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跨文化语言交流与文化适应性
2021-12-04陈宇兰
陈宇兰
(武汉纺织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流是以对不同文化的特质的理解与阐释为基础的。族群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生活方式与宗教信仰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毫无疑问,以服饰与时装为主的时尚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文化样式。文化和传播是密不可分的,与其他文化一样,时尚文化不仅在一定人群或民族内部传播,它也能在不同的民族或国家间实现跨文化传播。在时尚跨文化传播中,语言的交流与文化适应性的关联,无疑是一个应予以回应与探究的问题。
1 时尚的跨文化传播及其认同
作为特定而又重要的文化样式,时尚的传播在于所包含的文化信息的扩散和传播。在诸多的文化界定之中,泰勒提出的定义对整体性的强调值得关注。针对时尚跨文化传播的问题,凯瑟认为,时尚并不是仅仅指西方或欧洲的现代时尚,它具有跨国性质。“自1980 年以来,尤其是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重组和传播以来,跨国性已经成为风格-时尚-装扮回路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1]实际上,任何民族与时代都有其不可相互替代的时尚特质与文化习俗。还应意识到,有些原来只是在小众范围内传播的时尚,扩大成为大众时尚甚至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不少民族与国家里,时尚与创意文化产业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
实际上,各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时尚与传统,而时尚从一个国家(民族)传到另一个国家(民族),这就涉及到跨文化(国家或民族)的问题。而且,这还涉及到人们对跨文化传播的时尚是否接受与如何认同的问题。其实对于时尚来说,“当代时装系统也可以被看成是由一系列横贯西方与非西方文化的、互相渗透的系统组成”[2]这种跨越种族边界的时装与整个时尚业,往往是由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实现的。时尚的跨文化传播涉及不同民族,又与不同地域及其差异相关联。
此外,由于涉及到不同文化的特质,时尚的跨文化传播与文化认同也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时尚的跨文化传播就涉及到不同民族或国家的人们身份的认同与彼此承认的文化。还可以说,“时装行为随其社会背景而变化。因此时装没有绝对的本质意义,服装—身体这一综合体以适应某种具体的习性或环境的方式运作。”[3]2014 年APEC 会议领导人服装传承、创新了一系列展示中国人新形象的中式服装,谓之“新中装”,既体现了较强的仪式感与特定身份,又充分展现了领导人的气质和风度,符合场合要求、人物身份,同时还涉及当代这个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对话与多样性。
2 时尚跨文化传播的语言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交流日趋频繁,文化呈现出差异性、包容性与多元化,跨文化传播突破各种界限,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世界各国文化间的交流都是双向的,服饰文化的传播亦然。在跨文化传播活动中,人们的交流大部分是通过语言文字的翻译达到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是不同文化的载体,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时尚的跨文化交际中,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和文化,充当着有效沟通的重要桥梁作用,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翻译。因此,语言与翻译也就成为了时尚跨文化传播不可忽视的问题,不适当与欠确切的语言翻译则可能带来文化上的误读。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转换,翻译实质上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在本性上,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4]萨默瓦、波特认为,虽然许多跨文化互动是同步的、和谐的,但是抵触、冲突和无数误解,常常导致其他一些跨文化互动复杂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很多因文化而异,这就涉及如何理解相关于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
时尚能否有效传播,无疑也与服饰文化的外译相关。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博大精深,因其独特魅力受到外国人的喜爱与收藏。中国在向外国输出服饰文化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吸收外域服饰文化的精髓,从而丰富自身的服饰与文化内涵。然而在实际中,“在语码转换这一研究领域……对于单独研究以服饰等时尚语篇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的目前还很少。”[5]因此,注重与加强时尚语篇英汉语码转换的研究,对于中国与西方的跨文化传播也是必不可少的。
应当可以说,丰富多姿的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也受到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喜爱。西方人对中国与东方的理解,大都是经由译文来实现的。“但是外国人在了解中国服饰文化时却往往出现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纺织服装文化的对外翻译不够贴切”。[6]翻译产生不贴切的原因有很大部分是由于翻译中的文化误读,从而导致人们理解上的偏差与误读。同时,译者向国内翻译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服装或者品牌时,由于缺乏服装专业方面的文化背景,也难免会造成理解偏差与翻译失误。例如:Victoria’s secret 是一个国际知名度很高的内衣品牌,有的译者将其译为“维多利亚时代”,就曲解了其意。其实它只是一家连锁女性零售店,与维多利亚时代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3 时尚跨文化翻译的问题及其克服
翻译既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转换。历史、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以及译者自身的语言经验与文化素养等因素,都会导致不同文化间误读与曲解的产生。在这里,所谓误读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因此,“他原有的‘视域’决定了他的‘不见’和‘洞见’,决定了他将另一种文化如何选择、如何切割、然后又决定了他如何对其认知和解释。”[7]人们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认识这个世界。
从目的语和源语言的词汇视角来看,目的语中若缺少源语言文化现象,难以找到对应的表达来翻译源语言中的信息,会由于词汇等值缺失而导致文化误读。例如,中式服装“中山装”、“旗袍”,都是中国服饰文化中独有的典型代表,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服饰。沈琳琳认为,将中山装翻译为Chinese tunic suit,准确性就有问题。“有的人可能误解为唐装,因为,唐装也是中国传统服装。所以,Zhongshan suit 表达意思更为准确”。[8]中山装是以中国著名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命名的,因此,Zhongshan suit 受众群是具有广泛性的,这种译法更能被别人理解和接受。同理,对于“旗袍”,沈琳琳认为,Chi-pao 这种译法更能展现旗袍的神韵与文化。而其他的译法如Cheong-sam 兼有“旗袍”“长衫”的涵义,mandarin 虽指中式紧身马褂,都不如Chi-pao 更直接能展现旗袍独特的韵味和风格。
此外,目的语和源语言在词汇内涵中的差异也容易导致文化误读,从而给人们的认识与理解带来偏差。在瑞恰兹那里,主张与强调对词语与句子的语义分析,旨在消除语言的含混与误读,这对时尚的跨文化传播的翻译颇有启示。其实,“词汇层面上的文化误译程度更深的则是中西文化语境中,同一个词语象征着截然不同的文化意象”。[9]例如,藏族服饰中的“长袖”,如果只是直译为“long sleeve”,在西方人眼里看来,可能就跟普通衬衣的长袖失去区别,不能了解藏族服饰中“长袖”的实际含义,以及其在特殊生态环境与生活方式中服装形制的特殊功能。如此等等的翻译与误读现象,影响了时尚跨文化传播的可理解性。
要准确理解中国服饰专业语义与涵义,弘扬中国服饰文化的内涵,除了要具备一定相关的服装专业背景知识,以及对服装专业词汇理解透彻,还需要采用一定的翻译策略和技巧,翻译的主要策略可以有归化和异化。在这里,异化是“在某种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归化是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 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陌生感”。[10]为此,可以采取音译、直译、意译、加注法等。音译法属于一种异化翻译方法,可以保留原词的文化内涵,传递中国文化的特色,能将含有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的词汇介绍给英语世界。比如旗袍译为“Chi-pao”就是音译,已被广泛采纳和接受。但音译法不宜滥用,一般配有注解为好,传播已久而且被广泛认可的音译法不宜更改。直译是一种异化译法,能基本译出词汇字面意思,传递中国文化,但要考虑目标受众对直译的接受程度。意译注重意义的传达,是一种归化译法,通常会对文化背景稍作解释,译文会比原词冗长。加注法是对词汇背景知识等超文本内容进行补充,从而对译文进行文化补偿的一种处理方法,是音译、直译、意译的辅助译法,一般不单独使用。
针对跨文化翻译的误读等问题,译者不仅需要精通本国文化,还要精通异域文化。尽可能准确地捕捉源语言中的文化信息,选择合适的词汇准确地将源语言所处社会的服饰的意思表达出来。例如,中国服饰里有“青衫”一词,被译为“blue coat”,就准确地传达了源语言的涵义,也能有效地被受众群体理解和接受。从中国服饰文化的历史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对其服制的颜色有明确的规定,“朝廷官员一二三品穿紫色,四品穿深绯,五品穿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其他…等只能穿黑白二色”。[11]可见,青衫是级别低的八九品官员所穿,也借指官场不如意的官员。颜色“青”介于蓝色绿色之间,在老一代人中,“青色”又指“黑色”,如“青青子衿”,指黑色的古代学士衣服。但若把“青衫”译为“black coat”,就失去了中国服饰背后的文化信息。而“blue”一词,在英语中除了有“蓝色”的意思之外,还有“沮丧的,忧郁的”意思,将“青衫”译为“blue coat”,既使用了与西方文化色彩相关的颜色的词,又传达了中国服饰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信息。这其实也较好地符合与关切到人们的接受方式与文化习俗,有效地使西方读者理解青衫的深层意蕴。
总之,在时尚的跨文化语言交流中,汉英双语间的交流应该灵活采取多种翻译手段,还要充分掌握服饰文化,增强文化的敏感性,才能使文化内涵准确传达。此外,心理与文化的震撼和冲击,是时尚文化传播过程中亟待加以缓冲与调适的问题。在全球化的创意与设计语境里, 世界性时尚文化应当成为民族性的多元时尚文化。在这里,适当与确切的时尚翻译既促成了时尚跨文化传播的有效建构,又有利于人们文化适应性的生成与文化认同的实现。