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链球菌感染的诊断体会
2021-12-04周彦军
周彦军
(江苏省射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射阳 224300)
0 引言
猪链球菌病是由猪源链球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致死性的传染病,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呈广泛性分布,几乎在所有养猪的国家和地区都有报道。该病首次于1951年在荷兰被发现可以感染仔猪,并于1996年从仔猪的败血症脑膜炎和关节炎中分离出其病原,1987年研究人员用过化学分类法及DNA同源性研究认为该病原是一种新种链球菌,随后该病在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报道。在我国该病首次暴发于长江三角洲地区,随后全国大多数省市均有报道,且随着大规模化养殖场数量的上升,养殖密度增加,该病的发展情况趋于严重,且在不少地区呈暴发性流行,是危害我国及全球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被我国主管部门规定为二类动物疫病。
引起猪链球菌的病原猪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属于球菌科链球菌属,根据其荚膜多糖的成分不同可以将其分为35个不同的血清型,其中2型猪链球菌是目前已知的致病性最强、影响范围最大的血清型,且多数猪链球菌病均是由2型猪链球菌引起。猪链球菌同样是一类危害性极强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可以引起人的败血症、关节炎及脑膜炎等症状,严重者可以引起死亡。临床上猪链球菌常与其他包括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混合或继发感染,这进一步增大了预防和治疗的难度,常会导致较高病死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有关部门将其定为二类疫病。
2021年2月,本地某农户购入的新生仔猪突然发病死亡,经专业兽医师诊断为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猪链球菌病,经过有效的治疗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1 发病情况
2021年2月,本地某农户自行购入的新生仔猪突然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困难、粪便干结等现象,部分病程严重的仔猪有角弓反张、抽搐等神经症状,且在发病后第3天便有发病仔猪死亡。发病后农户主使用阿莫西林及双黄连等药物进行紧急治疗,并未取得明显效果。笔者在接到农户电话问诊后便前往猪场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养猪场为全封闭设计,猪舍内温度低、湿度高,通风不足,粪便清理不及时,有明显的刺激性气味。在猪舍内出现发病仔猪后,农户主并未及时将发病仔猪与新生仔猪进行严格的隔离饲养,且经笔者询问后得知,该批仔猪为农户主经私人购得,未经正规渠道,免疫情况不清楚。
2 临床表现
发病初期,发病仔猪主要症状为发烧,体温升高至41℃~43℃,精神萎靡不振,不喜动。食欲减退或废绝,喜喝脏水。粪便干结发硬,排出黑色干硬粪便。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因缺氧而发绀。眼睑分泌物增多,鼻孔流出大量浓稠鼻液。随着病情的延长出现关节肿大、跛行等症状。部分病情严重仔猪出现角弓反张,抽搐,盲目行走等神经病症。在发病后第3天部分发病仔猪开始死亡。
3 解剖变化
对病死仔猪进行剖检后可见明显的败血症的病理变化,全身多脏器及黏膜大面积充血、出血。打开胸腔后可发现肺脏大面积充血淤血,肺间质增宽。心脏病变严重,心包内有大量的浆液渗出物,心外膜有出血点。打开腹腔后可发现肝脏肿大淤血;脾脏肿大,脾脏被膜及边缘有大量黑色梗死灶;肾脏肿胀淤血,切开后可发现肾皮质和肾髓质上有明显的出血斑点。胃底部有出血斑,表面有大量的黄色分泌物,肠道黏膜大面积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4 病原鉴定
无菌采集发病死亡仔猪的脾脏、肺脏等脏器,制备脏器触片后进行固定和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大量的球型菌革兰氏阳性菌,且细菌呈单个散在或呈长度不等的链状分布。将无菌采集的脏器接种于含5%兔鲜血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 h,培养基上长出边缘整齐且表面光滑湿润的半透明露珠样小菌落,且细菌具有溶解红细胞的能力,菌落周围呈β溶血。挑去单个菌落后进行染色镜检,可发现与脏器触片镜检相似的革兰氏阳性球型菌。结合触片检测及病原培养的特性,初步推断本次分离的病原微生物为猪源链球菌,但是否有其他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仍需要进一步检测。
5 生化鉴定
为了对分离得到的病原微生物进行进一步鉴定,将分离得到的病原微生物接种于含有5%兔血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划线纯化培养,待连续镜检2次视野下见不到其他形状的微生物时可确定为纯化完全。将纯化好的病原微生物接种于含有5%兔血的营养琼脂斜面培养基上,37℃培养18~24 h,使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将细菌培养物洗下,对比麦士比浊管适当调整培养物浓度后接种于细菌微量生化坚定管中,37℃培养18~24 h后,将生化检测结果与伯杰氏手册进行比对。病原分离物的生化鉴定结果为葡萄糖“+”,乳糖“-”,蔗糖“+”,麦芽糖“+”,淀粉“+”,山梨醇“-”,甘露醇“-”,水杨苷“-”,木糖“-”,阿拉伯糖“-”,甘油“-”,VP试验“-”,MR试验“+”,触酶试验“+”。生化鉴定结果符合链球菌的生化特性,可确定本次分离的病原微生物为猪源链球菌。
6 其他病原检测
猪链球菌常与其他病原微生物造成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造成诊断及治疗困难。为了确定本次疫情是否有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参考文献设计了猪瘟及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等猪常见病毒病原的鉴定引物。使用商品化试剂盒提取病死仔猪的脾脏、肺脏的总RNA,并反转录获得cDNA。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检测,PCR检测结果为猪瘟及猪繁殖呼吸综合征阴性。可确定本次疫情仅为猪源链球菌感染引起,无其他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存在。
7 药敏试验
为了筛选针对本次分离的猪链球菌的高度敏感药物,防止细菌产生多重耐药性,笔者采用K-B药敏纸片对本次分离的猪源链球菌的耐药谱进行鉴定。药敏结果显示本次分离的猪源链球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噻呋4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强力霉素、阿奇霉素、阿米卡星3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大观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多粘菌素和磺胺嘧啶9种抗生素耐药。本次分离的猪源链球菌是一株耐药谱较广的多重耐药菌株,其原因可能与生产养殖中抗生素滥用有关,这对有关疾病的治疗会带来巨大的难度。对病情较轻的仔猪可以使用高度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及头孢噻呋4种抗生素高度敏感中的2~3种进行联合给药或交替给药。
8 防治与体会
1)当猪群中出现疑似病例时应及时将健康仔猪和发病仔猪隔离饲养,并严格控制两个区域之间的人员和物品流动,以有效地切断病原传播途径。而本次疫情中农户主的隔离意识不强,在发现有可疑发病仔猪后未及时将发病仔猪与健康仔猪隔离饲养,病原微生物可以经发病仔猪感染其他免疫力较低的健康仔猪,导致疫情的进一步扩大。
2)猪链球菌在养殖场的污染环境中可以长期存活,其中在猪的粪便中可以存活长达3个月,因此在猪场暴发猪链球病后要对猪舍环境及饲养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同时对粪便和病死仔猪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残留的病原感染新的猪群。
3)本次发病仔猪为农户主经私人购得,没有正规手续,且仔猪的免疫规程不清楚,发生疫病的风险极高。因此猪场在养殖活动中,为了防止疫情的发生,最好做到自繁自养,如必须外购生猪时,必须选择有正规手续、免疫完善的正规渠道。
9 与其他常见类似疫病的鉴别诊断
因为临床上猪链球菌感染与猪丹毒丝菌、猪瘟病毒及猪李氏杆菌感染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因此常容易混淆,对临床诊断造成困难。因此,为了降低因疫病诊断错误造成的预后不良,需要对上述几种疫病做好临床上的鉴别诊断。猪丹毒是由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它会导致发病猪皮肤出现方形、菱形或圆形的红紫色疹块,剖检后可见脾脏肿大、充血且呈樱桃红色。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猪瘟病猪常会出现食欲减退、饮欲增加的临床症状,且病猪皮肤表面会出现大量的小的出血点或出血斑,大多数患猪结膜会出现脓性炎症,部分患猪会表现出腹泻的症状并排出恶臭稀粪。剖检后可发现猪瘟病猪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且呈暗红色,切开后呈大理石花纹,扁桃体出血性坏死,胃和肠黏膜呈卡他性炎性。
经过紧急合理的诊治与防控,虽部分发病猪只死亡,但经过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剩余发病仔猪逐渐痊愈,本次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