同的效果。这一过程中,学生既保持着良好的学习状态,也能更深刻地领悟水墨画的作画原理。在这样的训练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学习能力有所提升。

4.创造表现机会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表现欲望和表达意识较强,教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表现机会,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自身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绘画技巧外,还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创作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灵感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创造机会时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合理的创作命题,让学生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当前素质教育全面普及,美育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水墨画作为小学美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该引起教师和学校的重视。小学教师应该积极融合各类教学资源,借助乡土文化资源增加小学生的民族观念,在民间美术资源的融合下让学生对水墨文化有更真实的认知,同时借助信息技术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从引导学生认识水墨文化开始,逐渐让学生感受水墨画的意蕴,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水墨画水墨绘画
水墨画作品
牡 丹 (水墨画)
水墨
韩潮水墨画作品
泼尽水墨是生平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